研究上消化道穿孔后不同时期与腹腔细菌感染的关联性

2016-11-30 13:11韩学毅李春雨詹铁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7期
关键词:关联性

韩学毅+李春雨+詹铁军

【摘要】 目的 研究上消化道穿孔后不同时期与腹腔细菌感染的关联性。方法 195例上消化道穿孔进行手术治疗患者, 按穿孔时间分为4 h以前组(39例)、4~8 h组(50例)、8~12 h组(44例)、12~16 h组(37例)及16 h组(25例)。抽取患者腹腔积液进行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 对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4 h以前组、4~8 h组、8~12 h组、12~16 h组及16 h组的细菌菌株阳性率分别为5.13%、52.00%、90.91%、100.00%以及152.00%, 五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以及真菌是三种十分常见的菌株, 其中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最高, 为74.13%, 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 占18.18%, 真菌最少, 占7.69%;本次研究中, 革兰阴性杆菌对泰能的敏感度为98.11%、头孢三嗪为81.13%、头孢哌酮为91.51%、氨苄青霉素为27.36%、丁胺卡那为39.62%, 庆大霉素为33.02%。结论 临床上在治疗消化道穿孔腹腔感染时, 要针对常见的致病菌及早进行经验性用药治疗, 根据细菌谱不同病程阶段变化进行灵活性调整。

【关键词】 上消化道穿孔;不同时期;腹腔细菌感染;关联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7.146

现阶段, 临床上对引发腹膜炎的细菌进行了大量研究, 本研究为研究上消化道穿孔后不同时期与腹腔细菌感染的关联性, 本研究对2011年11月~2014年4月195例在本院普外科住院的上消化道穿孔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4月195例在本院普外科住院并且被确诊为上消化道穿孔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其中女93例, 男102例, 平均年龄(40.18±8.78)岁, 平均病程(5.68±1.35)h。以患者穿孔时间分为4 h以前组(39例)、4~8 h组(50例)、8~12 h组(44例)、12~16 h组(37例)及16 h以后组(25例)。患者入选标准: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手术治疗者;无盆腔炎、结核性腹膜炎以及肝硬化腹水等疾病者;无肝肾功能衰竭、恶性肿瘤、糖尿病以及免疫系统疾病者。

1. 2 方法 试剂与仪器:营养补充剂、抗菌药物纸片、HTM培养干粉、血M-H培养基、低温台式高速离心581QR、超纯水分离系统、低温冰箱、全自动血培养仪、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标本采集与检测方法:以《全国临床检验操作流程》中的相关标准为依据, 对标本进行采集与细菌分离。在打开患者腹腔后进行腹腔液抽取, 然后将腹腔液保存在放有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中, 对其进行振动摇晃后, 进行药敏试验与细菌培养。对菌株进行测定, MC菌株对抗菌药物耐药性采用纸片扩散法, 检测结果采用耐药(R)、中介(I)以及敏感(S)表示。其中抗菌药物分别是环丙沙星、泰能、头孢三嗪 、头孢哌酮、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以及庆大霉素。

1. 3 观察指标 对五组患者腹腔积液均进行药敏试验与细菌培养, 并对结果进行研究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细菌培养结果 在195例患者的腹腔积液标本中, 共培养出143株菌株, 具体分布:16 h组25株, 其中38株呈阳性, 阳性率为152.00%;12~16 h组37株, 均呈阳性, 阳性率为100.00%;8~12 h组44株, 其中40株呈阳性, 阳性率为90.91%;4~8 h组50株, 其中26株呈阳性, 阳性率为52.00%;4 h以前组39株, 其中2株呈阳性, 阳性率为5.13%。五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细菌菌株类别 对细菌的143例菌株类别进行研究分析可知, 有革兰阴性杆菌106株, 占74.13%, 其中大肠埃希菌48株(45.28%), 阴沟肠杆菌22株(20.75%), 铜绿甲单胞菌15株(14.15%),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1株(19.81%);革兰阳性球菌26株, 占18.18%, 其中粪肠球菌11株(42.31%), 表皮葡萄球菌8株(30.77%), 链球菌7株(26.92%);真菌11株, 占7.69%。在三组中, 细菌菌株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药敏试验结果 对三种类别细菌菌株体外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 106株革兰阴性杆菌:泰能104株(98.11%), 头孢哌酮97株(91.51%), 头孢三嗪86株(81.13%), 环丙沙星65株(61.32%), 氨苄青霉素29株(27.36%), 丁胺卡那42株(39.62%), 庆大霉素35株(33.02%);26株革兰阳性球菌:泰能26株(100.00%), 头孢哌酮23株(88.46%), 头孢三嗪19株(73.08%), 环丙沙星4株(15.38%), 氨苄青霉素13株(50.00%), 丁胺卡那15株(57.69%), 庆大霉素7株(26.92%)。

