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视角审视高中文言文教学

2016-12-02 22:17尤红菊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文言文言文技能

尤红菊

为了更好地从学生视角审视高中的文言文教学,我们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为强化时间维度,调查于2012年和2013年分两次进行,针对群体为当年的高一、高二学生。为扩大调查范围,增强数据的代表性,所以选择了不同教师执教的四个班级作为调查对象,分别是2013年的高一(4)班与2012年的高一(4)班(在下文中以班级1、班级2指代);2013年的高二(7)班与2012年的高二(4)班(在下文中以班级3、班级4指代)。两次调查都在9月中旬进行,根据教学计划,高一年级正好完成《劝学》篇目的教学,即将进入《师说》的教学;高二年级正好完成《项脊轩志》篇目的教学,即将进入《报任安书》的教学。本次调查设计了如下四个问题。

一、你在学习《劝学》《项脊轩志》的过程中是否遇到困难,请具体说明。

从表1中可以看到,大部分高一学生在文言技能学习上都遇到了困难。从问卷上学生的回答来看,他们的困难主要集中在特殊句式(如定语后置现象)、虚词意义(如“之”的意思)以及句子翻译这几个方面。初次接触高中文言学习的高一新生,将面临比初中更为精细、更讲求语法的学习要求,所以我们建议高一教师将课堂重心多偏向于文言技能方面,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学习语法,夯实基础,掌握文言工具,以便更好地学习古文。

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即使经过一个学年的训练,但还是有较大比例的高二学生在文言技能方面存在学习困难。所以,脱离语言教学氛围而将古文文本纯粹作为文学作品来欣赏并不可行,建议在进行文意疏通之后再鉴赏文本内容。

在表1中,班级4有37%的学生表示文本内容有学习困难。我们对比了班级3、班级4的教学设计,班级4的设计中人文成分较多,所以学生在文本内涵方面有较多的思考,在问卷中这方面的疑问呈现较多。这说明教师的课堂设计对学生课堂学习有很大影响,教师应该在备课中力求完善自己的备课内容,让学生达成更加丰富完整的学习目标。

二、你在学习《劝学》或《项脊轩志》以后收获了什么?

从表2来看,高一学生在文言文学习后的收获更多呈现在文本内涵方面,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自己从《劝学》中学到了学习需要坚持、需要方法等道理,而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文言技能方面得到收获。我们认为,《劝学》文本内涵较为直显,学生所关注的这些思想道理并不深奥,如果课堂收获仅仅停留或局限于这些较为宽泛的内容,那么这并不是教学效果良好的课堂。限于高中生过往的学习习惯和认知方式,可能在课堂上矫正这一偏差并非易事,我们建议在课后增加与文本有关的文言技能训练,将课堂上较为松散的文言知识逐渐体系化,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文言知识系统。

我们从表2中可以看到,虽然相对《劝学》而言,《项脊轩志》的文学性更强,文本意境更为深刻,但依然有较大比例的高二学生将自己的课堂收获定位于文言技能方面。

三、你希望在以后的文言文学习,如《师说》或《报任安书》中学到什么?

从表3中,我们发现高一学生对本问题的参与比例较低,班级1的参与率只有74%,班级2的参与率只有85%。而高二两个班级的参与率分别达到了94%和106%(部分学生有多项回答)。我们从问卷中看到,有相当一部分高一学生对本问题的回答是“无”。我们认为,或许可以从两个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解读。从知识层面来看,高一学生对文言学习的目标内容并不清晰,所以也就缺乏有方向的学习预期;从情感角度来看,学生普遍认为文言学习机械枯燥,所以排斥感较强,因此不愿在问卷中作出思考。

表3还能让我们看到较大比例的学生希望在新的古文中学习到文言技能。我们认为实实在在的知识性内容是支撑学生课堂兴趣的核心部分,仅从学生需求角度而言,文言技能学习依然应该成为课堂主体,学生希望了解更多与文章有关的背景知识,也希望学习文章内容中的人文内涵。

四、你对文言文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方式有怎样的期望?

在表4中,各班有10%以上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建议,比如希望老师制作PPT,希望老师用板书的形式强调重点字词,希望老师多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课堂方式等。有30%至50%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提出期望,绝大部分都是希望老师能够在课堂上多讲一些与文本有关的背景知识、课外故事等。有25%左右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姿态提出期望,几乎所有期望中都包含了“生动”“激情”“有活力”等词汇。以上内容虽然角度不同,但事实上其本质都指向课堂的生动与活力。如果课堂不能吸引学生,那么再好的内容都将失去受众的关注,这样的课堂无疑是低效的。诚如学生所言,小组合作探究、有效的PPT制作等,都是增强课堂吸引力的有效方式;精细化的问题设计、深入浅出的文本分析等,都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关注度。另外,教师应该保持自身良好的精神状态,探索确立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这也有助于学生对教师的认可。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期望主要集中在课外故事等方面。适当的课外内容延伸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但是,我们也要辨证对待学生的这个要求。文言课堂应该以知识性内容为支撑,同时也不能忽视其文化价值层面的作用。但是,我们不建议将文言文课上成故事课,将大量的时间用于轶事的讲述上。我们建议,将背景材料、课外篇目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寻找,这比教师在课堂上“讲故事”有价值得多。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以及相关数据分析,我们在文言教学上获得了很多启发。我们更加明确了以生为本的原则,在教学中时刻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收获情况作为评价课堂价值的首要依托。

在语文教研活动中,我们提出以下教学建议:首先,课内文言文学习应该注重文言基础,尤其是高一年级,应该稳扎稳打,帮助学生明确重点字词意义、特殊句式变化以及翻译要点等。其次,文言文学习也不能局限于“古汉语”教学,也应把古文作为体现文学、文本和文化典籍价值的载体。这样既可以提升课堂的知识容量,又可以避免文言课堂千篇一律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最后,教师应该多阅读古籍,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幽默可亲的教师固然容易受到学生欢迎,但我们相信具备丰厚文化内涵的教师也能用才华给文言课堂带来生机和魅力,用学识来提升文言课堂的吸引力,这也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

猜你喜欢
文言文言文技能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