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老船匠坚守三十载的锤声渐消

2016-12-01 01:00卢展晴高蒙萌
珠海 2016年6期
关键词:斗门木船作坊

文 | 卢展晴 图 | 高蒙萌

斗门老船匠坚守三十载的锤声渐消

文 | 卢展晴 图 | 高蒙萌

[造船]

时代在变迁,老船匠一条条手工制造出来的木船,更像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与记忆,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而手工制作木船,这一古老的技艺,也已成了黄昏下渐消的锤声,沉重而深沉。

没有图纸,没有参考资料,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吴根大,硬是把用于造船的几何、函数研究得透彻。当你好奇想考究,他造船时是如何将每块木板的弧度长度计算精确时,他却只能告诉你,就凭经验加一双手,那是一双粗糙却又灵巧的手。随着道路交通的飞速发展和制船工艺的不断更新,以往水乡重要的运输工具——木船,近年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在斗门粉洲村河边,却仍能听到“叮咚”的手工制船声。60岁的老船匠吴根大足足在这坚守了三十载。

日渐式微的行业

吴根大的家就在斗门粉洲村,而他的作坊则位于流经村子的一条河流旁。大河属于珠江一条主支流下面的小支流,但河面宽度仍有100多米。由于沿此河可以从莲洲镇粉洲村到达斗门镇的赤坎村,当地人称这河道为粉赤渡,实际上该河道在官方地图上的正名叫荷麻溪。

作坊为竹木结构,棚高约8米,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周围摆放着各式木材和工具。杉木、铁钉、桐油、锯子、斧头、尺子、卷扬机,看似随意摆放,可吴根大却熟知它们的每处位置。而在众多设备中,吴根大介绍得最多的就是他埋在作坊内的“独特轨道”。只见简陋的工棚内设有5个工作区,每个区地面都建有一个小铁轨,从作坊顺延至河水中。只要用上卷扬机,造好修好的船就能顺着轨道直接下到河里。而一些需要修理的渔船也可以沿着轨道进入工作区。吴根大称该设备为整个作坊最先进的设备,而其余工作靠的完完全全就是手工了。

一艘船就像鱼一样,最重要的,要有坚实的骨架,必须先铺好龙骨和肋骨。选材是最重要的,船身不同位置所使用的木材要求也不相同。

木质渔船从选料加工到成型有100多道工序,而且部分工序很讲技巧,一般都要有十年左右经验的师傅才够资格单独接订单。

说起造船,吴根大脸上显得有点落寞,他坦言,已经三年没接过造新船的订单了,现在完全靠修船来糊口。“木船造价高而且时间长,渔民现在很多都选用铁皮船了,手工造木船这一行可以说已经走到尽头。”哪怕只是初次见面,但吴先生却毫不掩饰他对这行业的担忧,或更多是无奈。

有趣的是,当一聊到手工造船工艺时,吴根大却瞬间活跃起来。对造船的工序,吴根大熟悉地介绍道,木质渔船从选料加工到成型有100多道工序,而且部分工序很讲技巧,一般都要有十年左右经验的师傅才够资格单独接订单。

一艘渔船从建造到下水,需要先选材,然后开始铺龙骨,安装肋骨,前首木,龙须材,船底板,上甲板,做楼,上捻,安装发动机等一系列工序,哪怕只是2米宽10米长最小型的渔船三四个人也要忙活三个月才能完成。

造船每一个工序,吴根大不但熟知,且已总结出技巧。一艘船就像鱼一样,最重要的,要有坚实的骨架,必须先铺好龙骨和肋骨。“所以选材是最重要的,船身不同位置所使用的木材要求也不相同。比如,龙骨需要用选落叶松制成,这样才能耐水泡,耐腐蚀;肋骨和前首木就必须用槐木,槐木够坚固,抗撞击。前首木是船的支柱,必须用生长期为30年以上、大头直径为45厘米的槐木,而船身则会挑选杉木。

当船体建造完成后,别以为船就可以下水了,吴根大介绍说:“船板之间的缝隙容易进水,需要缝隙里塞进麻丝,缝隙较宽的地方,塞进麻绳,外面要抹上桐油。缝隙堵上之后,可以安装机器和驾驶室,这样一艘船就完成了。”如此繁杂的工序,吴根大却讲得如此顺当,每一步每个注意事项,仿佛都深深刻在他脑海里。

在吴根大眼里,木船的优势还是明显的,很多近海捕鱼的人还是愿意用木船,比起铁皮船稳定性会好些,但对木船厂未来的发展,他充满了担忧。“木价年年升,现在一艘小渔船造价就要十五万左右,木价就起码需要近6万,除了人工,造一只船利润空间只有一万元左右,但却起码要做三个月。”吴根大表示,最大的问题是,“现在的年轻人,极少有人愿意学造木船的,觉得太辛苦了。”按照现在的趋势,过不了几年,手工造船这门手艺或许就失传了。”

