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相关问题解析

2016-12-01 13:28祝玉峰徐一
重庆行政 2016年5期
关键词:结构性供给改革

祝玉峰+徐一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1月10日首先在党的会议上提出供给侧改革这一概念,并广泛传播开来的。所谓供给侧,从经济学意义上说就是市场供给边、市场供给这一方的意思,内容包括四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它与需求侧,即需求边、需求方面相对应,需求侧包括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改革,就是改革供给侧各要素的不合理结构,故供给侧改革也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者指向一致,是相对于需求侧结构性改革而言的,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是进一步简政放权,降低政策性成本,助力创业和企业创新,供给侧改革实质上就是改革政府公共政策的供给方式。这就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简政放权,充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同时政府退出具体市场领域,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加强宏观调控。

实际上,我国供给侧改革是从2015年就开始了,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改革,实际上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后,供给侧改革已正式拉开大幕。虽然国家多次强调“不唯GDP论英雄”,但这项数据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后四年内年均GDP增长应该在6.5%以上。2016年中国经济面临很大挑战和新的不确定因素,李克强总理明确表示,要“抡起金箍棒”应对挑战。这个金箍棒要打到哪里?我们认为要打到“供给侧”这个要害。

一、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及内涵

在2016年1月2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概念。总书记为什么要正式提出供给侧改革这一概念,还要反复强调呢?这是有其背景的。

2003年以来,国有大型企业发展速度缓慢,主要问题和原因是国有大型企业的体制问题,导致企业体制机制创新能力较差;政企不分的现象比较严重,企业的产权关系不甚清晰;发展方式落后造成严重产能过剩;管理不科学、不规范、漏洞多,腐败比较严重、产品质量较差,又适销不对路。事实上,近年来利润大幅度下降,到2015年底,国有大型企业的生产价格指数(PPI)已是负增长状态[2]。总体上说,中国经济近几年的发展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方面,从供给结构看中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另一方面,从需求看,中低端需求基本饱和,而高端需求得不到满足。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富有远见不失时机地提出供给侧改革的。2016年1月27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之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进入了正式启动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质就是政府调整公共政策,变革供给方式,在生产、输出方面更好地与市场需求相对接、相适应、相协调;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达到生产出高质量的适销对路产品,满足人民需要的目的。

那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究竟是什么?这就要弄清楚供给侧的含义,供给侧就是供给边的意思,与需求侧相对应,供给侧改革,实质内容就是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相对于需求侧改革,即需求侧结构性改革而言。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是进一步简政放权,助力创业创新,搞活微观经济,增强企业竞争力,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着眼于有效供给,瞄准有效需求,减少无效供给,把企业、公司、经营厂商及其政府工作重点转移到质量提升、科技进步、有效供给和高中端运营上来。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根本要求。

一句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进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达到市场调控为主、政府调控为辅目标,政府“少当运动员,多当教练和裁判”。其着力点,应该是改善供给体系的供给效率和质量。

