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审水稻新品种玉稻518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2016-12-04 03:06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007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新乡45000河南九圣禾新科种业有限公司河南新乡45000
种子 2016年8期
关键词:农科所米质单产

, , , , , , , , ,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南 新乡 45007;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 新乡 45000;.河南九圣禾新科种业有限公司, 河南 新乡 45000)

国审水稻新品种玉稻518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姬生栋1,王小翠1,栗鹏1,宋刘敏1,李志坤1,陈万先2,赵娟3,李万昌1,姜晓冰1,王太霞1
(1.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7; 2.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0;3.河南九圣禾新科种业有限公司, 河南 新乡 453000)

国审水稻新品种玉稻518是以盐粳334-6为母本,津星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自育的新品系新稻03518,通过离子束诱变获得变异植株,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于2012年、2013年参加黄淮粳稻组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单产10 181.55 kg/hm2,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7.73%。玉稻518株高102.9 cm,全生育期155.4 d,具有高产优质抗病广适等优点,适宜河南沿黄及信阳、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于201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多年栽培示范集成了一套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水稻; 新品种; 选育; 玉稻518; 栽培技术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河南第三大主粮作物,水稻育种水平对水稻单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水稻育种的历史表明,凡在育种技术和种质资源上取得突破,就会给水稻单产带来质的飞跃。我国20世纪60年代初的矮化育种和70年代中期的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使水稻单产连续2次增长了20%左右。在提高水稻单产的诸多因素中,品种改良的贡献最大,占1/3以上[1]。因此,不断选育出水稻新品种,是进一步提高我国水稻单产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育种工作在育种方法上不断创新[2-6],围绕农业生产的需要,选育出多种水稻新品种[7-12]。河南省黄淮稻区水源充足,地势平坦,气候适宜优质粳稻生产。河南师范大学水稻研究所与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合作,利用传统育种技术和离子束诱变技术,通过多年的选育,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玉稻518,该品种于201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就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农艺性状及栽培关键技术进行阐述。

1 玉稻518的选育

1.1 亲本来源

玉稻518是以育成的新品系新稻03518为诱导材料,通过离子束诱变获得变异植株,自交选育而成。亲本材料新稻03518是以盐粳334-6为母本、津星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的自育新品系。盐粳334-6系江苏的高产稳产、高抗条、纹叶枯病品种;津星1号系天津的早熟优质品种。

1.2 选育过程

1997年用盐粳334-6作母本,津星1号作父本杂交,于2003年F6时育成粳稻新品系新稻03518。2004年采用诱变技术,对新稻03518进行诱变处理,得到新的变异植株,经海南加代,于2007年M 5时,育成新品系玉稻518。

表1 2012—2014年玉稻518区域及生产试验单产结果

类别年份试验点(个)增产点(个)平均单产(kg/hm2)玉稻518徐稻3号(ck)比ck(±%)2012111110255.509562.057.25区试2013111110107.459330.908.322年平均111110181.559451.057.73生试2014659437.259013.354.70

注:①表中数据来自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2012—2014年国家水稻品种试验黄淮粳稻汇总报告。②11个区试地点为: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河南省信阳市农科所,山东省水稻所,山东省临沂市水稻所,江苏省农科院宿迁农科所,江苏省连云港市农科院,江苏省徐州农科所,安徽省凤台县农科所,安徽宿州种子公司种苗所,山东郯城种子公司。6个生试地点为: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山东省水稻所,江苏省农科院宿迁农科所,安徽省凤台县农科所,江苏省徐州市农科所,山东郯城种子公司。

表2 2012—2013年玉稻518区域试验米质分析及稻瘟病鉴定

年份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胶稠度(%)国际等级稻瘟病综合指数(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201270.835.52.816.775.0优34.03201353.43.51.414.589.0优33.83平均62.119.52.115.682.0优33.93

注:①表中数据来源同表1。②米质分析单位: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验依据:GB/T 21719-2008、GB/T 17891-1999、GB/T 15683-2008、GB/T 5497-1985、GB/T 83-1988。③稻瘟病鉴定单位: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和天津市农科院植保所。

表3 2012—2013年玉稻518区域试验主要性状

年份全生育期(d)有效穗数(万/hm2)株高(cm)穗长(cm)每穗总粒数(个)结实率(%)千粒质量(g)2012154.3303.0104.116.3137.391.528.32013156.5285.0101.717.5150.188.127.1平均155.4294.0102.916.9143.789.827.7

注:①表中数据来源同表1。②对照徐稻3号2年区域试验全生育期平均156.8 d。玉稻518比对照全生育期少1.4 d。③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沿黄及信阳、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2 单产表现

