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勇前行走在前列以更高水平推进全省国土绿化事业

2016-12-01 05:23撰文林云举
浙江林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国土绿化全省

◇撰文//林云举

奋勇前行走在前列以更高水平推进全省国土绿化事业

◇撰文//林云举

这次省国土绿化暨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现场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国土绿化和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按照全省平原绿化工作座谈会和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的要求,回顾总结“十二五”期间国土绿化成绩,认真分析新形势和新要求,研究部署“十三五”国土绿化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国土绿化和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为“两富”“两美”浙江建设和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再立新功。

回顾过去我省国土绿化成绩斐然

“十二五”期间,在全国绿委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绿委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省委夏宝龙书记关于平原绿化工作的许多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以“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为目标,合力攻坚,深入推进国土绿化和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党政主导,加大力度,国土绿化实现大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森林浙江的战略部署,坚持高位推进,精心组织,层层动员,全面落实中央“双增”目标任务,加快国土绿化步伐,着力构建国土生态安全屏障。省委夏宝龙书记亲自倡导平原绿化,连续7年主持召开县委书记参加的平原绿化工作座谈会,全省形成了“县委书记抓绿化”的大好局面。各地认真组织实施“1818”平原绿化行动,实行大工程带动、大手笔投入,全省累计投入绿化资金429亿元,新增平原绿化面积233万亩,平原区林木覆盖率达到19.5%,比2010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同时,坚持城乡统筹,大规模地进行山地造林和封山育林,“十二五”期间,全省新增造林面积297.2万亩,是国家下达任务260万亩的114.3%,是我省“八五”以来造林任务完成最多的五年,也是森林资源大幅增加的五年。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城乡环境实现大改善。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积极打好主动仗,加大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力度。全省累计完成水系河道绿化和防护林建设15.8万亩、河道沿线山体林相改造32.1万亩、实施重要湿地生态修复项目70多个,建设省级以上湿地自然保护区8个、省级以上湿地公园31个,自然保护小区30个。全省共完成“三改一拆”拆后绿化面积1720万平方米。同时,紧盯“四边三化”“两路两侧”推进“四边”绿化。累计投入绿化资金70多亿元,建设森林通道1.72万公里、面积28万亩,建设森林村庄6868个,完成沿线林相改造120.9万亩,有效提升了“四边”区域的形象和品位。

文化引领,共建共享,生态理念实现大提升。全省各地切实加强生态文化宣传,把开展关注森林活动作为主平台,不断创新载体和形式,引导社会各界携手参与林业生态建设,传播生态文化知识,弘扬生态道德理念。特别是在省政协的关心重视下,每年在省两会期间召开“关注森林”工作会议,乔传秀主席亲自出席并作重要讲话,有力地推动了关注森林工作的深入开展。全省累计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10个、省级森林城市62个、省级森林城镇269个、省级森林村庄1294个。“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有1.2亿人次义务植树3.62亿株,建设义务植树基地5790个,面积59.2万亩,种植各类纪念林20多万亩。先后命名省生态文化基地73个,设立生态道德教育基地32个、生态科普教育基地587个,每年接待参观考察近2000万人次。

深化认识以更高水平推进国土绿化建设

高水平要体现在发展均衡上,力争整体提升。要切实增强政治定力和大局意识,把国土绿化融入全省“十三五”发展规划,找准定位,加快步伐,努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与城乡建设管理一体、与历史文化传承相融,积极营造“共谱一曲歌,共绘一幅画”的良好局面。要从构建和谐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的高度,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巩固国土绿化成果,全面细致地查找城乡间、区域间国土绿化存在的短板,着力补齐补好,实现国土绿化整体提升。要充分发挥国土绿化的综合效益,在持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的同时,加快建设美丽经济,大力发展高效生态产业,做大做强现代林业经济,积极培育产业新业态,更好地促进富民惠民。

