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的文化精神

2016-12-05 06:01宋伟光
雕塑 2016年4期
关键词:剪纸当代艺术雕塑

宋伟光

宋:近30余年国外的当代艺术对我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你在美国这么多年,可否简要阐述它的当代艺术发展的状态和脉络?

刘:上世纪70年代末,我刚进入大学之时,对世界艺术史的了解和认识都是破碎的,非常点视,没有形成面,很不系统。更何况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由于现行体制的规则,尤其是文化导向及思想体系的定位,基本上只允许对前苏联时代的文化艺术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和学习。高等美术院校在教受西方美术史课程也只是截止到印象派这个层面,至于在当时的时代,世界到底都发生了些什么,都有些什么样的思想和文化思潮在影响着世界,我们几乎得不到任何资讯。因此,这种现象极大地妨碍了并严重影响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之格局,上世纪90年代初,我怀揣着探求西方当代艺术发展之梦想,来到了当代艺术最为发达的美国,走访了许多重要的不同类别的美术馆及公共艺术园区及不同文化特征的城市,有了亲身观察体验并在更大范围内了解到了美国近代文化思想对美国当代艺术发展之特征所产生的影响。乃至对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和引导。尤其是凯奇和杜尚对二战后的美国当代艺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让世界看到了美国人是如何收纳异质文化所展现出的惊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值得称道的是上世纪1908年纽约麦克白美术馆的“八人画展”。罗伯特·亨利、埃弗里特·希恩、约翰·斯隆、阿瑟·戴维斯、欧内斯特·劳森、莫里斯·普伦德加斯特、乔治·卢克斯和威廉·格拉肯斯这8位从此建立了具有鲜明美国式特质和非理想化的表达形式和审美特征。

宋:它的艺术发展对现当代文化,对中国文化、艺术曾有哪些影响?

刘:近代中国环境雕塑的发展黄金时期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20世纪新的文化思潮和文化现象的产生,中国当代的艺术家们也开始了对新的文化现象和各个艺术流派的关注和思考,并积极地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着具有中国特色,并带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当代环境雕塑。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的环境雕塑随着整个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新的审美理念和艺术流派在这时期也显得愈加活跃,人们在经过了对外来文化不断学习和引进后,经过长时间的冷静思考,并不断探索和实践,迎来了个具有民族文化与世界相互交融并产生出具有强烈民族文化特征和时代审美精神的典型作品的时代。如西安《大唐芙蓉园》巨型石刻组雕《诗魂》《西游记》,兰州的《黄河母亲》、南京雨花台石刻组雕《英勇就义》等。但是我们从这些众多公共艺术繁荣的表现中,不难看出中国艺术家整体所呈现出的审美缺憾或先天性丧失审美基因的现象是非常严重的。

这个时候中国的整个文化现象仍处在种徘徊、惶恐、缺乏自信的状态,在新旧体制的交替之下,

方面努力想摆脱贫困,而另

方面民众又在内心世界非常脆弱,这是发展中的个必然现象。但是西方文化不管你接受还是不接受向着我们走来。但那不是我们民族要的。

宋:这种状态对你个人又有什么影响呢?

刘:影响是肯定的,一个三十多岁的人,在国内那样个环境下,你的所有的社会关系、社会影响与艺术创作都与国内这个大环境下密不可分,它培养了你并影响着你。此刻我指的是体制内所谓的优越感。

当你要决定终止它的时候,实际上你并没有考虑得很充分,突然到了美国,没人管你了,你获得了所谓自由,但精神并没有完全接受这种状态。

就这样在美国纽约待就是十几年,当然,初到美国几年的日子里我几乎走遍了美国重要城市,密集且带有很强目的地考察了每个城市公共艺术及城市雕塑的发展状态。此外,大量的时间几乎都浸在了各类美术馆里,这对我今天对待艺术创作的态度和所选用的形式有着巨大的影响。尤其西方艺术家对艺术形式自身审美语言的构成表现,人的精神状态与人性的自我尊严反映在各个层面的艺术创作中所传递出的那种精神理念和道德追求。

