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之旅程 U然心声

2016-12-01 13:30本刊整理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卡壳中国工商银行漫步

本刊整理

视觉绘图 Jayce(李珮玉)

U之旅程 U然心声

本刊整理

视觉绘图 Jayce(李珮玉)

ABOUTU

关于U,犹如从A点到B点,中途会遇到很多不可预料的陷阱、迷茫:我是谁,我该往哪里去,我该如何到达那里。如果我们有幸去一趟希腊,去看看古神庙,也许我们才会发现,我们的人啊,这一辈子,我们的世界,整个国度,不都是在走U型路线吗?当走过那段泥泞的时光,也许就是一段柳暗花明,一段耀武飞扬。

跟谁学 龚小陶

奥托曾给过一个提示:Container—Practice—Work,我完全理解他的意思,但是我的思考是正好相反的:Work—Practice—Container,从应用的角度,可以立即选择一个可以尝试做的事情开始Work,在其中以组织中的真实案例去Practice,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真实的,可以相互支持、启发的Container,它才会是有生命力的,可延续的过程。我们还是需要搞清身份和独特性,在学院派的研究基础上快速行动,初见原型,反复迭代。

本·来工作室吴白莉

当这个世界越来越VUCA,管理者的经验越来越难解决当前的新问题时;当组织不断调整变化,通过激发个体的创造性来推动组织的变革创新时;当我们不断见识个体的理性造成组织的非理性时,我们遇见了U,开启了一段U型学习之旅。U让我们从自我中抽离出来,调转镜头看自己,观察我们的观察,思考我们的思考。暂悬、聆听、观察、静默、觉察、连接、原型、生成。一段U型学习之旅就是一段从1到0再到1的学习之旅,先破再立,不破不立,是认识论的系统化,是实践论的科学化。对于那些对未来感到困惑的组织,对于那些对自我连接感到纠结的人们,U型学习之旅大有裨益。

中国工商银行杭州金融研修学院 胡义华

U型理论的视觉呈现

人面临最大的挑战不是颠覆别人,而是颠覆自己,尤其是在庞大的组织中,集体无意识成为常态,每个个体封闭、狭隘的心灵、思维、意志,促成了一道又一道鸿沟,寄希望于制度、技术来弥补,渺茫而无期,更遗憾的是我们对此一无所知,更无觉察。习惯向外看,我们便失去了内在的力量。打开个体的心灵、思维、意志,只是个人的自然流现,而团队、组织、社会需要的是共同的自然流现,共创那个可以跨越鸿沟的未来,这是U型理论的情怀。

中国工商银行长春金融研修学院 吴 跃

对话漫步

ABOUT对话漫步

我找到了我的一位同伴Linda,她是一位企业教练,在这之前我们并不认识也没有进行过任何交谈。就这样我们开始了漫步,刚开始会觉得很不习惯,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跟一位异性并肩向前走着不说话,你会不会觉得不自然。我们从意愿开始聊,然后讲到“愿”和“目标”的区别,目标是关于小我的,比如减肥10斤,坚持跑步100天等等。“愿”是关于大我的,我们为我们所处在的社会场域提供什么,带来什么改变。跟Linda的谈话对我很有启发,让我明白可以退后一步,看一看自己与愿是什么关系,发愿是希望别人改变,还是希望改变自己的生命历程,这个历程与他人的关系是什么。这需要运用到U的一个关键点:走到系统的边缘,再将摄影机镜头调转回看,看一看我与愿的关系。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乱(混乱),如果让时间参与进来,止步回看,就会发现混沌中存在的次序。

WORKFACE王 鑫

社会大剧院

ABOUT社会大剧院

穿越卡壳,由身体引领着去呈现卡壳的状态雕塑1,让身体的智慧引领我们作出决定和行动雕塑2。团队穿越卡壳,一个人将他人摆成自己的卡壳雕塑,作为集体与卡壳的感觉同在,慢慢深入到感受中,移动、转变,停止到雕塑2,不说话。

做之前我对这项活动没有预期,不知道能否感受到别人感受,也不知道别人能否感受我的,只用身体。结果让我意外,当我的意识融入到这个5人场域,我能感受到卡壳者的卡壳和这是怎样一种卡壳,反思讨论证实了绝大多数的互相感受是相关的,甚至是启发的。当我的身体引领着我去呈现“我想靠近你,支持你,顺应着你的变化带你往前走”,对方也感受得到,并且感动。这5个人几乎是完全陌生的。那么是什么阻碍了生活中的人际觉察,当我跟一个熟悉的人对话和照面,我对他作出的反应是否基于以往的反馈和评价,而不是当下身脑的自然流现。

中国工商银行杭州金融研修学院 郑炜曼

栏目主持:张 奕 邵庆义 王梦琪

猜你喜欢
卡壳中国工商银行漫步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保定分行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漫步春天
月下漫步
再起这种名字,我保证不打死你
忆中伞
中国工商银行
考试卡壳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