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孙中山来梧的那些官员

2016-12-02 01:01陈金源李礽春
西江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何香凝梧州孙中山

陈金源 李礽春

随孙中山来梧的那些官员

陈金源 李礽春

孙中山

2016年,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也是孙中山三次驻节梧州筹备北伐95周年。

1921年4月,孙中山在广州组建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被选为大总统,同年5月就职。孙中山主张立即北伐,用武力统一中国。1921年10月15日,孙中山统率及任命一批将领和官员、侍卫,从广州出发,驻节梧州督师北伐。

蒋介石

随孙中山北伐驻节梧州的人员有:蒋介石、宋庆龄、叶剑英、汪精卫、胡汉民、何香凝、叶挺、廖仲恺、马君武、戴恩赛、陈炯明、许崇智、李烈钧、李福林、陈少白、李章达、黄大伟、张猛等人。本文对上述人员逐一介绍。

蒋介石(1887年~1975年),浙江奉化人。

1920年4月2日,孙中山命蒋介石到漳州粤军总部任参谋,协助陈炯明工作,后随军入桂,任征桂联军总司令部参谋长。1921年9月17日,孙中山派蒋介石去南宁见陈炯明,商洽北伐事宜。一见面,陈炯明毫不客气地直言:“你在总司令部做过我的参谋,北伐大事,一切都还没有来得及准备。北伐!北伐?谈何容易!”蒋介石心平气和地问:“总司令,你看到底还要多少时间来准备?”陈炯明坚决道:“半年,没有半年是不行的!”蒋介石探知陈反对北伐,当晚即回梧州,向在梧州的廖仲恺、何香凝面陈一切。

1922年4月初,蒋介石到桂林北伐军大本营,任许崇智的第二军参谋长。在支持北伐的邓铿被杀、赵恒惕拒绝北伐军过湘,北伐军被迫改道出师江西后,蒋深知陈主张联省自治,有可能阻挡孙中山回师广州。同年4月5日,蒋介石急忙谒见孙中山,孙派他率精兵日夜兼程疾驰,深夜抵达梧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了交通、机关等要害部门,随即致电陈炯明,称已奉孙中山命令率领部队入梧,桂林各军将陆续到达,打乱了陈炯明的阻挠部署。

4月16日,孙中山等从桂林抵达梧州,并马上召开军事扩大会议,蒋介石认为陈炯明必叛,内敌不除,内乱不平,北伐必败。与会者大多数主张中止北伐,先行回粤讨陈,但是孙中山希望陈炯明能够悔过,继续争取粤军参加北伐。4月20日,蒋同孙中山等人离梧回广州。6月,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避难于永丰舰,蒋介石登舰侍护40余日。

1926年元旦前夕,蒋介石乘搭“珠江一叶”号出巡西江,第三次到梧州,游览了白云山和系龙洲。除巡视梧州的地理形势和了解政局民情外,蒋介石还部署北伐,应诺拨款、提供武器装备,更加拉近与李宗仁、白崇禧的关系,使广西及新桂军成为北伐的一支重要力量。

现在,梧州的叶琪墓旁,尚存蒋介石题字“儒将风猷”的牌坊。在叶琪墓后的石碑上,则刻有蒋介石题写的挽联。

梧州“儒将风猷”牌坊

宋庆龄(1893年~1981年),广东海南人。

1921年,孙中山挥师讨伐桂系军阀,宋庆龄与何香凝发动广州妇女组织“出征军人慰劳会”和“红十字会”,自任会长后曾派廖仲凯、何香凝组织人员到梧州劳军。

何香凝在《我的回忆》里说,宋庆龄自任会长,辛苦奔走,向社会各界募集经费和慰劳品,并率领慰劳队亲赴梧州前线慰问,给官兵们以极大的鼓舞。

1922年,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宋庆龄临危不惧,坚持孤身留下吸引敌人,恳求孙中山先行离开险地,她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

