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网络空间发展方面的合作与博弈
——基于中美互联网论坛的统计分析

2016-12-01 05:11徐贺兵
传媒 2016年20期
关键词:中美网络空间大国

文/徐贺兵

中美在网络空间发展方面的合作与博弈
——基于中美互联网论坛的统计分析

文/徐贺兵

网络空间业已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外的第五空间,关乎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从全球网络空间发展格局来看,中美作为当今世界最强和最大的网络主权国家,网络空间竞合关系相当微妙,问题处理涉及面广、影响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来看,如何在互异的网络治理观中“求同存异”、共破“修昔底德陷阱”、重构中美网络空间博弈新态势已成为增强双边互信、推动国际网络空间规则制定进程的大国新担当。

网络空间 中美互联网论坛 安全与合作 大国关系

互联网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时至今日,作为一种高维媒介,它早已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媒介定义而内化为重构世界的结构性力量。面对这一来势汹汹的网络变革大潮,中美双方高屋建瓴,为了尽可能规避风险和减少网络空间纠纷与摩擦,尤其是微软对未来时期内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前瞻审视,积极促成与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举办“中美互联网论坛”事宜,从2007年11月召开首届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成为中美双方政府、行业组织、学界和业界管控网络分歧、表达诉求、扩大共识、增进理解的重要渠道。

通观历届“中美互联网论坛”开展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中美在网络空间发展方面的合作和博弈情况。

一、中美网络空间合作日渐“务实、深入”

中美互联网论坛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始终以中美网络空间健康发展和中美关系务实合作为前提,开展一系列会晤行动。从历届论坛主题就能看出,“合作与发展”已成为中美网络空间发展基本趋势,在“发展与合作”的框架下探讨具体问题,奠定中美网络空间关系基调,也契合中美领导人积极倡导的“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论坛议题逐渐向“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意识倾斜,从最初的技术、法律、版权等具体议题逐渐上升到更抽象和更有广泛意义的“全球网络共治”层面,如探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的“互联网对经济复苏的作用”、维护未成年人网络空间权益、倡导“携手应对的共同安全观”等,跨越两国时空,着眼于全球网络空间秩序搭建,体现中美双方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和浓厚的人文情怀;会议影响力不断增强,规模不断壮大(参会人数逐渐增多),政府代表层次不断提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第八届论坛),互联网企业体量快速上升(第八届论坛参与企业市值2.5万亿美元)并获得系列成果(滴滴快的于Linkedin达成战略协议),行业组织和教育界探讨逐渐深入,中美双方达成的共识和战略合作定格未来全球网络格局。凡此种种无不体现出中美双方能够凝聚共识、坦诚交流、务实合作,致力于两国乃至全球网络空间深入发展。

二、中美网络空间合作“任重而道远”

虽然中美两国都表示要尊重彼此关切并对敏感话题深入探讨,但是总体而言双方倡议性蓝图较多,结构性问题解决少;达成的协议中方落实多,美方落实少。究其原因是中美两国秉持相互对立的网络治理观。

表 中美历届互联网论坛

中国基于国家主权完整和安全考虑,一直坚持网络空间参与主体(企业、公民)应该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各主权国家有权在遵守国际法和本国国情基础上制定互异的网络空间管治政策和策略,反对如影相随的网络霸权幽灵。正如时任中宣部部长蔡名照在第三届中美互联网论坛上所说“世界各国国情千差万别,全球的网络安全,不可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用一个法律来规范,用一个模式来治理”同时中国和其他国家一道致力于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倡导“综合统筹的总体安全观”“携手应对的共同安全观”等网络治理观,引起国际上诸多主权国家的强烈共鸣。然而美国却在网络空间采用“双重标准”:对内加强网络信息监控,对外坚持利用“信息自由”为盾牌,强调信息的无国界和网络的绝对自由,肆意践踏他国网络主权,凭空捏造中国“网络黑客攻击美国”等不实言论,甚至还拉帮结派和北约盟友共同打造“集体防御战略”,以保其在世界网络空间安全方面的整体优势。不同的网络治理观导致不同的网络管理体系,中国坚持网络空间主权不容侵犯与美国倡导的网络自由相冲突,进而导致在网络空间敏感问题上的激烈交锋。网络空间早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独立的空间,它早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最新战场,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战略对抗间接反映到网络空间之上,表现为双方在网络主权、信息流通、网络攻击等方面严重的分歧,可以预见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中美仍然会围绕以上焦点问题纠缠不休,因此如何从战略高度审视和处理中美网络空间分歧已成为考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重要筹码。

三、破解“修昔底德陷阱”:网络空间“求同共进”

中美两国国情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对互联网问题的关切也有所不同,但这不应成为中美两国互联网合作交流的障碍。纵观中美20年网络发展史,中美在网络空间共识大于分歧,合作多于争端。因此我们要把握这种共识,求同存异,实现共进。首先双方要敢于超越“修昔底德陷阱”,“打破国强必霸,国强必争的历史窠臼,改变零和博弈的发展范式”,致力于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积极推进中美关系向2.0发展,增强价值认同。其次要充分利用已有和在建的双边与多边对话磋商机制,深化高层、部门、企业和专家之间的互动互信,本着“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态度从技术、人才、标准等方面加强网络空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打击网络犯罪、网络恐怖主义等“全球公害”。最后要增进战略互信、共同致力于数字经济和网络安全,共同探索行为规则,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使互联网真正成为促进中美两国互尊互信、互利共赢的桥梁。

作者单位 兰州财经大学

[1]蔡名照.全球网络安全不可能用一个标准衡量[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0(02).

[2]王晨.加强沟通交流 推动全球互联网繁荣发展[N].人民日报,2010-11-10.

[3]青平.中美网络安全议题的最终目的是互利共赢[J].中青在线,2015-09-24.

猜你喜欢
中美网络空间大国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虽有中美摩擦 难阻全面小康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大国气象
军地联动共治涉军舆情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云作战”模型及仿真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