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工业物流两化融合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12-03 18:18王浩澂
物流科技 2016年10期

王浩澂

摘 要:调查了柳州市工业物流在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竞争力等方面物流两化融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角度提出政策、税收、资金支持,营造良好的物流业两化融合发展氛围,搭建两化融合服务平台等建议;从企业角度提出树立企业“一把手”意识,梳理企业管理制度,优化流程,标准化推行、人才培养等建议,从而通过物流两化融合提升柳州市工业物流运作效率、管理水平,增强企业产品在国内的竞争力。

关键词:柳州市工业物流;物流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vestigated in Liuzhou industrial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single application, comprehensive integration, synergy and innovation, competitiveness, and so on logistics two combination of the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rom the angle of government policy, taxation, financial support, the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of the amalgamation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set up two integration services platform and so 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 puts forward setting up enterprise “head”consciousness,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optimize the process, standardiz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o on, thus by two logistics integration promote liuzhou industrial logistics operation efficiency and management level,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nterprise products in the domestic.

Key words: Liuzhou industrial logistics; two combination of logistic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加快推进柳州市工业物流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以下简称:物流两化融合),是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举措,也是当前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帮助柳州市各类企业提升信息、寻找新突破口,积极拓展国内市场。2015年9月至12月,笔者根据柳州市工业经济结构特点,结合物流活动主体,将调查对象分为六大类,即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汽车零部件及配套制造企业、机械制造企业、石化企业、冶金制造企业和专业的工业物流企业。调查内容包含各企业物流两化融合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和竞争力五个方面。调查采用现场调研和国家工信部网站两化融合问卷进行数据采集相结合方式进行,本次调查实发问卷123份,回收96份,有效问卷96份,问卷回收率78%,问卷有效率100%。

1 柳州市工业物流两化融合现状

1.1 基础建设方面

近5年来,柳州市工业物流信息系统运维投入占信息化总投入的29.2%,百人平均拥有计算机41.4台。企业数字化和联网生产设备数量占生产设备总数量的10.9%和20.3%。企业主干网覆盖上,尚未建有企业主干网占34.3%,建有企业主干网占20.6%,主干网覆盖50%以上、80%以上的占27.6%和17.5%。企业编码工作中,50%左右的企业实行产品、物料、资产、财务和供应商编码,尚有15%的企业完全未开展编码工作。信息化部门设置时,有近52.2%的企业无专门的信息化部门,47.7%的企业无信息化专职主管领导;信息化规划制定和执行无规划统计占23.9%,即使个别企业有规划,45%以上企业分散在业务规划中。

1.2 单项应用方面

按照系统生产的物料需求计划、配送计划、采购计划和车间作业计划占各自全部计划的42.4%、42.6%、37.3%和19.7%;近60%的企业不能自动下达数字化设备的作业指令。运用物流信息对生产环节和物料进行动态跟踪时,50%~60%的企业可以单个实现对在制品、原料出入库、物流配送进行跟踪;仅20%左右的企业可以对物料全过程、装配全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不到10%的企业可以监控到车间、设备和单一物料并实现原料和产成品的自动分拣。

1.3 综合集成方面

企业应用信息系统在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各物流环节集成运作上,有40%左右的企业未能实现;个别实现的企业中,30%~40%的企业侧重于采购、原料库存、生产制造环节,20%左右的企业实现了在产成品配送、分销网络环节的信息集成。 综合运用物流信息手段辅助其实现决策时,47%的企业无法实现,能实现的企业中,35%实现的是合同、收入、成本、利润等对比分析与决策,不到10%的企业可以实现产品盈利和市场趋势、企业风险管控、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集成运营等。

1.4 协同与创新、竞争力方面

60.4%的企业不能实现应用物流信息化手段和绿色物流理念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10%~20%的企业可以实现绿色设计、绿色工艺创新、产品集约生产和产品再制造。59.2%的企业无法实现工业制造企业各产业链之间信息交互和共享,仅有6.6%和7.2%的企业建立了产业链业务系统信息交互接口和采用了统一的信息标准化。各工业制造企业其百人专利拥有量为10.3个,其平均交货率为75.1%。endprint