高水平要表现在质量优先上,力争功能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质量优先,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提高森林质量作为一项重大使命和紧迫任务,牢固树立“森林必须科学经营”的理念,以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森林提质增效为核心,建立完善与现代林业建设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运作机制、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提升森林经营水平,筑牢国土生态屏障。要加大自然生态修复和森林质量提升力度,以森林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优化森林结构,发展珍贵树种,着力建设一批集景观建设、林相改造、生态涵养于一体的珍贵彩色森林,满足人们对森林经济、生态、文化等多种功能的需求。

高水平要展现在特色鲜明上,力争百花齐放。国土绿化是城乡建设中的硬环境,是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也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特色鲜明尤为关键。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并非是城乡绿化一样化,无论是城,还是乡,都要避免百城同类、千村一面。要依据自身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人文传统和产业基础,因势利导、培育特色,做到城有城味、乡有乡韵,让一草一木留住乡愁、一花一果记住乡恋,这样的城市和乡村才会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森林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以“半城绿树半城楼”为努力方向,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建设,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不忘初心深入推动国土绿化继续前进

加快国土绿化,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牢记使命、奋力前行。我们要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战略部署,永远保持林业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奉献精神,永远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奋斗精神,合力推进国土绿化取得新突破,再创新佳绩。

扩面提质,持续保持良好势头。省委夏宝龙书记强调指出,国土绿化永无止境。我们要一手抓城乡绿化,充分挖掘潜力,确保森林覆盖率稳定提高;一手抓质量提升,大力种植珍贵树木,促进生态功能不断增强。一要狠抓“新植1亿株珍贵树行动”重大任务落实。发展珍贵树木是一项长远之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016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和全省“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了“新植1亿株珍贵树”目标任务。4月20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浙江省新植1亿株珍贵树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各地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完善政策措施,强化示范引领,狠抓工作落实。二要全面推进珍贵彩色森林建设。“十三五”期间,全省计划建设珍贵彩色森林1000万亩,这是一项硬任务,必须坚决完成。三要深入推进平原绿化行动。各地要始终坚持“县委书记抓绿化”的工作格局,深入推进平原绿化,确保全省“十三五”期间每年完成新建和改造平原绿化10万亩以上。

全力推进,不断提升创森水平。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深化与提升上下功夫,把森林城市建设推向更高层次。要力争前列,尽快实现森林城市创建两个全覆盖,全力争取到2017年实现省级森林城市县级全覆盖,2018年国家森林城市市级全覆盖,力争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同时,要提档升级,积极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着力加快森林城市群和森林城镇、村庄建设。

营造氛围,大力弘扬生态文明。要深入实施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重点古树名木定期“体检”和复壮养护,确保古树名木健康生长。要充分发掘森林生态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一批森林生态文明示范区,特别要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建设以及重要湿地建设与修复,着力建设一批森林生态文化博物馆、科技馆、植物园,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生态文化基地。要不断加强森林文化宣传,积极开展多种森林文化节活动,让人们了解和参与森林文化,提升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自觉成为森林生态文明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统筹协调,充分发挥绿委作用。各级绿化委员会要充分发挥牵头引领作用,要切实增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拓展工作内涵,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制订义务植树规划和重点绿化工程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加强示范引导,推动国土绿化不断向前发展。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进一步明确绿委各成员单位职责,重视工作平台创新,构筑有效载体,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要及时总结先进经验,树立先进典型,加强检查督促。要充分发挥支撑保障作用,坚持适地适树、科学栽树,提倡多栽珍贵树种、乔木树种、乡土树种、彩色树种,不断提高绿化成效,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绿化造林工程化投资、项目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建立完善质量标准体系,推广使用营造林工程定额,不断提升国土绿化的质量和成效。

●节选自省林业厅厅长林云举在全省国土绿化暨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猜你喜欢
国土绿化全省
探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
朱屺瞻《绿化都市》
国土空间规划的法理和机理
心连心,逆风行 省妇联积极引领全省姐妹防控疫情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我爱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