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子芥(儿菜)优良品种(系)的观察鉴定初报

2016-12-01 01:56胡茂安梁兴梅李小芳黄圣华
长江蔬菜 2016年16期
关键词:品系单株病毒

胡茂安,梁兴梅,李小芳,黄圣华

(重庆市武隆县土坎镇农业服务中心,408522)

抱子芥(儿菜)优良品种(系)的观察鉴定初报

胡茂安,梁兴梅,李小芳,黄圣华

(重庆市武隆县土坎镇农业服务中心,408522)

在重庆海拔300 m地区对8个儿菜新品种(系)进行了丰产性、抗病性和生产适应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儿菜新品系AB14-4作鲜食用,可在重庆武隆主要蔬菜产区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并提出了其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儿菜;新品种(系);鉴定;经济产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系)8个,代号分别为AC-1、AC-2、AC-3、AB14-1、AB14-2、AB14-3、AB14-4和AB14-5等,均由重庆市圣华种业公司提供。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重庆市武隆县土坎镇松树村高坎社的蔬菜地进行。该地海拔300 m,紫色黄壤土,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前作玉米。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6.67 m2,长3.35 m、宽2.0 m,株行距45.0 cm×41.7 cm,每小区定植35株,小区间走道宽50.0 cm,重复间走道宽60.0 cm,试验地周围设3行以上保护行。2014年9月1日露地播种育苗,覆盖防虫网,10月5日移栽,苗龄35 d,露地栽培。试验各处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包括施肥、施药等按常规统一进行,且每重复及小区间基本一致。2015年1月收获,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3和DPS v6.5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用LSD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测验。

1.3 调查记载及考种项目

各品系田间以小区为单位,分别调查记载各儿菜品系的播种期、出苗期、现蕾期等生育时期及主要病害(病毒病)的发生情况;参试品系达现蕾标准后分小区采收,并考种测定儿菜植株的株高,开展度,单株鲜质量,单株经济鲜质量,肉质母茎形状、纵径、横径、鲜质量,单株膨大肉质芽的个数和最大肉质芽的纵径、横径、鲜质量等农艺和经济性状等。

目前,对于猪流行性腹泻病的治疗原则是对症治疗,降低仔猪死亡率。猪场发生该病后,应该停喂饲料,多饲喂清洁饮水,并且在饮水中添加食用红糖和少量的食盐,对猪群补能量补盐,防止由于腹泻而产生脱水。同时对病猪群每天补充口服盐溶液,盐溶液配方为:NaC l3.5 g,KCl 1.55 g,NaHCO32.5 g,葡萄糖20 g,用1 000 ml水进行配制。除此之外,可以肌肉注射0.1 ml/kg的2.5%恩诺沙星,每日注射一次,或者每日两次进行肌肉注射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2.5 mg/kg[6],以控制并发感染。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生物学特性及植物学特征

由表1可知,儿菜新品系AB14-4的营养生长期(出苗至现蕾)最短,为124 d,现蕾较早,收获也较早;品系AB14-3的营养生长期最长,为152 d,相对较晚,较品种AB14-4延后28 d收获;8个新品系的叶形大致可分为3类,即倒卵形、椭圆形、长椭圆形;8个新品系的叶片颜色为绿色或浅绿色,无明显差异;叶缘分全缘、细锯齿两类;叶面有微皱、中皱;裂片对数在0~2对;叶背及中肋具有少量刺毛的品系有3个(AC-3、AB14-2、AB14-3),其余5个品系均无刺毛;开展度方面,相对较大的品系是AB14-2;株高以品系AC-3相对较高,为47.6 cm。

表1 参试儿菜品系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植物学特征

2.2 主要经济性状

由表2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参试儿菜新品系的单株鲜质量以AB14-2最大,为2.22 kg,其次为AB14-4和AB14-3,分别为1.99、1.95 kg,AC-2和AB14-1排第4、5,分别为1.84、1.81 kg,其余品系均在1.80 kg以下;单株经济鲜质量以AB14-4和AB14-2最高,均为1.40 kg,AB14-3名列第3,为1.33 kg,AB14-1和AB14-5排第4、5,分别为1.10、1.00 kg,其余品系均在1.00 kg以下;经济系数以AB14-4和 AB14-3最高,分别为2.37、2.15,AB14-3和AB14-2名列第3、4,分别为2.15、1.71;母茎鲜质量较小的是AC-1,较大的是AB14-3,其余品系母茎的鲜质量0.30~0.58 kg;母茎纵横径比在2.0以上的品系有4个,分别是AC-1、AC-2、 AC-3和AB14-5,说明母茎较细长,多呈圆锥形,子茎数25~28个,属典型的笋子儿菜[1],母茎纵横径比值在1.5左右的品系有4个,分别是 AB14-1、AB14-2、AB14-3和AB14-4,说明母茎短粗,多呈纺缍形,子茎数20~24个,属典型的胖儿菜[1]。单株儿芽数最多品系是AB14-5,儿芽数28个;单株儿芽最重的是AB14-4,为1.00 kg。