通过对各类形态、材质、色彩、空间要素的研究,实际上就是我们强调造型空间语言自身的种美学语言体系、情感诉求和美学造型的种追求,几年下来我发现美国艺术家在公共艺术与城市雕塑的创作设计中,无论造型本身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它都有人类赋予某种精神内涵或它自身所呈现的美学意境。如悲哀、欢乐、刚正、萎靡,颓废、积极、柔美、节奏、韵味、空间、秩序、神秘或者空灵等。在他们的作品里已经很难区分或解释抽象作品里所呈现的古典美学韵味的道理何在,今天看来都与当代多元化文化思潮和精神追求有着必然的联系。

至此,我忽然明白了,原来艺术原始造型符号本身是有情感传达的,而我们恰恰在这个地方忽略了它。在这方面,我们的祖先本来是走在世界的前端,从开始我们的祖先就非常智慧地明白如何切入审美意境与自然形态之间的关系和表达。只是由于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导致了我们在审美情绪与审美境界的表达与探索出现了滞后。这看起来是艺术创作之表象,实际上是我们丧失了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精神象征。

纵观当代美国公共城市雕塑总体脉络,在审美诉求与造型特征总体气质上所呈现的是当代精神气质。审美情趣正派,造型语言干净,材质选择多样,就是在表现“性”文化方面及反叛社会的作品里,大多呈现的也是人性、健康,平等,愉悦,享受,这和欧洲及日本完全不样。

宋:不是扭捏做态的。

刘:十几年来我访问了大量的美国艺术家工作室,发现美国雕塑家大多是围绕着雕塑自身的构成问题来展开创作的,比如雕塑材质本身的情感诉求,艺术原形态本身自身的艺术规律和情感诉求,看似抽象和概念,但却极具生命力,这些东西都是艺术最本性之要素,除了他们要面对社会自身的现实问题以及艺术家对这些问题所持的某种态度,都反映出艺术家的担当和责任。

宋:我认为,你在美国的境遇,人生的磨难或者说是心理落差,正是你的财富,正因为你零距离接触美国,所以,你看美国的当代艺术的心得肯定是不一样的。

刘:不是在心境,它是什么呢?

种自然诉求,一种自然对接,无论它的思想,它的教育乃至整个人文状态都是非常的积极与平和。这里面包括前卫艺术,现代艺术,装置艺术,观念艺术,以及当代波普艺术,特别是公共艺术。

宋:体现了公共艺术的平等精神。

刘:是的,尊严。

宋:美国的当代艺术,对于你的艺术形态有什么样的裨益?

刘:我们雕塑上也讲究构造,构造是雕塑的个基本前提。于是我学会了构造,我懂得了如何盖房子。艺术自身的这种关系,原来是这么

回事情,它并不是很难,它需要定的气质和修养就马上可以感恬到,怕的是你感恬不到它的灵魂在什么地方,它干净之境界又在什么地方,它简约到极致又是在什么地方?这需要个专业的审美方法和态度,以及当代的人文精神和情结为基础方能做到。

宋:所以我说你那个《铧犁》,还有那个《金戈》,构造形态特别明显,那是回国之后创作的吧?

刘:是的。当代人的情感诉求、人文价值,文化品质。虽然带有强烈的个人审美倾向及形式传达,但这实际上是当代文化框架内的整体组成部分,简约,干净、正派,责任与担当。

宋:你是从人性上来看?

刘:是的,比如说芝加哥千禧公园的巨蛋,就更加印证了我对美国城市雕塑整体面貌的分析与判断,就是干净、简约、正派、积极和尊重,我们会发现艺术家用极其干净的心境与视野来观察社会、解读世界,这实际上就是自然和人的内心世界在具体环境里的沟通和对话,

个极其简约的艺术语言包含着诸多审美功能与心灵感恬的超强控制和判断,将这种艺术境界和审美体验达到了极致,不锈钢是人们非常反感的,但此刻,你会发现现代语境,现代语序,现代审美与文化构成在这个作品上得到了完美诠释。