之后,宋庆龄紧跟孙中山脚步,参与同李大钊、林伯渠以及苏俄使节马林、越飞等的商谈谋论,协助改组国民党。

1925年初,孙中山在北京病重期间,宋庆龄在其病榻前日夜护理。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她向国内外朋友们宣读了孙中山遗嘱,并决心继承遗志,奋起完成丈夫的未竟事业。

孙中山和宋庆龄

安放于梧州中山纪念堂的宋庆龄铜像

叶剑英(1897年~1986年),广东梅县人。

1921年10月,叶剑英随护孙中山出巡。17日,陈炯明嫡系梧州警备部队与孙中山警卫团因征募桂江船只发生矛盾,叶剑英迅速协调抚平,使孙中山顺利登上梧州西门口码头,接受市民欢迎,还率部清理沿江匪乱,保证孙中山访查活动安全。10月29日,孙中山赴邕及返梧州期间,叶剑英兼任军官教导团教官,全力协助整顿由各地汇聚而来但属不同派系的军队。

北上桂林时,孙中山抽调叶剑英任第二营营长,率军专门武装护航,清剿梧州至桂林沿途桂军溃兵和游勇。当时,孙中山率大本营文职人员、辎重大队和警卫团,分乘专用的巡船7艘及征雇民船140余艘,1700多人由梧州溯桂江而上。为确保安全,孙中山派叶剑英所部前导、后卫,警戒护送,平安抵昭平、平乐、阳朔,前往桂林王城的北伐大本营。

在紧张的护航中,叶剑英加强部队整训,遇变不惊,处事有条不紊,后又保卫孙中山复由桂林安全到达梧州。1922年4月20日,孙中山离梧返穗,叶剑英参加接管驻黄埔的北洋舰队,任海军陆战队营长。6月,陈炯明武装叛乱,叶剑英率部血战,掩护孙中山的军舰冲出叛军炮火封锁线。

叶剑英

1950年初,叶剑英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时,曾到梧州视察党、政、军的组织工作开展情况,了解剿匪工作形势和进展,指导恢复生产和经济建设。

汪精卫(1883年~1944年),浙江绍兴人。

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汪精卫任广东政府顾问,10月15日,随孙中山出巡。17日,汪精卫陪孙中山到梧州,出席梧州各界人士欢迎孙中山的大会,后来又陪孙中山参加在大较场举行的群众大会,代读孙中山的演说词。11月,孙中山派汪精卫持函赴香港向唐继尧借款,并邀唐赴梧州商谈北伐事宜。

1925年3月,孙中山病危,汪精卫代为起草遗嘱。同年10月12日,汪精卫偕谭延闿等到梧州与李宗仁、黄绍竑会谈两广统一问题。

汪精卫参加在梧州举行的军事会议,并与与会人员合影。

1926年1月27日上午,汪精卫又与谭延闿等乘专轮抵梧州,参加由李宗仁主持举行的盛大欢迎会,在会上作了长篇鼓动革命的演说。下午,汪精卫、谭延闿、甘乃光与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及湘军代表叶琪、黔军代表安健、滇军代表范石生等,召开研究统一全国和进行北伐等问题的会议。29日上午,汪精卫和李宗仁等,以及梧州各界人士一起,参加在梧州北山公园举行的中山纪念堂奠基典礼。下午,他还巡视了梧州主要的军事、政治机构,游览了梧州山水。之后,在梧州停留了三天的汪精卫等,带领一批由广西选派的留俄学生,乘船返穗。

胡汉民(1879年~1936年),广东番禺人。

1903年7月,应梧州府中学堂(今梧州市三中)总教司沈雁潭的聘请,胡汉民到该校任总教习,后任梧州师范讲习所所长。他在教学中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因顽固势力的阻挠,年底被迫辞职。1908年,胡汉民与黄兴、陈少白、柳亚子、刘崛等,到梧州宣传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

1921年,胡汉民任中华民国政府总参议兼文官长、政治部长。当年10月15日,他随孙中山北伐,担任大本营的秘书长,文官处处长,在群众集会中曾代孙中山宣读训词。胡汉民随孙中山出巡期间,一直陪伴左右,形影不离。陈炯明叛变后,胡汉民协助孙中山进行讨陈工作。

