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架构的基层中西医协同诊疗服务系统研发

2016-12-05 11:24沈玉强季婧居斌朱晨曦倪
中国医院 2016年4期
关键词:病历处方门诊

■ 沈玉强季 婧居 斌朱晨曦倪 荣

基于WEB架构的基层中西医协同诊疗服务系统研发

■ 沈玉强①季 婧②居 斌①朱晨曦①倪 荣①

中西医协同 WEB架构 基层诊疗服务 基层诊疗信息系统

分析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开展的常规诊疗服务,以期提出一种基于信息化实现中西医协同的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实地调研和需求分析,设计中西医协同业务流程,研发了基层中西医协同诊疗服务系统,并且在浙江省部分县区开展了试点应用。基层中西医协同诊疗服务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西医业务协同,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和基层医生诊疗服务能力,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主要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将中医与西医有机结合,扬长避短,发挥两者各自的特长,产生协同优势[1-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中医和西医协同发展结合最紧密的单位,以居民健康为中心,尊重中医药传统理念,提升基层医生诊疗服务能力,建立加快中医药健康信息服务产业发展为目标,研发基层中西医协同诊疗服务系统。

本系统基于WEB架构部署于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通过全省卫生虚拟专网远程联网接入,主要满足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生联网使用。

1 技术实现方式

1.1 分层设计

基层中西医协同诊疗服务系统采用基于Java技术的开源框架,Web层采用Spring MVC,业务层采用Spring,持久层采用Mybatis[3],前端采用Html5+Css3+Jquery相结合的技术,数据存储采用MySQL5.6。与其他相关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采用基于HTTP协议的Service方式实现,为保证数据交互的安全性,参数传递采用数字签名方式。为避免基层中西医协同诊疗服务系统业务量大时产生拥堵现象,对于交互数据按照实时性要求作区分处理,如门诊电子病历数据回传其他业务系统采用夜间异步方式。

1.2 架构设计

Web层采用Nginx/Apache做请求分发,采用群集和负载均衡策略将请求分摊到各Tomcat节点服务器,由Tomcat节点负责处理请求,按照千万级PV来设计,需要5台以上Tomcat服务器做集群处理。

为提高Web服务访问性能,将Web中所使用到的图片(舌象图像和脉象图像等)和PDF业务(检查检验报告和影像图像等)与文本业务剥离,建立专门的图片服务器,采用Nginx+FastDFS方式[4]。

某电厂工程(2×600MW)超临界机组,是由上海锅炉厂引进美国CE公司的技术设计生产的,型号为SG1913/25.4-M955。锅炉为超临界变压运行螺旋管圈燃煤直流炉、单炉膛、一次中间再热、采用四角切圆燃烧方式、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悬吊结构。该炉型具有参数高、效率高、结构复杂等特点。

为了降低数据库服务器的负载,数据缓存服务器采用MemCache,数据查询的时候根据hash算法将需要缓存的数据对象均匀地分配到各MemCache节点服务器。根据预算的访问量,需要5台以上节点服务器。

数据存储采用MySQL5.6,为了分摊数据库服务器读写压力,根据实际业务将库垂直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辅助开处方使用的支撑知识库、另一部分是患者的门诊电子病历库,考虑电子病历存储量比较大,需要进一步做水平分片处理。后期对门诊电子病历、处方和上传医案等进行深度统计、分析和计算等有较高要求时,采用Hadoop生态系统相关技术。系统架构部署详见图1。

2 系统功能模块

2.1 智能辅助开方模块

智能辅助开方模块是本系统的重要核心,基于已经建立的中西医知识库模块,支持开具中草药、适宜技术和西药/中成药处方。基层医生采集患者“望、闻、问、切”四诊、西医诊

疗和检验检查异常结果等信息,按照诊疗流程依次录入,系统提供人工和智能辅助诊断功能。同时,通过“病证法方”和“理法方药”数学模型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推荐相关建议处方,由基层医生根据个人经验选择最佳处方,再根据患者兼症情况进行临证加减功能,调整计算机自动生成的处方明细、剂量和说明等信息,最终确定所需的最佳处方[5]。

智能辅助开方模块可以帮助基层医生有效提升门诊工作效率和诊疗水平。基层医生诊断病情时,碰到疑难杂症,可以利用辨证论治系统进行辅助分析。基层医生开具处方时,可以获得药物配伍禁忌和医保政策规范用药等实时提醒。

2.2 门诊电子病历模块

门诊电子病历模块通过将标准化、结构化和语义化的中医和西医部分相结合,实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病历信息整合,以提供疾病诊断、治疗和生成完整病历资料,大量高质量门诊电子病历数据的积累将用于临床和科研。为方便基层医生书写电子病历,本模块内置有门诊电子病历生成器,并提供了中西医各科近千个标准词条的主诉和体征用语库[6]。基层医生可以对个人常用病历进行管理,根据病种自行定义相应可用的门诊病历模板。