宋:你就是从这个人文的境遇角度去理解的,是构造一些正能量。

刘:以及他的处事方法和美学诉求。他们对形式、对材质的这种探索实践,就如同我们喜欢光亮,而他们喜欢亚光,这个亚光来自于他们对当代艺术的种独特解读和气质。而我们则喜欢抛光,审美境界之高低和意蕴就通过这么简单的雕塑材质的光与不光得到了答案。

宋:你说的这点很好。

刘:我这样说,你就能理解我想要说什么,他们对皮革,对面料,对建筑的材质等等,非常讲究,非常理性。理性到什么程度,差度都不行。所以说我们会看到,在意大利或者说荷兰,包括纽约、芝加哥的艺术家在对各类面料及皮革的处理上,是极其讲究并富有当代审美气质的,在时尚的背后则能看到当代艺术的种境界,甚至他们对色彩的运用,对色彩的解读,对色彩的敏感和苛刻,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所呈现出的当代审美意境,都是对世界文化的又贡献。

宋:重要的是对肌理所带来的质感有认识。

刘:这里我指的各类材质,一种是肌理,一种是色彩。美国现代公共环境雕塑,除了它们自身的审美诉求以外,其雕塑表面运用彩绘加以装饰也非常普遍,出国之前我以为,那是种宗教特有的表现方法,我们几乎在公共环境空间里看不到彩绘在雕塑中的运用,现在我把这种彩绘普遍用在我的城市雕塑创作中,除了展现民族文化符号和特征,更是为了给城市增加种新的活力和视觉享受。而这种将色彩运用在雕塑里,实际上是我从美国的当代文化以及土著文化、印第安文化所受到的启发。

美国铸铜的颜色除了黑色基本上是粉绿色(不包括室内架上雕塑),透气且水润。这和我国的黑绿色铸铜颜色完全不同。铸铜雕塑的这种粉绿颜色和他们的环境、空气、植被、建筑形成了完美之结合,无论是传统雕塑还是抽象雕塑,无论是动物雕塑还是些装置性雕塑,将这种粉绿色的运用所呈现出的现代、明朗、轻松、飘逸、灵动的意蕴达到了新的境界。还有法国雕塑的这种绿色,漂亮到这种程度就达到了浪漫的极致,这和法国的人文气质是致的,我们中国没有这个绿,我们雕塑着色不会追求这个境界。我在美国学过雕塑着色,在艺术商场里面能买到各种着色配方,就是很贵。这种粉绿色彩既有古典艺术情结,同时又是当代的种独特艺术语境。

宋:对,是颜色,是色彩所带来的认识性。

刘:我们过去对雕塑各类材质的运用还停留在表层的审美状态下,基本上只知道铸铜、铸铁、各类金属材质的锻造,如不锈钢、钛合金等,来到美国后才发现这里的雕塑家对各类材质的运用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如亚光工业板、工业锈板及各类金属材料之肌理处理,通过氧化、腐蚀及各种表面肌理上所做的大量尝试,运用在雕塑作品不同审美层面和审美与表达绽放出的当代审美气质和人文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从艺术家对待各类金属材料的运用和作品之间的造型关系和审美结构中,你就能断定他的气质,他的水准,他的感觉,他的审美境界,乃至雕塑与具体环境中的融合与对话也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环境雕塑的认识,比如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以及美国的许多城市雕塑,包括毕加索的城市雕塑,米勒的城市雕塑等等,雕塑原来可以这样生存和生长,雕塑在这样的种语境环境下,以及在这样个建筑与建筑之问狭小的空间里面,雕塑和高耸的现代建筑之间形成完美呼应的关系,会是如此和谐。