1922年4月16日,孙中山偕许崇智、胡汉民、宋庆龄等,驻江汉舰召开扩大军事会议。1923年,胡汉民拥护孙改组国民党的决策,参与《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的起草与审查。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胡被孙中山任命为五人大会主席团之一,并获选中央执行委员。同年9月,孙中山离广州到韶关建立北伐大本营,任胡代行大元帅留守广州。

1936年,胡汉民病逝于广州。现在,梧州的中山纪念堂安放有胡汉民的铜像。

孙中山与胡汉民

廖仲恺(1877年~1925年),广东惠阳人。

孙中山为筹备北伐,在1919年和1920年多次指派被称为“孙中山钱包”的廖仲恺,到香港和东南亚募集资金,支持、援助闽粤军,解决财政和建设问题,推动粤军驱赶桂系军阀。由于陈炯明不支持北伐,孙中山派廖仲恺、何香凝等赴梧州劳军,实际上是为北伐大后方打前站。后来,廖曾多次携款到梧州,向孙中山汇报工作。他还多次函电催促陈炯明到梧州,与孙中山商谈北伐计划。

1922年4月18日,廖仲恺由梧州到广州面见陈炯明,劝其赴梧面商一切,动员其支持北伐。陈炯明叛变前夕,廖仲恺还多次应约前去劝导,但却被囚禁,最终经何香凝等营救脱险。之后,廖仲恺协助孙中山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在广州被暗杀身亡。

廖仲恺

何香凝(1878年~1972年),广东南海棉村人。

1920年夏,孙中山讨伐桂系军阀时,何香凝任出征军人慰劳会总干事,曾率慰劳人员到梧州慰劳粤军将士。

何香凝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是廖仲恺的革命伴侣,也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1903年9月与廖仲恺一起结识孙中山后,她决心献身民主革命,并受孙中山之托积极在留学生中组织活动,其在东京的寓所成为孙及同盟会骨干会员经常聚会的地方。

辛亥革命失败后,何香凝与廖仲恺一直追随孙中山左右,进行讨袁与护法斗争。在陈炯明叛乱后,何极为关心孙中山夫妇的安危,并全力营救廖仲恺脱险。随后,她大力支持孙改组国民党,与廖一道成为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忠实拥护者和执行者。

1924年8月,何香凝担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后,积极开展妇女运动。孙中山和廖仲恺相继去世后,何香凝继承他们的遗志,维护三大政策,努力推进国民革命运动。

何香凝

叶挺(1896年~1946年),广东惠阳人。

1920年10月,叶挺任粤军第一师工兵营副营长,1921年任孙中山警卫团第二营营长,随孙中山北伐到梧州,负责周边警戒,清剿匪患。11月初,团副李章达率叶挺营先行赴桂林,清剿沿江匪寇,布置行营。

改道北伐后,1922年5月初,叶挺奉命率二营经梧州回广州,担任保卫大总统府的任务。出发前夕,叶召集全营军官开会说:“我营这次行动属战备行军性质,沿途要戒备,特别是通过梧州时要注意。”当时,二营由桂林乘船向梧州进发。船到梧州后,停泊在市郊钱鉴“三棵树”处。叶挺脱下军装换上便服要上岸侦察,手下的连、排长都劝他多带些人,以防不测。叶挺说:“人多目标大,反倒碍事,我是广东人,懂白话,也熟悉情况,只要多留神,不会出事的。”他很快探明任粤军第四师长兼驻梧陆海军总指挥关国雄只派了他手下莫雄的一个营驻守梧州,而莫雄是旗帜鲜明地拥护孙中山北伐主张的。当天,第二营的船就开到梧州城南门附近,以便翌日顺利地转船赴广州。20日早上,莫雄闻讯专程赶到江边为叶挺等送行。