2 柳州市工业物流两化融合存在问题分析

2.1 基础建设方面

2.1.1 柳州市工业物流两化融合软硬件投入低,两化融合基础建设落后

从本文调研的数据来看,柳州市工业物流信息化程度和两化融合的基础设施均比较落后。各企业计算机的普及率低,其在信息系统、硬件配置、网络覆盖建设等方面投入较低;利用网络获取市场和技术信息的能力不足,且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比率低。各工业制造企业网络建设缺乏总体规划,网络兼容性差,产业链各企业甚至企业各部门之间、各系统之间信息不通畅,数据一致性缺乏保障,从而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各企业类似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2.1.2 柳州市工业物流两化融合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信息化部门设置时,一半企业无专门信息化部门和高层次的信息化主管领导;企业在信息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无规划的企业近24%,有规划的企业大都分散在业务规划中,个别企业即使有企业级专项规划,但其年度信息化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未纳入业务部门的考核指标。由于没有设置专门的信息化部门和高层领导者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使得企业在生产、物流等各环节开展两化融合工作中,难以获得高层的认同和推动,导致其物流两化融合工作困难重重;同时柳州市工业制造企业不重视信息化规划工作,从而导致对企业物流信息化工作缺乏系统思考,在推进物流两化融合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指导,容易走弯路,且进度和推进效果均不理想。

2.2 单项应用方面

2.2.1 各物流环节计划自动生成比例较低

由于柳州市工业制造企业对各物流环节信息化工作不重视、除了汽车工业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积极推广制造系统(MES)外,其他类型的制造企业基本没有推行MES系统,因此各企业物流环节制定计划仍然以人工为主,根据生产系统自动生成物料需求计划、配送计划、作业计划比例较低,能自动下达物流数字化设备的作业指令的企业比例不到10%。

2.2.2 信息化对各物流环节进行动态跟踪、监控水平、管理精度有待提升

利用信息化对物流环节进行动态跟踪和监控,有利于在复杂冗长的国际物流中,对企业物流各环节的流动过程进行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目前,柳州市工业制造企业运用信息化对物料、生产监控时,局限于对在制品和物料配送的跟踪,能监控到单个车间和设备的企业比例均不到10%。近40%的企业没能在生产物流环节应用信息化对其进行管理;个别企业侧重对车间物流,对原料、产成品进行出入库和配送管理,不到10%的企业可以做到对工位物料和单一物料进行管理,能实现自动分拣的企业不到5%。利用信息化手段在工业物流各环节开展精益管理,有利于企业对整条供应链进行优化和流程的完善,消除一切浪费、降低成本,为客户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因此,各企业需要引入精益物流管理理念,采用信息化手段对各物流环节进行精度管理。

2.3 综合集成方面

2.3.1 应用信息系统在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各物流环节开展物流活动单一,急需提高其集成运作水平

柳州市工业制造企业应用信息系统在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各物流环节开展物流活动时,仅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配套企业和机械制造企业能实现,但其实现时也仅停留在采购环节、原料库存环节、生产制造环节、销售环节和配送环节某一环节物流功能的实现,缺乏对各物流环节进行集成。而在石化企业、冶金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应用信息系统在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各物流环节开展单一物流活动的比例都很低,其进行集成运作比例更低。

2.3.2 对物流信息收集和处理不科学,运用物流信息手段辅助企业运营实现决策支持水平低

科学收集、整理和处理物流信息有利于帮助工业制造企业进行各种决策,但在柳州市工业制造企业中,其运用物流信息手段辅助决策的企业还不到一半,个别企业运用物流信息手段辅助决策时也更多集中于实现合同、收入、成本、利润等对比分析与决策,对于企业进行客户价值和信用决策、产品盈利和市场趋势决策、研发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集成运营决策和企业预测决策的比例只有10%左右。

