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中的古镇复兴之路

2016-12-01 21:40李悦
重庆行政 2016年5期
关键词:山歌老街园区

李悦

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曾为川东四大名镇之一,以“洞出神木”而名满天下,码头兴盛,商贸发达,为进出重庆的水路第一驿站,是南来北往商贾、名士必经之道。自古以来,以木洞为题的诗、词、歌、赋屡见不鲜。据《重庆通史》记载,唐朝大诗人王维途经巴峡(今明月峡)路过木洞时,写下“水国舟中市”的诗句。木洞镇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木洞名人分赴在祖国多个领域,创造了非常的业绩,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惊人事迹。先后涌现出革命先驱杨沧白、红岩英烈何敬平、新中国首任女大使丁雪松、川剧名家沈铁梅等优秀儿女。时代变迁,木洞辉煌了300年,随着长江航运的萧条,木洞又沉寂了30年。如今,随着沿江高速的畅通,麻柳园区的建设,木洞正在主城东部焕发新的生机。

木洞镇毗邻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两江新区隔江相望,距主城核心区25公里,距江北国际机场25公里,距重庆朝天门港下游35公里,地处重庆麻柳沿江开发区建设主战场,是建设“主城第三增长极”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镇地形呈现天然的半岛格局,依山傍水,滨江、依山、靠林、临湖、环岛,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山城、江城、森林之城。近年来,木洞镇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首批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安全社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镇和重庆市“百强镇”、 重庆市级“中心镇”、重庆市文明村镇、重庆市生态镇、重庆市第二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重庆市安全社区等荣誉称号,“木洞山歌”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钱家湾村潘家湾寨子被评为国家传统保护村落。

如今的木洞,依靠良好的区位优势,正加快发展步伐,向着“主城东部滨江宜居新城、非遗文化传承基地、重庆轻工医药产业基地建设”的发展目标不断前行。

产城融合不断推进。有“产”方立“城”,立“城”能兴“产”。2011年重庆麻柳沿江开发区落户木洞以来,一大批有实力、有影响、有利于城市长远发展的新兴产业项目相继入驻,初步形成了以轻工纺织、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和化学原料药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开发区内交通、能源、学校、医院等适应城市大规模开发的配套设施正在加快形成,一座时尚之都、医药之都、滨江休闲之都正在重庆主城东部快速崛起。木洞镇坚持 “园区兴、则木洞兴”、 “一切围着园区转”的服务理念,齐心协力推进园区建设,保障园区发展。近年来,园区开发提速,工业集聚发展,现已初步构建起200亿级的轻工纺织产业集群和300亿级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拓为、尚盟等服装产业项目已入驻开园,百亚股份建成投产,智睿生物等高端医药项目落地。按照园区发展战略部署,加强园区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保障了南涪路拓宽、柳银变电站、污水处理厂、配气站等项目建设,全方位改善园区交通、供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一流的硬环境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园区。

产城融合是一个统筹发展的系统工程,它承载着人们对“物质富裕、精神充实、生态优良”殷实小康社会的梦想和希望。“十三五”时期,木洞镇将逐步完善城区功能,进一步加快与麻柳沿江开发区的产城融合发展,充分利用麻柳沿江开发区的核心载体作用和辐射引领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生物医药、轻工服装产业,合理确定功能分区,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推进园区建设快速发展壮大。坚持以新型工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依托、特色农业为基础,建设30平方公里的麻柳沿江开发区木洞组团、20平方公里的滨江新城、30平方公里的乡村生态宜居区,将木洞建设成为第一产业稳固,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社会和谐,镇村协调发展的主城东部滨江宜居新城。