宋:其实,你是说它的城市雕塑和公共环境里面的艺术品,都很自然。

刘:我发现的个重要问题,很少看到美国的雕塑规划中,有在个专设之广场中心设立雕塑的,即使很古典传统的具象雕塑,也基本上不在环境及建筑中心位置。过去我直崇尚坚持个理念,环境雕塑定要有宽敞的欣赏空间,现在感觉非常幼稚,我们应该懂得不同环境下对雕塑的需求以及雕塑对环境的依赖是完全不同的,表现方法也非常丰富。越是在狭窄的空问里,反而雕塑更呈现种张力,审美气质反而更强。有的雕塑甚至挨着玻璃幕墙,在建筑材质的陪衬下,更具有现代感,这就说明雕塑的体量关系和自身的审美诉求通过某种抑制和某种材质的呼应,反而来得更加震撼。雕塑和建筑空间之间的这种关系,实际上正是体现了人类从新塑造城市公共艺术新的空间秩序和人文审美诉求。

宋:从材料到空间以及体量,雕塑要有在地感,不是摆谱,是为空间服务的。

刘:包括许多美国各类传统纪念性雕像,他们大多都没有为它们设立个广场,体量也都不是很大,高度适中。雕塑基本上放置在公共环境空间里,和人有着种极其亲密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种缅怀关系,而不是膜拜关系。它的艺术氛围能使得各种不同的艺术思想和思想理念在个环境下和谐共处,因而也使得各类雕塑形式和表现方法丰富而多彩。

同时,彩绘雕塑和铸铜着色都是当代艺术审美境界的体现,那么我今天可以看到,我在创作《香包》这种带有强烈民族化并将原始形态经过梳理变形,加之经过重新将它们构筑成种新的构成形态,加之将当地的剪纸符号以浮雕形式运用在雕塑的局部以及将民族之传统彩绘装饰图案运用在雕塑表面某些部位,简繁,光暗,形成了完全现代的艺术语境和精神气质,这实际上就是民族的东西。来自于民族,但我们许多艺术家并不知道如何将这些因素糅合在起使之变为件当代的艺术,这需要磨练,这需要功力,这需要灵气。

宋:为什么我今天问你对美国艺术的认识。就想扯出来,它的文化不是符号拼接式的挪用。而是把那种理性的东西转移出来,进行视觉化处理。

刘:是的,所以这里面,还牵扯到了艺术家个人的灵性,同时也对艺术家自身的种艺术修养、灵性和总体的这种控制能力,是个综合性挑战和要求。任何点的疏漏都会影响到作品的成败,就是这个出发点,经营的过程当中你落后不落后,当代不当代,马上就可以看见。你比如说有人做剪纸雕塑,他把剪纸用个框子给框了起来,这框立马就土了,落后了。充其量是个窗户,

个放大了的窗花而已。框子在这个时候的运用就是种落后,他既起不到弘扬传统文化之意蕴,反而极大的限制了剪纸艺术的审美意蕴。当你把框子打开的时候,豁然发现,你所要表达的艺术意境就像笼中的乌放飞大自然那般美好。此时的剪纸审美意蕴的外延完全被扩大化,剪纸此时要表达的是何内容已经不重要了。主要是这个创作方法,这个基本剪纸的气质OK了,这是民族性的你跑不掉的,然后当代人文出来了。我觉得要遵循这种创作构成法则、叙事法则,空间法则。

宋:你刚才提到的问题只是关于空间问题。雕塑家都知道空间,但是真正地理解空间的人不多。因为它不是把一个物体,放在空间里面,就具有空间性了。而是一个物体要向很多角度放射。

刘:除了放射,还有吸收,还有吸纳。

宋:通过不同的触角来散发作品的“生理”信息。

刘:你说得太对了,当件当代艺术品和这个环境形成个非常美好的对接的时候,你会发现每棵树,每个台阶,每个长廊,都是雕塑组合部分。

宋:它们都在说话。

刘:当个雕塑和环境拧着的时候。

宋:有好多雕塑体量很大,但是它就说了一句话;有的东西体量不一定大,它说了很多有趣的话。

刘:我们当代的公共艺术家,不论做多好的现代大型的还是商业性的公共艺术品,可能更多的是考虑雕塑自身的种理念的诉求和文化的体验,就怕自己没有文化,殊不知雕塑的自身它定要跟环境形成个不可切割的整体,它的环境会给它加分的。