2.1 区域试验结果

玉稻518于2012年、2013年参加国家北方黄淮粳稻组品种区域试验,共11个试验点,结果见表1。2012年初试,平均单产10 255.50 kg/hm2,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7.25%,增产点比例100%。2013年续试,平均单产10 107.45 kg/hm2,比徐稻3号增产8.32%,增产点比例100%。2年区域试验平均单产10 181.55 kg/hm2,比徐稻3号增产7.73%,增产点比例100%。

2.2 生产试验结果

玉稻518生产试验(见表1),共设6个试验点,平均单产9 437.25 kg/hm2,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4.70%,5个试验点增产。

3 稻米品质鉴定结果

米质鉴定,由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依据农业部NY/T 593-2002《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玉稻518主要米质指标见表2,2012年初试,整精米率70.8%,垩白粒率35.5%,垩白度2.8%,直链淀粉含量16.7%,胶稠度75 mm,米质达国际优质3级。2013年续试,整精米率53.4%,垩白粒率3.5%,垩白度1.4%,直链淀粉含量14.5%,胶稠度89 mm,米质达国际优质3级。2年区域试验综合表现,整精米率62.1%,垩白粒率19.5%,垩白度2.1%,直链淀粉含量15.6%,胶稠度82 mm,米质达国际《优质稻谷》标准3级。

4 稻瘟病鉴定结果

2012—2013年,连续2年分别在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和天津市农科院植保所采用分菌系人工接种和自然诱发稻瘟病鉴定(见表2),2012年初试,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级,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2013年续试,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3.8级,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抗稻瘟病2年区试综合表现,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3.9级,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中抗稻瘟病。

5 品种特征特性

玉稻518属粳型常规水稻品种,株型紧凑,分蘖力强,剑叶上举。2年区试结果见表3,平均株高102.9 cm,穗长16.9 cm,每穗总粒数143.7粒,结实率89.8%,千粒质量27.7 g。黄淮粳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55.4 d,比对照徐稻3号早熟1.4 d。有效穗数294.0万/hm2。

6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种植区域:玉稻518适宜河南沿黄及信阳、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育秧与播量:一般4月底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播种量525~600 kg/hm2。秧龄35~40 d,栽插株行距13.3 cm×27 cm,穴插3~4苗,基本苗90万/hm2左右。

肥料施用:多元素平衡施肥,氮肥前重、中稳、后补。多施用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

田间管理:薄水栽秧,寸水活棵,浅水分蘖,够苗晾田,孕穗打苞期小水勤灌,灌浆至成熟期浅水湿润交替,不宜断水过早。

病虫害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

[1]袁隆平.从育种角度展望我国水稻的增产潜力[J].杂交水稻,1996(4):1-2.

[2]程式华.中国超级稻育种技术创新与应用[J].中国农业科学,2016,49(2):205-206.

[3]姬生栋,田存章,张洪超,等.玉米DNA诱导的水稻变异株特异序列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5,44(8):17-22.

[4]张分云,李宏,周向阳,等.水稻产量分子设计育种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13,11(6):663-672.

[5]万建民.中国水稻分子育种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9(2):1-9.

[6]李万昌,师学珍,张文国,等.转PEPC基因水稻的抗逆性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2):28-30.

[7]廖耀平,何秀英,陈钊明,等.国标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粤综占的选育[J].广东农业科学,2010(9):51.

[8]杨祥波,历艳志,马景勇,等.水稻新品种“吉农大888”选育与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5,37(4):499-501.

[9]朱镇,赵凌,赵庆勇,等.优质高产抗条纹叶枯病水稻新品种南粳52的选育与利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7):77-79.

[10]胡大明,金燕,蒋其根,等.水稻新品种‘青香软粳’的选育及栽培要点[J].上海农业学报,2015,31(3):101-104.

[11]王新娟,赵理,刘伟.水稻新品种大粮202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6):184-185,189.

[12]黄艳玲,王士梅,张德文,等.耐旱水稻新品种“绿旱1号”节水特性[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169-171.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the New Rice Variety Yudao 518

JIShengdong1,WANGXiaocui1,LIPeng1,SONGLiumin1,LIZhikun1,CHENWanxian2,ZHAOJuan3,LIWanchang1,JIANGXiaobing1,WANGTaixia1

2016-03-25

河南水稻产业体系项目(编号:Z 2012-04-02);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编号:1411001106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1370219);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12300410226,112106000037)。

姬生栋(1963—),男,河南沁阳人;教授,主要从事水稻分子育种研究;E-mail:jisd99@126.com。

10.16590/j.cnki.1001-4705.2016.08.103

S 511

A

1001-4705(2016)08-0103-03

猜你喜欢
农科所米质单产
彭中华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43份高结实率四倍体水稻米质检测分析
ATK植物营养水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张运航
西藏日喀则青稞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地市农科所所外基地(联合体)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适宜稻—鳖共生模式的水稻品种筛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