城乡一体加速发展。木洞全域104.3平方公里,拥有园区开发、移民建设、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四大工作频道,工业园区规划30平方公里,城市发展规划20平方公里,总计城市建设规划用地50平方公里。除去这50平方公里,全镇还有约一半的区域将长期处于农业和农村发展形态。为此,农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建设也将是我们永恒的课题。近年来,木洞镇不断创新农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致力于“三化”解决“三农”问题,大力实施特色小镇规划、旅游专项规划和观光休闲地产规划,逐渐做大做强做特现有项目,力争实现“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累计流转土地16000余亩,整治土地3000亩,农村宅基地复垦385亩;建成保安幸福农庄3.6万平方米,墙院农民新村3600平方米,栋青农民新村和庙垭农民聚居点完成前期手续。美丽乡村建设初显成效,初步形成了以河东盛裕、平克农业、瑞普农业、陌上春秋、圣新农业等为龙头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加快打造特色品牌,平克草莓、庙垭葡萄、栋青樱桃等农产品品牌初步建立。其中,平克农业的“丰雨谷”巧克力草莓被农业部评为绿色食品。服务业快速发展,商贸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建成了区内二环外首条步行街;木洞老百姓高度关注的木洞滨江路一期建成通车;桃花岛、中坝岛相关配套项目开始建设;沪渝南线高速正式通车;木洞长江大桥建设设计方案列入市级储备规划。旅游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乡村旅游方兴未艾。城镇建设方面,今年全面开展了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场镇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场镇主干道路灯及配套系统改造工程、连接道景观工程等项目,着力打造清新美丽整洁有序的新木洞。“十三五”期间,木洞镇将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产城融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完善城乡一体化机制,将木洞打造成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镇。

园区建设、城乡一体发展如火如荼,而另一头的木洞老街,依然独守着古镇特有的恬静,乡思、乡愁在青砖黛瓦间流转。

保护老街传承文脉。明清以来,木洞镇就是川渝商贾云集的名镇之一,是连接川黔,商品出入川渝地的重要集散地,也是渝地有名的水陆码头。随着历史的前进,时代的变迁,原商贾店铺林立、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老街,逐渐变得寂静和箫条下来,老街充满了衰落和悲哀。2014年,木洞老街被列入全市28个传统风貌保护区目录,成为木洞老镇复兴的一个契机。木洞镇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推进木洞老街开发工作,严格保护、修缮老镇核心区,整合打造老镇风貌控制区,适度开发协调区。目前,市第四次规委会已完成保护方案的审批,全面启动了实施方案的编制设计。从留住老街记忆,延续老街历史,传承老街文化的角度,帮助支持木洞“水上漂”豆花、木洞蜜枣、木洞油酥鸭、木洞土酒等具有木洞特色的传统老字号饮食发展,广集天下之货,汇集八方来客,重聚商气人气。

“非遗”文化魅力绽放。文化,既是一个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更是一个城市的精髓和灵魂。独具特色的文化,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展示着一个城市的风貌。为用好用活木洞山歌这张“非遗”文化牌,木洞镇以创新机制、培育队伍、搭建载体等多种方式,整体营造木洞山歌地方特色文化。成功举办“首届木洞山歌艺术节”,完成了木洞山歌传承保护项目任务计划书,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不断加强政策引导,建立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扶持培养代表性传承人,拓展木洞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建立完善文化遗产保护责任体系,培养出了一批民间艺术拔尖人才。将富有巴渝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引进中小学课堂,撰写了《让木洞山歌唱响中国音坛》一书,邀请央视来木洞录制山歌艺术演出,扩大了木洞山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木洞山歌参加国家、市、区级演出超过100场次,三进央视、四上国家大舞台,享誉全国。2012年2月,参加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城市一对一》栏目与台湾南投县一起参加了访谈和展示演出;2012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行调研木洞山歌文化;2014年3月,参加“2014台湾灯会”文化交流活动。央视《我要上春晚》、台湾《大陆传奇》、深圳卫视、重庆卫视等众多全国主流媒体和栏目组相继对木洞山歌发展保护工作进行宣传展播。2016年5月, CCTV《星光大道》重庆城市选拔赛在山歌之乡——木洞镇魅力开唱,各类新媒体点击率70万余次,实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并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

“十三五”期间,木洞镇将着力建设木洞山歌公园,继续做好木洞山歌的传承保护工作,借木洞山歌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木洞片区的宣传推广;重点打造包装木洞山歌,力争将木洞山歌推上“春节联欢晚会——非遗文化板块”,借助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平台向全国人民展示木洞山歌的艺术魅力。

新时代孕育新机遇,新常态赋予新使命。“十三五”时期,木洞镇将全面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凝神聚力、开拓创新,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将木洞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重庆主城东部新城。

作 者: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山歌老街园区
山歌还要妹起头
老街谣
山歌
老街中飘起淡淡的乡愁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苗山歌
老街(外二首)
苗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