宋:为什么咱们今天由架上雕塑往外来谈,你会发现我的目的,就是审美的自律性,所谓自律就是自身的规律。

刘:是的,所以说我们专注于我们的工作,总觉得缺个什么东西,缺什么呢?缺整个磁场和雕塑问的关系,所以说有的时候会发现这东西如果这么调整下子,就会更加别有洞天。

宋:这也是对空间的理解和运用,空间是放射性的,是需要四周蔓延,当你放射出去,同时还有吸纳,那些是内置的,相当于内在的。

刘:回国以后如何做公共艺术7无论是对文化符号和形式的种探索,色彩的运用,还是雕塑和环境之间的融合和相互借力,我都下了很多功夫。

宋:所以,我们看到你的城市雕塑的时候,感受是不太一样的,我不是恭维,我没这个必要,我觉得这个感觉不一样。因为这里面有构造,关于雕塑的构造,许正龙有专论。我发现你现在创作的这些西咸新区秦文化园的雕塑系统,有构造学问,它们抑扬顿挫,收纳自如。

刘:它是个总体经营的个系统工程。

宋:所以说美国的当代艺术对空间的运用值得学习,要把这个真经吸纳过来,不是一个符号的拼接,不是人家把那个卡衣服的卡子放大了,把一个牙膏皮放大了,不是这个概念。

刘:我有句话接着你这个启发,它实际上是个方法论和

个构造论,

个框架,你掌握这个东西的时候,雏形就有了。等具备了基本的构造以后,内容就可以直接往里面贴了,但这个时候的这种构造和地形的这种结合,需要个当代环境艺术的综合素质。

宋:比方说你在空间里放两根筷子,但这个筷子有一个构造关系,将一支一动,就有了空间关系。

刘:我们讲个实体当竖向横向来比较的时候,很明显横向有很大的侵略性、侵占性,这种侵占性就是对我们空间里的种把控,对不对?

宋:对的!物理学上讲,纵深感会对心理产生影响。

刘:这件《惊世情缘》,用了中国和外国的经典爱情故事,全部用剪纸的形式。灯光打的夜景,我想叫它炫,我想让它酷,我想让它从民间走向当代。我想教观者看到《惊世情缘》这件作品时作为个中国人感到自豪和骄傲!

宋:《惊世情缘》从资料上看是你和你夫人陈敏教授合作完成的?

刘:是的。

宋:所以这个效果很好,形成了一个队列。

刘:你看到这个安放浮雕的墙本身在规划建设时就构造好了,正常般人讲的话,艺术家希望这个墙越大越好,殊不知它本身就没了框架结构,你看像我们的雕塑、浮雕,通常都安放在

面墙上,它没有这个意识,它没这个空间关系,就像把钥匙,当你旦捅开的时候,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捅不开的时候,就会按照过去的语序,

整面墙,越大越好。在这种情况下,内容已经不重要,做什么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什么?是你这个雕塑本身构造,

种构成感,它已经替你解决了所有的地方。

宋:构造本身在说话啊!

刘:再加上每个雕塑家自身修养气质的不同。

出手你就能感受到它的状态,它的审美,它的气质,它的造型,它的格局。

宋:关键点在什么地方,普普通通的东西走向当代,其关键的要素在什么地方?

刘:你来总结。

宋:就是体会,咀嚼,一个文化现象它是从哪里出来的,它不是凭空的,任何一个艺术现象都是社会的反射。所以,当一个普通的东西走向当代的时候,不是那么简单和容易,就在于你对这个系统的文化没有一种对其性质的理解。当你理解到它的性质的时候,你才可能提取出,变化为形式语言。当你不理解它的性质的时候你是提取不了的。

刘:你说的是个整体的方法论和系统论的问题,作为个雕塑家,需要个公式来解读这个问题,我顺着你的话来延伸,我们说从剪纸到剪纸是愚蠢的,但将剪纸原始形态解构、重构,放置在个空间环境里,怎么放?局部放,还是整体放?却是个新的课题。要有多种方法,理念,形式与它共存,如环境、材料、空间、色彩,灯光,比例关系以及剪纸本身如何进行诠释,让它形成个当代的个意境和气质,这需要个艺术家运用多方修养和诸多能力来控制。

宋:另外我得补充一点,如果从文化的起源上来进行考察,我想对问题的解读会有另一种面貌,比方说剪纸,剪纸的原始起源可不是窗花,这跟汉代的招魂有关系,它要把那个魂魄给我招回来,出现了剪纸艺术,这是它的源头,如果在这方面来思考,又不一样了!