3 讨论

通常情况下, 在上消化道穿孔之后, 腹腔之中会进入胃肠内容物, 会在早期出现腹膜炎, 后期腹腔中进入存在于胃肠之中的细菌, 会进行进一步的繁殖, 进而引发细菌性腹膜炎[1-3]。现阶段, 临床上抗生素得到了广泛性的应用, 这会使得肠道微生态失调以及条件致病菌生长, 进而会使得菌株不断进行变迁,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真菌感染的发生率[4]。研究显示, 上消化道穿孔造成腹腔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肠道革兰阴性菌, 并且厌氧菌所占比例较小。随着病情不断发展, 还会出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以及铜绿甲单胞菌等[5]。

通常情况下, 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腹膜炎和肠道细菌潜在体的生物特征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人体的胃内会分泌出胃酸, 这种分泌出来的胃酸能够起到良好的灭菌作用, 所以在空腹的状态下, 十二指肠中只会存在少量细菌, 甚至根本就不会存在细菌, 就算是在患者进餐之后也不会产生细菌。所以, 当上消化道出现穿孔的现象之后, 腹腔之中会进入胃肠容物, 早期出现的属于化学性腹膜炎。在分泌的胃酸出现减少现象的情况下、胃内压力增高、出现机械性梗阻以及胃内不存在胃酸的情况下十二指肠以及胃的生长环境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为细菌的繁殖与生长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 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会以极快的速度进行繁殖与生长。通常情况下, 因为空肠之中存有溶菌酶, 这对细菌的繁殖与生长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但是又因为其呈现出弱碱性, 这就给细菌的生长与繁殖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因此空肠之中的细菌数量与种类要在很大程度上多于十二指肠与胃内细菌数量与种类, 但是总体而言还是不多的, 链球菌是其中最重要的细菌类型, 但是也存在有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在消化道出现破裂或者穿孔的情况下, 胃肠之中的容物会进入到腹腔中来, 后期的细菌也会进入到患者腹腔之中, 并且进行进一步的生长繁殖, 最终造成细菌性腹膜炎的出现[6]。

本次研究分析可知, 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以及真菌是三种十分常见的菌株, 其中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最高, 为74.13%, 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 占18.18%, 真菌最少, 占7.69%;本次研究中, 革兰阴性杆菌对泰能的敏感度为98.11%、头孢三嗪为81.13%、头孢哌酮为91.51%、氨苄青霉素为27.63%、丁胺卡那为39.62%, 庆大霉素为33.02%。由此可知, 造成腹腔感染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对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造成了干扰, 进而促使绿脓杆菌以及真菌等致病菌的生长繁殖。

综上所述, 临床上在治疗消化道穿孔腹腔感染时, 要针对常见的致病菌及早进行经验性用药治疗, 以此来防止盲目用药的现象出现, 避免因为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检查结果较晚而耽误患者病情。

参考文献

[1] 徐忠良. 血清胆红素增高在上消化道急性穿孔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山西医药杂志, 2016, 11(7):813-815.

[2] 石定, 朱绍辉, 李蕴冬, 等. 扩张治疗上消化道狭窄并发症防治体会. 中国内镜杂志, 2015, 22(5):12.

[3] 张凤娟, 邢智远, 王贺.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空腹上消化道穿孔的疗效观察. 中国临床研究, 2013, 12(8):785-786.

[4] 陈秋文, 黄党生, 郑吉仁, 等. 泛影葡胺造影在诊断上消化道穿孔中的应用.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5, 19(1):95-98.

[5] 曹友红, 姚玉玲, 吴毓麟, 等. ERCP术中并发上消化道穿孔11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2, 20(3):243-247.

[6] 詹铁军, 李春雨, 韩学毅. 上消化道穿孔后不同时段的腹腔细菌的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25):145-147.

[收稿日期:2016-06-07]

猜你喜欢
关联性
蒙授高中英语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联性
基于单元视角的关联性阅读教学策略浅探
学贯中西(4):AI的时序性推论技能
利用问题间的关联性思考问题
以数学阅读为支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人民币汇率与上证指数互动的实证研究
语言输入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抓住四个重点, 在历史教学中促进高中生成长
制度系统的关联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