2.4 协同与创新方面

2.4.1 绿色物流意识不足,难以运用物流信息化手段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

由于柳州市各工业制造企业绿色物流意识不足,因此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发展过程中,难以从绿色物流角度进行产品设计、工艺创新、集约化生产和产品再制造。同时,也导致各企业运用物流信息化手段在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绿色发展程度低,未能应用物流信息化手段辅助产品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的企业高达60%,个别企业引入绿色物流理念和物流信息化手段也集中于绿色设计,对工艺创新、集约生产和产品再造环节不够重视。

2.4.2 产业链之间物流信息交互和共享程度低

工业制造企业产业链上各企业协同的前提是产业链之间信息交互和其共享程度。由于产业链企业业务系统信息交互接口和采用信息标准和规范的企业的比例不到8%,因此导致近60%的企业未能实现在产业链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和共享。只有不到40%的企业可以实现产业链企业之间关联信息共享和实时交互。从而大大降低物流信息在产业链上各企业之间的传递和共享,降低了物流的时效性,影响着企业整体服务水平。

3 柳州市工业物流两化融合发展建议

3.1 政府角度

3.1.1 主动学习物流业两化融合新知识,树立战略意识,从而推进物流业两化融合

政府负责物流业两化融合的相关官员可以通过到国内外两化融合发达地区学习取经,到物流业两化融合典型企业参观交流,参加专题讲座、中短期学习的形式,积极主动学习物流业两化融合新知识,从而积累物流业两化融合新理念、新知识、新视野,为服务于物流业两化融合工作提供理论积累。同时,信息化作为工业化的推动“引擎”,政府机构应引导广大工业制造企业牢固树立通过物流的信息化引领物流工业化的战略意识,把物流两化深度融合作为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主战略。积极利用物流信息技术的“倍增性”和“渗透性”,支持各企业在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逆向物流各环节实现物流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实时化,通过提高物流效率带动企业生产效率、管理水平的提升,最终提高企业产品在行业中的国际竞争力。endprint

3.1.2 政府加大政策、税收和资金支持,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推进制造业物流两化融合工作

在政策支持方面,柳州市政府应根据国家两化融合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结合柳州市工业制造企业物流两化融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台加快推进柳州市工业物流两化融合的意见以及专项行动计划;在此基础上,要求各区按照市级工业物流两化融合的意见以及专项行动计划,根据各区实际情况对此进行细化、具体落实相关文件和政策。在资金支持方面,由于IT设备更新换代快,企业自行开发物流信息化应用软件的投入很大,同时,物流工业化设备购置费用也较高,因此企业物流信息化和工业化建设在短时间内难以体现效益,导致企业在物流信息化和工业化建设方面不愿意增加支出,加上柳州市政府没有形成有效的物流业两化融合投入引导、激励机制,资金投入不足始终是制约柳州市工业物流两化融合建设进程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资金支持方面,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工业物流两化融合发展资金,资金倾向于集成物流技术改造、物流智能化产业投资的典型工业制造企业,从而鼓励企业加大物流信息化投入,从而带动物流工业化建设。在税收支持方面,鼓励企业进行物流信息化技术改造,企业用于物流环节信息化和工业化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研究开发费用等,按照国家政策规定享受减免税。

3.1.3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项活动,营造良好的物流业两化融合发展氛围

第一,“请进来”活动:政府请国内外知名高校教授或业内顶级专家就工业制造企业物流两化融合进行专题讲座,要求政府相关官员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参加。通过学习,政府官员获取工业物流两化融合基本知识、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直接为后期对该项工作的重视、政策制定、行政指导等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第二,“走出去”活动:政府出钱组织企业经营管理者到国内外工业物流两化融合发达地区、典型企业学习、参观交流,通过发达地区和典型企业的先进做法和案例,政府官员明确自己在工业物流两化融合工作中的角色,为自身后期更好地服务于本地企业物流两化融合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3.1.4 建设工业物流两化融合机制,积极搭建两化融合服务平台,提高工业物流创新能力