马君武(1881年~1940年),广西桂林人。

1921年,孙中山任命马君武为广西省省长,令陈炯明、马君武办理广西军政事宜。孙中山巡视南宁,马君武与陈炯明到码头举行盛大欢迎仪式。1922年2月7日,马君武电令撤销梧州市政厅,另设梧州工程处,由何晏清任处长。3月27日,省长马君武发出通告:从4月1日起,除陆军第一师外,其余军队一律改编为警备军。警备军分八路,其中,第一路军司令为黄绍竑,驻梧州;第五路军司令为李宗仁,驻玉林;第七路军司令为马晓军,驻泗城;第八路军司令为许宗武,驻桂林。

马君武与孙中山

因多次与桂系军阀交恶,陈炯明将粤军撤离后,南宁被广西自治军攻占,省政府从南宁移到梧州。马君武座船经贵县(今贵港)被自治军袭击,虏去枪械弹药,马君武妻子中弹殒命后土葬于梧州。马君武在梧州成立省长公署后,赴广州向总统府辞职。

1928年,马君武在梧州创办广西大学,任校长,还兼工学院院长和当时全国最大的两广硫酸厂厂长。

现在,位于梧州桂江边的白鹤观旁有马君武手书“大学公园”四字的牌坊,在梧州龙母庙北面有其妻的坟墓。

“大学公园”牌坊

陈炯明(1878年~1933年),广东海丰人。

1920年11月29日,孙中山在广州任陈炯明为陆军部长。1921年6月27日,孙中山下令陈炯明率粤、赣、滇、黔各军讨伐陆荣廷。粤军中路主力包围梧州,桂军全线崩溃,粤军总司令部移驻梧州。10月l7日,孙中山在梧州电告陈炯明“调粤军40营参与北伐”,归大本营统率。陈电复“允拨陈德州等22营”,但私下鼓吹“联省自治”。10月23日,孙中山到达南宁巡视时,马君武与陈炯明到码头举行盛大欢迎仪式。孙中山想动员、说服陈炯明支持北伐,但是,陈态度消极。

1921年11月6日,陈炯明从南宁抵达梧州,与孙中山见面后即以“粤内部无人主持,恐滋纷扰”为由匆匆返粤,致使高级军官会议开不成。

1922年4月8日,北伐军大本营由桂迁粤,孙中山指令各军待命。而陈炯明于4月12日调动军队,妄图阻止北伐军回师广州。6月,陈炯明背叛孙中山,炮轰孙中山总统府。

陈炯明

许崇智(1886年~1965年),广东汕头人。

1917年8月,许崇智任大元帅府参谋长,10月,任中华民国政府陆军总长,粤军第二军军长。

1921年11月15日晨,许崇智从广州乘船抵达梧州,随即至总统行营谒见孙中山,共商北伐大计。同日下午1时,他随孙中山乘电船沿桂江前往桂林。

1922年1月5日,孙中山令许崇智派兵肃清桂江沿岸土匪,开展革命主义宣传鼓动工作,招兵买马以补兵力之不足,并筹集了200万军需费用。为了保障孙中山北伐工作,许崇智做好军队调遣、组织扩编工作,清除了散兵游勇,补充了北伐军需物资等,并将梧州建成北伐军军需、交通、通讯中转站。

孙中山决定北伐时,任命许崇智为北伐军总指挥。1922年2月3日,孙中山令许崇智率本部粤军第二路军出师北伐,进军湖南。北伐改道后,许崇智于4月16日和孙中山返抵梧州,参加重要军事会议,主张回粤讨伐陈炯明,会后率军离梧,北赴韶关后攻入江西。

许崇智

李烈钧(1882年~1946年),江西省九江人,曾任北伐中路军总司令。1917年后,李烈钧两次任孙中山大总统府参谋长、北伐大本营参谋总长。

1921年7月,李烈钧率部击溃桂系沈鸿英部,占据桂林。12月迎孙中山至桂林,成立北伐大本营,集合粤、滇、黔、赣各军,拟借道湖南北伐。

李烈钧

1922年2月,李烈钧任北伐中路军总司令,进军江西。改道北伐后,李烈钧率部于4月14日到达梧州,参加孙中山在梧州召开的扩大军事会议。同年,李烈钧参加镇压陈炯明叛乱,他曾一度代行大元帅职务。