二、供给侧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目前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生产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之间既紧密联系又各自区别,出现这些问题的症结在供给侧。所以只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如我国目前产业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高附加值产业少、低碳环保产业不多、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较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策略。第一,国有大型企业应当延伸产业链,不断开拓创新投资领域,运用引进科学技术与加大研发力度的策略来提升产品附加值;第二,国有大型企业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提升产品的价值,做低碳环保企业的楷模;第三,要淘汰落后产业和“三高”产业;第四,中小企业要依靠金融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保障的改革来发展自己。目前我国区域结构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经济发展规模不平衡。这一问题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人口的分布不均,城镇化率,特别是户口城镇化率较低。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是抓住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福利保障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大力提高城镇化率。区域结构的另一个问题是区域发展中公平机制、协作机制、平衡机制的缺乏。针对这一问题,只有通过国家政策来加以调整。只有拥有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科学的财税制度、完善的区划体制改革制度,才能找到区域结构协调发展的正确途径,也才能发挥各个区域的优势,建立一个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开放、协调的市场,从而真正使劳动力和生产要素在市场的有效配置下自由流动。在要素投入结构方面,前几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主要靠丰富的劳动力和大量的土地、矿产等生产要素资源投入和开发,这种长期资源依赖型经济难以持续。我国经济发展中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可持续要素投入比重偏低,因而产品的附加值也较低。目前我国中低端产业偏多,存在人力资源、能源资源消耗过多等问题。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大生产中科学技术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劳动力科学技术的培训,加快教育人才体制的改革。总的说,我们要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在改革中实现创新驱动。在排放结构方面,我国目前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自然资源用途管理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及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制度等,存在不合理性。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逐步改革生态文明制度,控制排放权,不断监测环境承载力,在环境安全范围内,全天候控制废水、废气、废渣、二氧化碳等排放,减少资源环境的压力。在动力结构方面我国存在的问题是把刺激需求作为中国拉动经济的长期主要政策,过渡依赖“三驾马车”。事实上,“三驾马车”可以说是GDP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只是分开的反映了GDP的三个组成部分罢了。而GDP本身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三驾马车”作为宏观经济波动的需求边短期动力增长措施,无法达成一个长期的目标。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还是要从供给的源头上开发,所以,解决经济发展根本动力这一问题,第一是靠制度变革,第二是靠供给侧结构的优化,第三是靠生产要素的提升。紧紧抓住这三项,才是探寻到了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立足于改革、转型、创新,才能提高全要素的增长;只有探索新的增长途径,才能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在分配结构上,中国地域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都比较大。解决分配问题,只有通过改革分配结构、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提升产权制度以及财税制度,达到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三、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任务

中国近几十年的改革中,政府功能的转变比较缓慢,在这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政府功能的转变将会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这次改革将是中国政府大刀阔斧的一次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空前深化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起步,目前阶段任务主要有,首先,维持竞争中的公平:削平市场准入门槛,实现待遇均等化;扶持中小企业减少垄断,将政策性管制降低;把融资成本降低、对新兴企业减税让利;从源头上减少对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供给管制。其次,政府多方面启动对经济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政策,科学地制定和高效地执行这些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多方位的解放供给的束缚,使产业、企业的市场活力得到最大化释放,而不再因政策的时效性或地域的不适应性受到约束。供给侧改革重中之重是结构上的改革,只有通过创新供给结构,才能把供给与市场的需求做到真正的对接,并影响需求使其进行升级。再次,这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任务是“三大结构”调整改革,即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结构和增长方式结构的重大调整[2]。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结构改革紧密联系。供给结构和经济结构,从某种意义上都可分为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的比例过大,第三产业比例过少。所以,我国目前产业结构改革主要任务是增加第三产业比重。从产品结构看,中低端产品数量大,人民迫切需要的高端创新产品、高质量的优质产品、绿色产品少,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因此产品结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加大高端产品创新生产、加大高质量产品和绿色产品的生产供给,打破阻碍这种供给的一切机制体制禁锢。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动力改革紧密联系。近40年的改革开放经验,“三驾马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法宝,其中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近几年的资本输出,让我国对外贸易有了质的变化。我国在经历了全球性金融危机步入自然回落周期以来,强大的内需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在改革中,供给结构性改革要抓住经济动力变化的动向,突破束缚动力的一切障碍。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提升经济增长方式结构的改革。我们制定创新驱动规划纲要,正是指导破解发展难题的蓝图。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由原来的不可持续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新的可持续的创新驱动[3]。

总之,供给侧与需求侧是一对矛盾,目前的主要矛盾方面是供给侧。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是进一步简政放权,助力创业创新;搞活微观,增强企业竞争力;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供给侧改革根本目的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当然在供给侧改革的同时,不能忽视需求侧的发展变化,供给侧与需求侧是辩证统一的,供给侧与需求侧紧密联系、相互作用,二者共同推动着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1]习近平.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EB/OL].新华网.2016- 01- 27.

[2]供给侧改革成中国经济热词国企加速清退僵尸企业[EB/OL].新浪网.2015-12-17.

[3]滕泰.民富论-新供给主义百年强国路[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年9月版.

作 者:祝玉峰,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徐 一,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究生

责任编辑:宋英俊

猜你喜欢
结构性供给改革
改革之路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改革备忘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改革创新(二)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关于结构性改革一二三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