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欣赏唐诗

2016-11-30 23:53赵秀萍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风格抒情意境

赵秀萍

【摘 要】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在这一时期,由于时代和社会状况不同,诗人自身的人生遭遇也各异,因此诗的风格也不尽相同,诗歌内容纷繁多样,诗歌流派也呈多样化发展。这就为后人研究学习古诗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材料。

【关键词】意象;意境;风格;抒情

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意象、意境、语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在鉴赏诗歌时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去欣赏唐诗。

一、抓住意象,把握意境

在古代诗歌中,意象是频频出现的,在唐诗中亦是如此,意境是抒情性作品达到的最高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次,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的艺术境界。

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这首诗时,作者正客居他乡,漂泊在外的他饿思念家乡,那又成就拿什么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就以一轮明月来喻指家乡,看到明月仿佛也就看到了自己的故乡。这首诗把“明月”作为意象,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而且也衬托出诗人身处异地 孤独无依的伤感。

在唐诗中有一个很常见的意象就是“酒”,例如:王维的送别诗中经典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自己的友人即将离开,自己内心纵有万般不舍,却也留不住。于是诗人就借“酒”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和与友人之间的情深意长。在古代,“酒”作为意象,它所表达的意境不是单一的,因此在欣赏古诗时我们要根据整首诗来判定“酒”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态度。

中国唐诗中还有很多意象,如“梧桐、浮云、鸳鸯”等。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诗人用“梧桐”一般来表达凄清的意境。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诗人借“浮云”来抒发孤独飘零的际遇。鸳鸯喻指恩爱的夫妻,借“鸳鸯”来表达和谐、欢乐的意境。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是诗人抒发情感的最基本的方式,也是鉴赏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单元。可以说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二、赏析语言,辩明风格

中国古代诗歌说到底就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诗歌的语言风格往往决定了作者的创作风格,因此在欣赏诗歌时一定要抓住诗歌的语言特点,分析诗歌语言,除了分析语言的用法,也要分析这种表达效果,进而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都是这种新奇的语言。再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里的“知”、“乃”、“潜”、“润”、“细”几个字,诗人不仅赋予了春雨以人的情感,表现出它了解人们的意愿,适时而降,而且从听觉上描绘了春雨的形与神,深含着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在唐代诗歌语言呈多样化发展。其主要有豪放、雄浑、清新、绚丽、悲慨、沉郁、自然等几种语言风格。

豪放:即是豪迈奔放,李白是豪放风格的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高远,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诗歌的特点。表现其风格的诗句主要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把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展现了出来,体现了作者豪放的创作风格,通过语言可以看出诗人豪迈、大气的人格魅力。

雄浑: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其代表作有王昌龄的《出塞》,气势雄伟,浩瀚壮丽。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多么壮丽。而真正能够称得上“雄浑”的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孤城,有奇塞,有酷热,有寒冷,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从他们雄浑的语言中,可以体会出作者的创作风格,诗人所要表达的强烈感情。

清新: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杜甫《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是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体现作者明朗轻松的创作风格。

绚丽:绚丽是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李商隐的诗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因此在赏析李商隐的诗时,一定要抓住他诗对仗工整,善用典,雍容典雅的特点。

冲淡:冲淡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就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的诗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无不跳动着诗人自己的脉搏,他把主观的情思化入客观的景物中,追求忘我无我的空寂境界。用短短的二十个字,就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新自然,幽静深远的画面,体现了作者对“空灵”境界的追求。也可以看出诗人用字造句的功底很深。

悲慨:即是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睹人民灾难之重,深受命运坎坷之苦,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是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就是以悲慨享誉诗坛。“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面对着悠悠苍天,茫茫大地,其悲壮歌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太空。通过语言艺术就把作者的悲愤之感毫无保留的展现了出来。

沉郁:沉郁是指情感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都是沉郁的力作。他通过语言的描述来展现当时社会的黑暗,民不聊生的残酷现实,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也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

三、分清抒情,理出手法

在唐诗中,诗人用诗来表达思绪,但表达思绪的手法又有所不同,不同的手法表达的情感效果也不一样,因此在欣赏唐诗时一定要明确抒情手法。唐诗中的抒情手法有两种,即是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主要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两种手法。直接抒情即是直抒胸臆,这是一种不带任何“附着物”,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一句诗人直接表明了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政治态度。

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表达的感情、哲理、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借景抒情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浑然一体。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通过对花鸟树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情景交融是赋予抽象的情感以形体,并再现大自然的美,从而增强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情景交融的诗篇使人仿佛身入其境,感同身受。情景交融的诗篇,景实而情虚,虚实结合,妙在虚实之间。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的前两句是写景,象征董大的处境恶劣,诗的后两句安慰话看着平常,其实表现了同董大的深厚情谊,情景交融,感情真挚。这两种抒情手法看似区别,却存在着共同点,它们都是要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或要说明的道理呈现给读者,给读者以深刻的体会和教育启迪。

中国古诗源远流长,唐诗更是博大精深,我以上提出的三种关于如何欣赏唐诗的方法只是我个人的一些建议,在学习唐诗的过程中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欣赏时不仅要把握基础的鉴赏方法,而且还要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猜你喜欢
风格抒情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春 日
会抒情的灰绿
简论抒情体
佛教文化旅游区植物的选择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双阳』抒情十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