李福林(1874年~1952年),广州河南人。曾任北伐第三军军长。1917年9月10日,孙中山任命李福林为大元帅府卫军总司令,担任警卫工作。

1921年10月29日,李福林受孙中山之命从广州坐专轮抵梧州,孙中山任李福林为第三军司令。30日,其从梧州返广州,31日召开军事会议,将其所属部队分三批开拔北伐。11月1日,孙中山命其率部赴韶关。

1922年,李福林率部参加北伐。7月,陈炯明叛变,李部奉令回师。8月,粤军改编为东路讨贼军,李福林被任命为第三军军长。

1927年12月13日,李福林被蒋介石排挤,通电辞去军长职务,走避香港。

李福林

陈少白(1869年~1934年),广东新会人。

1899年,陈少白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之后,曾多次到梧州,与《广西日报》(梧州)和《梧江日报》两报社负责人同盟会员甘绍相、区家彦、杨文光、侯雅鸿等秘密联络,勉励他们大力鼓动革命,传播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前夕,陈少白又与柳亚子等一同到梧州,鼓吹革命,并倡导“首先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为当务之急”。

1921年,陈少白任中华民国总统府顾问、大本营参议,10月17日,随孙中山等到梧州,三次随军驻扎梧州,与胡汉民一起陪同孙中山,形影不离。1922年1月2日,孙中山在梧州设立中央银行,任陈少白为国立中华国民银行监督和建设处长。

陈少白

李章达(1890年~1953年),广东东莞人。

1921年,孙中山设立北伐大本营警卫团,李章达任警卫团中校团副,与张发奎、薛岳、叶挺率领警卫团三个营,开赴梧州、南宁、桂林担负警卫任务。当时的梧州匪患频繁,警卫团除保卫大本营外,还要到郊区剿匪,维护社会治安。1922年3月,邓铿被刺杀,孙中山决定改道韶关北伐,督师回粤,李章达率警卫团随侍左右。

李章达(左二)与朋友合影。

黄大伟(1886年~1944年),湖北武汉人。

1920年,任粤军第一路司令的黄大伟部平定广西后,于1921年11月随孙中山到梧州布防活动,清除散兵游勇。1922年4月,他在梧州参加重要军事会议时,力劝孙中山不要回师广州,免得自相残杀。1922年5月6日,孙中山在韶关誓师北伐,黄大伟率粤军第一路军,从仁化进攻崇义上饶,以会攻赣州。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叶举等发动叛变,许崇智、李烈钧、李福林、朱培德、梁鸿楷、黄大伟等即在赣州开会,决定回师。

1923年5月初,黄大伟叛投陈炯明,任第七军军长。陈炯明兵败后,黄大伟隐居香港。1944年5月31日,黄大伟在上海被刺毙命。

黄大伟

张猛(1894年~1985年),广东新会人。

1921年,张猛任总统府警卫团上尉副官兼教官,随侍总统筹备北伐,多次负责护送宋庆龄来往梧州周边各地。

张猛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张猛与马湘、黄惠龙随叶挺等人带队冲锋,保护宋庆龄脱险。之后,因为知道滇、粤军内许多军官与张猛是云南讲武学校的同学,孙中山亲笔写信派张猛到梧州、柳州等地请救兵。救援事宜得到莫雄等人率先响应,孙中山再度派张猛以大元帅副官名义给莫雄送委任令,联络了粤、桂、滇各军将领,促成“白马会盟”。

1923年2月21日,张猛任大元帅大本营中校交际副官,每日代孙中山接见宾客,与各军事机关联络重大情报。

责任编辑:陈薇

猜你喜欢
何香凝梧州孙中山
纪念何香凝逝世50周年暨何香凝美术馆开馆25周年展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中共梧州城工委
流水高山写新图
——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
孙中山的绰号
何香凝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八十多载后寻访梧州
梦梧州(外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