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系列报道之一淇澳红树林生态之大美

2016-12-01 01:00薛珊朱开文王朝
珠海 2016年6期
关键词:红树红树林植物

文| 薛珊 图|朱开文 王朝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系列报道之一淇澳红树林生态之大美

文| 薛珊 图|朱开文 王朝

淇澳红树林,这个被誉为『珠海湿地生态名片』的自然保护区,拥有全市最大面积的红树林湿地、繁多的湿地水鸟、丰富的水产种植资源,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方。

海上森林 宜栖宜息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胎生木本植物群落,素有“海上森林”之称,幽秘神奇、倚海而生,随潮涨而隐、潮退而现,是国家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近年来随着沿岸地区开发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填海造地现象普遍,化工和重金属污染不断增多,陆地面源污染呈现上升趋势。城市侵蚀占用,城市的自然绿地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作为衡量海洋生态的重要指标,红树林和近海鱼类均在不断减少。但是,很庆幸——在珠海,城市“森旅行”的概念正在深入人心,我们不再匆匆而过,而是放松心情去体会生活中的地道味道和细节,我们不再局限于生活工作的水泥高墙,而是去城市的林地、湿地去探寻城市的另一面。

在珠海淇澳岛的西北部,坐落着一片美丽的红树林——淇澳红树林保护区,这里拥有全市最大面积的红树林湿地、种类繁多的鸟类、丰富的水产种质资源,湿地面积5103.77公顷,红树林面积500公顷。同时,也是全国内红树林最早开始人工恢复、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

早晨,日出东方,渔民用于谋生的船只整齐排列岸边,大大小小的船只是当地人的家当,也是生活的希望,依靠红树林肥沃的水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育一代又一代人。

除了哺育了当地人,红树林还是很多海鸟的栖息地,同样用自己富饶的资源,为这些鸟儿提供巢穴和吃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完美境界。

作为生产力最高的“四大海洋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为许多动物提供了安全的居住环境和丰富的食物来源。当然,红树林中的动物也为其生长提供了帮助,它们之间是和谐的共生关系。比如红树林中生活着大量螃蟹,植

红树林是什么?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由于涨潮时被海水部分淹没仅树冠露出水面,故被称为“海上森林”;有时完全淹没,只在退潮时才露出水面,也有人称之为“海底森林”。红树林并非单一物种,而是包含许多种植物。全世界红树植物的种类超过60种,而我国则有红树植物36种(其中24种为真红树植物,12种为半红树植物)。我国常见的红树植物有秋茄、白骨壤、桐花树、木榄、红海榄等,也不乏珍稀濒危物种,比如红榄李和海南海桑。由南到北,红树植物的种类随着纬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少。

红树林是红色的吗?

红树林,顾名思义与“红”有关,从外观上看,红树林与其他森林无异,都是郁郁葱葱的绿色,因其植株内富含单宁酸,单宁酸氧化后会显示成红色,红树林的名字由此而来,可以说,红树林是“心红表不红”。

红树林有什么价值?

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徒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

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海鸟及其他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和觅食地,白鹭、苍鹭、八哥都是这里的常客,长年在较高的树上筑巢、安家,生儿育女。

物的凋落物为螃蟹提供食物来源,植株和根系又为其提供庇护场所;而螃蟹通过掘穴来改善土壤的通气,帮助植物获取更多氧气,而螃蟹的排泄物又为红树林提供养分。所以保护红树林,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海洋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海鸟及其他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和觅食地,白鹭、苍鹭、八哥都是这里的常客,长年在较高的树上筑巢、安家,生儿育女。

人工修复 孜孜不倦

炎炎夏日,几顶朴实的草帽、一股凉爽的海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带着对这片热土的情感,用独特的视角记录红树林的美——他们就是淇澳红树林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日复一日重复乏味地在红树林里做着人工修复的工作,但对于他们而言,这些因植物而起的劳作却是幸福的。

据资料记载,1984年珠海市红树林面积1454公顷,其中淇澳岛112.2公顷,1990年后,由于围海造地、人为砍伐等,珠海红树林减少至53公顷,其中淇澳红树林仅存32公顷。

现在淇澳红树林保护区,所见之处都是郁郁葱葱,无瓣海桑、扬叶黄瑾等投下大片翠绿的浓荫,全长2公里多的木栈道两边深浅浓淡不一的红树林植物,大小错落,不时还会看到螃蟹、跳跳鱼的踪影,恍惚之间好似踏入了一个奇幻的绿色世界。谁能想到在1998年左右,这里由于滩涂被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所占据,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根据本地情况进行保护和引进红树林品种扩种,科研人员通过不断地探索和试验,最终利用从海南和孟加拉国引进的海桑和无瓣海桑进行种植,到2013年淇澳红树林已经成林面积达到500公顷,红树林植物品种增至33种。

其实种植完全不是一件浪漫的事情,需要极大的体力和耐心,要学会跟植物相处,了解它们的习性和喜怒哀乐。淇澳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长期与植物打交道的过程中,了解每一种植物的名字、习性,落到枝头上的知了、人面蜘蛛,在他们看来,都是一种天然纯粹的乐趣。正是这份热爱和对珠海环境的优化,在2014年,淇澳红树林保护区对现有的无瓣海桑进行林下树种多样化改造,先将单一的无瓣海桑林林相改造成林下乡土树种木榄、桐花树等生长的复层林,再逐渐探索树种多样化的红树林生态环境建设。

Q:淇澳红树林目前的人工修复中遇到什么困难?

A:目前领导和市民对如何在淇澳红树林里观赏到冬季候鸟类都比较关心。这也是我们现阶段正在努力的方面,营造一个生态更为多样化的环境,可以让鸟类栖息、觅食,还能让市民朋友近距离地观赏到鸟类。

Q:越来越多人在关注淇澳红树林,过多的游客会不会对红树林造成破坏?

A∶从客观上来讲,游客越来越多是会影响植物、生物的环境,有时候不经意地破坏木栈道两边的植物,甚至有人会捕捉一些动物,乱扔垃圾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会在淇澳红树林入口处就注明要游客爱护环境,也会做好宣传,让游客在游览红树林的时候,减少不经意地破坏。

Q:人工修复红树林时用到的红树品种,主要考虑哪些方面?

A:整体来说,考虑到动植物的多样性,一方面是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一方面是动植物的品种多样性,例如哪个品种的红树可以成林,也要考虑红树品种的适应性,是否适应淇澳的天气、环境、水质等等。

Q:淇澳红树林下一步的保护工作是什么?

A:首先,要对淇澳红树林的水质、底泥土壤、空气和周边的动植物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可以用数据说话。再者,让民众可以接受更全面的红树林知识教育,继而了解、爱惜红树林,共同参与到保护中。

猜你喜欢
红树红树林植物
红树林诞生记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会“上”树的鱼
海岸卫士——红树林
红树植物无瓣海桑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与富集特征
品梅
走过红树林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