刘:太好了,看似是个剪纸,它实际是个载体而已,它解决的问题不是纸的本身,它是个文化现象和个图腾文化的文化和艺术的关系啊!

宋:我对中国古代的文化现象的研究下过工夫,但是我有些东西我也解释不了,对于剪纸有没有像我这样解读的?这需要考古学、历史学作为相依傍的这么一个知识储备。另外,凤翔的那个泥老虎,你说你对它有什么感觉?我认为它有商周青铜器的感觉。

刘:是的,它同时也在那个环境里面。

宋:青铜器那儿出土很多嘛,如果你局部地来看凤翔的泥老虎,你只能说美,古朴,民间,土腥味,这个不解决问题,如果你把它推向过去,去追问,这个老虎可就有来头了!

刘:你去挖掘它的原点。

宋:如果你再往前推,中国人为什么要造楼?祖先这个符号代表着什么,他跟什么东西发生了关系?如果你解读了这个东西后,当你运用凤翔老虎的时候,你的观点会变得完全不一样,变得高的很。不仅仅是以视觉的,还是视觉背后的那个故事,所以咱们今天谈了很多,通过美国现象,谈到了你的人生磨砺,财富的储备,而磨难才是真的财富,所以像曾国藩说的一样,“顺境太久,必生波灾”,这个人享受多了,他肯定要倒霉的,一旦倒霉他爬不起来,因为他没有经过苦难训练。

刘:所以,我经常告诫青年艺术家,不要总在表面打转转,这样会形成锚觉。让个人飘来飘去,总有飘的感觉,实际上你的审美就开始堕落了。在美国的十几年中,我实际上没有怎么做雕塑,用当代的话说,我在潜水,我在观察,我在学习,我在体会,看得多了,就有了大量的储备记忆和信息,这些对我现在的艺术创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实际上人在水底下的时间长短决定着露出水面的价值,不要像油星飘在水面上,虽有诱惑,但价值不大。

刘:另外,我还从毕加索的雕塑、米勒的雕塑中找到了灵感。并不是当时我就要这样做,是将灵感储存起来。

宋:你常常提到康定斯基,他的艺术对你非常有感触?

刘:嗯。对。

宋:因为康定斯基的每一个笔触都是跳过它的生命轨迹的。

刘:嗯,是的。

宋:这个生命痕迹就好像梵高画的那个《向日葵》啊。

刘:梵高这个人曾经颠沛流离极其不正常,而且是底层草根艺术家。但是你看他的画,高级极了。高级到什么呢?朴素的淡定和倔强与自信。他没有大幅画,但他的画像吸铁石样,把人给吸进去了,人像被附了体,灵魂虽有型,但没了灵魂。当再出来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无比的浅白,白读了那么多书,写了那么多文字,抵不过人家梵高片洒着金色阳光的向日葵叶子。

宋:他不拘淤泥形而下的些细节的角色。

宋:有一种抽象,是对物的意象。它变了一个物体的形,它总是能让你找到与物之间的图像联系。譬如说,这个像月亮,那个像人体,等等。这个类型在中国很多。而西方的这个抽象艺术,它有自我的体系,它是什么体系呢?纯粹的数理逻辑体系。

刘:你说得非常对。

宋:它不需要跟现实当中的物象产生联想。

刘:我们讲它的个性更加理性,这是哲学的体现。

宋:对,这是视觉当中的无机抽象。

刘:非常棒!这种话题,一旦延伸出去的时候,即带有很强的学术性。

宋:谢谢!

猜你喜欢
剪纸当代艺术雕塑
巨型雕塑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我的破烂雕塑
大嘴蛙学剪纸
写实雕塑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手工剪纸
剪纸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