第一,建设工业物流两化融合机制:目前柳州市各制造企业的物流环节和物流企业经营活动中,均不同程度存在着在两化融合实施前期缺乏整体规划、咨询;项目运行比较盲目,运行中缺乏指导和监理;项目实施的范围、内容、质量、进度、企业需求结果、费用、目标以及效果无法考核等问题。因此,建议政府强化工业物流两化融合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发挥政府在统筹协调、规范引导、完善环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提高为企业物流发展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第二,积极搭建物流信息技术创新的工业物流两化融合服务平台:由政府主导,搭建一个集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各方参与的工业物流两化融合促进中心。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作为主导方组建该中心、形成一个组织机构,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组织培训、协调各方资源等;其他方的主要职责是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企业提供物流两化融合专家咨询、信息咨询、软件选型、物流设备购置、物流流程优化、两化融合模式选择、两化融合绩效评价等服务。

3.2 企业角度

3.2.1 树立“一把手”意识,坚定不移地推动企业物流两化融合工作

企业一把手应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参观、学习和交流,通过学习直观感受和体会工业物流两化融合带来的企业流程的优化、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通过学习积累工业物流两化融合理论知识,不再只是将物流信息化当做一项工具,而是将其融入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企业一把手由原先被动执行物流两化融合工作转变为积极主动推动该项工作,从而扫除了企业内部推广物流两化融合工作的障碍,保障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3.2.2 梳理企业管理制度,优化各物流环节流程,制定各物流环节标准化操作是企业实施物流两化融合工作的前提

各企业在正式实施物流两化融合工作前,必须与产业链上国内外的供应商、客户、信息化软件和智能化设备支持方共同对本企业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标准化操作等进行研讨,以企业物流合理化为前提进行工艺流程设计、工业设备布局等,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物流环节的操作细节,做好各种预案;在实际工作中碰到问题时,团队不断改进和优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管理制度、流程和标准化操作。

3.2.3 产业链上各企业之间实施物流标准化是企业实施物流两化融合工作的基础

物流标准化是实现物流合理化的工具与手段,目前各企业采用的标准化差别很大,从而使得工业制造企业中间装卸搬运、仓储、运输等物流环节对接时间较长,物流费用增加。因此要通过物流两化融合提升企业间的物流效率,各企业必须要有统一的物流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才能很好协调配合。企业在制定标准时,需要与产业链上的供应商、客户研讨,制定出在各方可以执行和推广的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的技术标准;运输、包装、装卸搬运、配送等各物流环节的工作标准,从而逐渐统一整个工业产业链上物流系统的标准。

3.2.4 具有精通工业制造、物流管理和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是企业实施物流两化融合的保障

在互联网+背景下,柳州市工业制造企业越来越多地与国内外的企业进行工业合作和贸易,要想拓展发展空间,占据竞争和分工的制高点,必须拥有大量懂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的人才。同时,企业物流两化融合工作不能依靠软件支持方,因为软件支持方对企业工业设计、生产和物流过程不了解,容易导致其最终设计的软件与企业物流环节严重脱节、可操作性较差等问题,且过多依赖软件支持方,也容易导致避免软件公司人员撤离后物流两化融合工作难以持续开展。故在互联网+背景下,柳州市工业制造企业急需从公司内部培养具有国家化视野、懂生产、懂国际物流、懂信息的物流两化融合人才,从而保障企业实施物流两化融合工作。

参考文献:

[1] 雷育芳. 广西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分析[J]. 大众科技,2014(12):203-205.

[2] 金江军. 两化融合的理论体系[J]. 信息化建设,2009(4):9-13.

[3] 汪绪吉. 安徽省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 陈伟. 江西省两化融合状况的实证研究[D]. 南昌: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