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教师姓党应把握的三个方面

2016-12-01 23:47苏建新
重庆行政 2016年5期
关键词:姓党党校原则

苏建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坚持党校姓党,党校教师姓党”,明确了新形势下做好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

党校工作的基本因素是人的因素,强调党校姓党,其核心是党校人必须姓党,尤其是党校教师必须姓党。在新形势下党校教师要把党校教师姓党的原则坚持好、贯彻好、落实好,需要对这一原则在认识上十分清醒、在行动上十分自觉,切实将这一原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彰显作为党校教师在“姓党”方面先人一步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党校教师要把“姓党”原则内化于心,切实做到思想跟党走

党校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党校教师在这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打铁还需自身硬,党校教师要发挥“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的作用,就必然要求党校教师自身就具有铁一般的品质、铁一般的担当,必然要求党校教师要把“姓党”内化于心。

(一)要心中有根,明确角色定位。水无源不流,树无根不生。根是中国人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构建中国文化的最基本的要素。根文化渗透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皮肤里、血液里、骨子里,根无所不在。党校因党而立,党校的根就是党,党校姓党是天经地义的要求。同样,党校教师进入党校门就是党校人,党校教师的根就应深扎党校,党校教师姓党也就是顺理成章的。

(二)要心中有仰,牢记使命重托。虽九死其犹未悔,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仰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拥有的最为强大的力量。为了信仰,可以抛弃一切,为了信仰,可以穷极一生。作为党校人,作为党员干部的教导者、引路人,必须具有党的思想觉悟,必须要在思想上实实在在入党,自觉树立党的崇高理想、信念,为党的事业、党校事业去奋斗,把坚定的信仰变成忠诚为党的现实。

(三)要心中有爱,彰显党员情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党校,就没有广大的党校教师。作为党校教师,就是要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爱党,始终心系党的命运前途,对党的事业发展充满信心,对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充满信心,对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充满信心,坚持党的利益高于一切,讲奉献、讲付出,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

二、党校教师要把“姓党”原则外化于行,切实做到向党看齐步调一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校姓党,核心问题是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样,党校教师贯彻党校姓党、党校教师姓党原则,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既要具体地体现在党校的一切工作和行动中,也要体现在党校教师的日常言行之中。

(一)要行有所担,做到敢为人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党校老师,传道必然要知道、授业必然要懂业、解惑必然要无惑。因此党校教师必须要时刻清醒的认识到自身传的是马克思主义之道,授的是社会主义之业,解的是党员学员心中之惑。同时,这也就必然要求党校教师要以党的意志为意志,绝对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忠诚于社会主义事业,对党和国家的前途拥有坚定的信念,切实做到言行护党,力求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四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坚持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二)要行有所止,做到止于红线。古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三尺讲台”不仅仅是考验党校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的平台,更是考验党校教师党性修养、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的平台。党校教师理应先人一步加强自身党性修养,掌握党的理论知识,既要在言传身教中发挥表率作用,更要在传道授业时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有效,始终把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则作为自己坚守在党言党的执教原则和执教要求,始终把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突出位置,决不能在党不言党,不讲党的话,不讲党的性质、宗旨和规矩。

(三)要行有所戒,做到明辩是非。“言党”不是唱高调,“护党”不是喊口号。党校教师台上台下都应一个样,始终保持一颗红色的心,决不能“两个嘴巴说话、两张面孔做人”。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名党校教师都必须以身“护党”,尽职尽责保护党的生命和机体。“护党”决不是掩盖和庇护错误和缺点,恰恰相反,是要与危害党的生命线的贪污腐败和歪风邪气作决不妥协的斗争。对于那些损害党和党的执政基础的奇谈怪论,不管是已经甚嚣尘上,还是起于青萍之末,作为党校教师,不能听而不闻、听之任之,也不能高高挂起,做只看热闹的“壁上观”。更不能惧其险峻,于是就三缄其口“不出头”、退避三舍“躲风头”,而应当旗帜鲜明而又充分说理地辨明是非,以正视听,切实履行作为一名党校教师的义务和责任。

三、党校教师要把“姓党”原则固化于制,切实做到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

无规矩不成方圆。党校教师要从思想、行动上体现“姓党”的原则,同时也要从制度上体现出“姓党”的要求。通过固化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到思想入党有章可循,言行护党有规可依,忠诚为党有据可查。

(一)以挂职锻炼机制为抓手,不断增强党性意识。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校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广大党员干部,培养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要培养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就要了解和清楚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样的公仆。党校教师要从党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要通过建立健全党校教师挂职锻炼机制,时常到党政机关或基层挂职锻炼,同其他党政机关和单位干部交流,通过“走出去”、“接地气”不断强化自己的党性意识和服务意识。同时,有些年轻的党校教师在为党校事业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具有“先天不足”现象,从“学校门”到“学校门”,参加工作后又没有经历过实践锻炼,受条件限制也很少有机会进行系统培训,以致教师学识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或者对党的事业还缺乏深刻的认知,这就需要通过“接地气”、下基层去深入了解实际工作,不断锤炼过硬的政治素质。

(二)以学习培训机制为保障,不断加强党校修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思想路线。党校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善学习的领航者。在思想上,党校教师要把“教学相长”、“敏而好学”作为自己的必修课,要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学习和培训机制,使“善学习”成为常态化,以理论知识的先进性来保持党校教师的先进性,决不能固步自封、思想僵化、不求新知。在业务工作上,党校教师要怀揣成为“名师”的梦想向名师看齐和学习,通过积极参加各类有针对性的培训,借助于党校系统的资源平台,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始终立足党性意识,强化“精品”意识,不断促进教学理念的创新,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教学的各个环节更加科学合理,更加优质高效,切实朝着业务精的方向努力。

(三)以激励约束机制为支撑,不断坚持党性原则。党校教师的形象代表着党的干部形象, 代表党校的形象。党校教师作为培训领导干部的教师,要通过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先人一步时刻做到自我净化、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要常洗洗澡、照照镜,三省吾身,时刻注意清污去尘,保持“干干净净”的良好形象,随时随地用《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严格要求自己,用共产党员的标准对照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确保思想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朝着作风好的要求不懈努力。

“党校教师姓党”,对党校和党校教师而言,既是满怀壮志的选择,也是义无反顾的原则,更是义不容辞的职责。作为新时代的党校教师,唯有立足本职、勇于担当,恪尽职守、牢记使命,坚守信仰、守好阵地,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有德有才的党校教师,才能使党的旗帜在党校上空高高飘扬。

作 者:重庆市巴南区委党校副校长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姓党党校原则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践行“四向四做” 打造“党报姓党”的新闻铁军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新形势下“党校姓党”贯穿党校教学始终的思考
树立党的意识和坚持“党员姓党”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中共中央党校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2015年秋季开学典礼举行刘云山强调:坚持党校姓党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