对吴根大来说,他唯一觉得安慰的是,两个儿子都学到他的手艺。在小作坊内,吴根大的大儿子正在独自修理一艘来自新会的渔船。正值休渔期,吴根大一家迎来了最忙的两个月,大小儿子只要没出外打工,都会回到作坊帮忙。“孩子们都不怕苦,船主和其他行家都说儿子们的手艺很不错,质量很放心。”谈起这些,吴根大脸上挂上了自豪的笑容,但他或他的家人对这船厂或这手艺又是矛盾的。话声才刚落下,他又叹息道:“不过再能熬都没用,这一行没啥前途了,都是因为找不到好工作他们才肯回来帮我做这些。”

而吴根大的大儿子吴步进对外界的探访则显得有点排斥。作为一名80后,在他看到,做一名修船的工匠多少有点不光鲜。“这行业既没前途又没‘钱’途”,吴步进在说“钱”的时候故意加重了语气。他坦言并不爱这劳累活,可在外打工的经历也让他知道,在外闯荡的日子也不好混。在两难的抉择中,尚且还有一门手艺,是他保持生计相对可靠的门径,然而在他看来,却又没啥出路。

时代在变迁,老船匠吴根大(上图)一条条手工制造出来的木船,更像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与记忆,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

手工造船的成就感

吴根大对造船是有情结的。回忆过往,他的一生都离不开船厂和这门手艺。早在20岁左右,在乡下务农的吴根大因想学习一技之长,后托人在白蕉二兴船厂找到了一份差事,在生产部当学徒,一当就当了近十年。经验丰富后,当年30出头的吴根大便向斗门水务部门租了粉洲村河边这片空地创办了自家的作坊。“以前水乡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渔船,打渔出行运输农产品都得靠木船。最多的时候,一年能接到十余只船的订单,那时候几乎每天都没得停,也算是船厂生意最红火的时候了。”吴根大回忆称,但在近十年时间,铁皮船等几乎完全取代了木船的市场,只剩下点修修补补的活了。一般一艘木渔船的使用寿命在40年左右,吴根大盘算着,估计再等十年左右,现在斗门新会一带还在使用的木船慢慢都要报废了,自己再想修估计机会也不多了。

当问吴根大缘何会坚持手工制船近三十年时,他给出的答案并不是为了赚钱这般简朴,而是因心中的那份成就感。“制造一只船起码需几百块木板,每块木板的形状长度弧度都由自己亲手打造,最后拼接成型,既靠体力也靠细功夫。最开心的是,当船主夸你船做得好做得稳时,那种成就感是最难忘的。”

除了手工制船的乐趣外,吴根大最享受的是造船会友的种种特殊经历。只见一艘印着“粤新会渔4005”的渔船停靠在作坊一号工作区上等待维修。而船主张老板并不急着向吴根大交代修船细节,而是拿出香烟,两人聊起了家常。张老板基本每年都得来这作坊一趟,“休渔期修修补补肯定要的,每到粉洲来,就感觉是来探望老朋友似的。”张老板称,因多年交往,两家人都已成世交,偶尔春节还会互相上门拜年。“看中的是吴师傅踏实、肯干且友善的品性。”张老板称,每次来修船,和妻子两人几乎都是寄宿在吴师傅家,同吃同住,就像家人一样。

整个作坊,吴根大最爱的一个角落,就是船厂对外靠近河边的一片小沙滩。劳作不忙时,他会拿着水烟看着河流上过往的船只久久不说话,或思考或只是发呆。在他看来,不但世道变了,手艺落伍了,河流上的船只也明显少了。以前每天,吴根大都能看到斗门开往广州的船只在此经过,可从去年开始这航班都已停航了,他再也见不着了。

时代在变迁,吴根大一条条手工制造出来的木船,更像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与记忆,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而手工制作木船,这一古老的技艺,也已成了黄昏下渐消的锤声,沉重而深沉。

Tinkle Of The Hammer Is Fading Away

麦记直到今日仍然坚持着手工制作的传统,或许也是因为祖辈对于制饼的信仰,以及一份对于旧时光的念想与承诺。

猜你喜欢
斗门木船作坊
假鸡蛋作坊开工啦
珠海斗门乡村聚落发展开发时序策略探讨
汾酒老作坊
发现斗门 畅游无限
人大代表的“女子作坊”
斗门地标新生传统非遗佳作
用音乐认识斗门
水塘里的木船
江苏太仓元代古木船
木船友情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