表2 参试儿菜品系的主要经济性状及抗(耐)病性

2.3 经济产量及品系间的差异

由表2可以看出,在本试验条件下,AB14-4的折合经济产量最高,达5 102 kg/667 m2,与其他参试品系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AB14-3的折合经济产量位居第 2,达4 258 kg/667 m2,与AB14-2、AB14-5和AB14-1的差异不显著,与AC-2、AC-3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和AC-1差异达极显著水平;AB14-2的折合经济产量位居第3,达4 216 kg/667 m2,与AB14-5、AB14-1、AC-2差异不显著,与AC-3和AC-1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2.4 抗(耐)病毒病特性

病毒病是儿菜的主要病害。近年来随着儿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病毒病的发生有加重趋势,常年大面积生产的发病率一般在5%~15%,严重田块可达80%以上;经济产量损失,一般为5%~10%,重者损失在80%以上,部分田块甚至绝收[3]。在本试验条件下,参试的8个儿菜新品系病毒病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有明显的差异(表2)。新品系AB14-1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最低,为11.34%和7.45%,表现出较好的抗(耐)病性;其次是AB14-4,发病率为16.07%、病情指数12.28;AB14-2和AB14-3病毒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高,分别为50.27%、37.16和47.42%、33.27。

3 小结

在本试验条件下,供试的8个儿菜新品系,其单株平均有膨大的肉质腋芽(子茎)20余个,腋芽总质量在490~1 000 g,但因品系不同,其腋芽的数量及质量有差异。一般是位于母茎中下部的子茎较大,往上部渐小[4]。在大面积生产中,对儿菜优良品种的主要性状要求是母茎短粗、子茎多、儿芽胖、经济系数高、熟期早、能提早上市且较抗(耐)病毒病。

根据本试验结果,参试的8个儿菜新品系,以AB14-4最优,该品系不但经济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较好,而且母茎短粗、多呈圆锥形,属胖儿菜,生育期较短,能够提早收获、上市,经济效益较高,适合在重庆武隆近郊蔬菜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4 儿菜新品系AB14-4丰产栽培要点

4.1 适时播种

儿菜对播种期要求比较严格,过早播种,会出现先期抽薹;过晚播种,经济产量不高,且收获较晚,效益差。AB14-4在重庆武隆海拔300 m左右地区栽培,最适播期为8月25~30日。

4.2 培育壮苗

播种前需施足底肥,增施一定数量的磷肥。每667 m2苗田播种75~100 g,播种后盖一层水草保湿遮荫,齐苗后及时间苗。苗期施1~2次稀薄人粪尿,2叶1心时喷1次250 mg/L的多效唑溶液。

4.3 及时移栽

当幼苗具真叶5~6片、苗高18~20 cm时即可移栽,苗龄一般 30~35 d,株行距一般 45.0 cm× 41.7 cm,每667 m2栽3 000~3 500株。

4.4 田间肥水管理

菜苗返青成活后,及时施1次清粪水,以后每20~30 d施1次腐熟的人畜尿液,浓度先淡后浓,年前要严格控制速效性氮肥的施用量,以防生长过旺、过嫩。可喷施0.2%磷酸二氢钾液2~3次。立春(2月4日左右)前后施尿素2次,每次每667 m2施20~25 kg。当肉质茎充分长大、绿色花蕾初现时,应及时采收。

4.5 及时防治病虫害

儿菜生长过程中,主要的病害是病毒病,防治办法首先是狠治蚜虫。从播种开始,一旦发现蚜虫,就用敌蚜螨(啶虫脒)、辟蚜雾(抗蚜威)或吡虫啉等农药每隔5~7 d对叶背、叶面喷雾。如田间发现已感染病毒病的植株,应立即连根拔起带出田外销毁,并在发病田块连续反复喷洒高锰酸钾溶液,控制病害蔓延,把损失降到最低。

[1]林艺,李曙轩.茎用芥菜的一个新变种“抱儿菜”[J].园艺学报,1985(1):41-44.

[2]钟建国,张谊模,刘晓波,等.重庆地区抱子芥(儿菜)产业发展探讨[J].中国蔬菜,2013(19):11-13.

[3]陈德西,何忠全,刘富全,等.儿菜病毒病的防控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4(10):35.

[4]孟秋峰,许映君,顿兰凤,等.茎用芥菜抱子芥品种比较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1):62-63.

Preliminary Observ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New and Good Brassica juncea var.gemminferaCultivars

HU Mao'an,LIANG Xingmei,LI Xiaofang,HUANG Shenghua
(Tukan 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Wulong,Chongqing 408522)

This research identified the yielding ability,disease resistance and productive adaptability of 8Brassica juncea var.gemminferacultivars in an area with the altitude of 300 m in Chongqing.The results showed the new cultivar AB14-4 was fresh edible,and could be extended over large areas in main vegetables production regions of Wulong in Chongqing.Furthermore the technology points on how to gain high yield were also put forward.

Brassica junceavar.gemminfera;New cultivars;Identification;Economic yield

S634.2

A

1001-3547(2016)16-0047-03

10.3865/j.issn.1001-3547.2016.16.018

胡茂安(1974-),男,大专,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电话:13896517233,E-mail:715214606@qq.com

2016-06-02

猜你喜欢
品系单株病毒
小豆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病毒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感冒病毒大作战
病毒,快滚开
4个地被菊新品系对湿热胁迫的耐受性研究
感冒病毒
山东地区茶用元宝枫品系的比较与筛选
种植密度与行距对秋闲田饲用甜高粱单株生产力的影响
湖南速生、中生、慢生阔叶树组单株生长模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