门诊电子病历模块充分体现了中西医协同治疗疾病的优势和特点,包括西医器械检查和中医四诊记录。主要是西医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中医的四诊、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中医预防保健、适宜技术等相关内容。全人全程中西医结合门诊电子病历的采集、存储和利用,为中西医协同治疗、中医药经验传承和中医药大数据分析提供了数据基础。

2.3 知识库模块

图1 系统架构部署

知识库模块主要为系统运行和智能辅助开方提供支撑。根据建立的中草药库、适宜技术库、西药库、中成药库、处方库、疾病库、症状库、证型库和医案库等基础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析取、转换、清洗和综合后形成数据仓库[7]。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型库和知识库,进一步进行OLAP和数据挖掘,通过插件工具形式在系统运行和智能辅助开方时提供实时的支撑服务。比如根据患者的症状主诉提取关键词并推荐几张中医处方,再根据基层医生的个人经验和现场把握选择其中最符合患者的处方。

2.4 体质辨识与中医干预模块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标准[8],基层中西医协同诊疗服务系统开发了中医体质辨识与中医干预模块。该模块根据量表设计原理,以问询录入的方式采集居民健康信息,通过对9种体质分值的分析结果来判断其体质类型,并可根据辨识结果给出中医干预或保健建议。该模块具有操作简便、报告科学、检测方便、方案详实等特点。

2.5 在线继续教育模块

基层医生在线继续教育模块为基层医师特别是中医医生提供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种类型的教育资源,包括中医理论讲解、病症诊断教学、适宜技术培训等,使得优秀而稀缺的资深中医师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及作用。在线继续教育模块提供相关医疗知识,基层医生可以查阅各种疾病的诊疗常规、草药信息、检验指标等医学数据。基层医生通过在线继续教育模块的学习,能提高临床实践技能、掌握规范的常用中医药治疗方法和技能。同时,系统能够记录基层医生的在线继续教育学习情况,如学习课程、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和作业进展等,最终通过基层医生的在线继续教育总结报告和学习总体状态进行考核评价。

2.6 系统维护模块

为方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员、基层医师更便捷地使用基层中西医协同诊疗服务系统,系统维护模块

提供了丰富的维护选项,包括医生权限维护、发药药房维护、适宜技术项目维护、门诊病历模板维护、门诊病历书写向导维护、药品组套维护、项目组套维护、给药途径维护和项目关联维护等操作选项。

在系统安全层面,基层中西医协同诊疗服务系统采取了从硬件运维到软件多级安全管理方式。服务器已配置安全防火墙,数据库采取高级加密措施,用户层采取HTTPS安全登录模式,从多方位保障从底层数据到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3 应用总结

基层中西医协同诊疗服务系统以中西医结合门诊电子病历为中心,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门诊病历库,为基层医生提供高效的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管理平台,并为以后的病历统计、数据分析提供有效的手段,对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和基层医生的医疗水平作用重大。支持身份证号码为主索引,为患者建立起连续的就医资料,提高对患者的诊疗与服务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忠诚度。电子处方单符合卫生部最新标准,实施基层中西医协同诊疗服务系统后,智能辨证论治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自动化地提供诊治指导信息,对病情从辨证、诊病、辨证要素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诊断和治疗处理[9],融汇中医诊断治疗基本的、常规的知识内容,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特色,能提出常见证治、按病证治、成药治疗等多种诊疗方案供基层医生选择,内容规范。基层医生可以方便地获取患者既往的就诊记录、既往病史、用药记录、检查检验报告、当前病情发展情况、各种检验检查结果等,据此下达处方和各种检验检查申请,记录患者病情及发展变化情况,在诊断时遇到疑难杂症利用本系统进行辅助分析甚至开展双向转诊。

目前,基层中西医协同诊疗服务系统已经在浙江省开展试点应用,提供基层医生辅助开方达4000多次,上传中医处方达2600多张,获得基层医生的普遍好评。基层医生也提出了一些新的需求和改进要求,正在逐步完善和改进过程中。下一步将提升人机交互界面,探索与省级卫生信息平台和省级预约诊疗服务平台集成,实现与其他业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建共享[10]。利用新型信息技术完善基层中西医协同诊疗服务系统,实现基于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便民应用、智慧结算和大数据分析等功能,并在全省逐步推广普及。

[1] 刘克林.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的基本思路[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7,30(4):320-321.

[2] 王高玲,冯雅.社区中医药服务职能重构及评价的思考——基于健康服务的视角[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4):252-255.

[3] 徐雯,高建华.基于Spring MVC及MyBatis的Web应用框架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2,28(7):1-10.

[4] 张文盛,邓汉华.基于MongoDB构建高性能网站技术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3,34(1):123-127.

[5] 倪荣,沈玉强,江涛.基层中西医协同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院,2015,19(3):33-35.

[6] 张强,赵磊,李刚.门诊电子病历系统在医院中的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4,9(7):41-43.

[7] 丁祥武,黄忠睿.使用微软商务智能平台构建医疗数据仓库[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3,30(11):238-242.

[8]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评定[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9] 张惠敏,罗辉,刘兆兰.辨证论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探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30(6):1-4.

[10] 李伟强.“跨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可行性分析[J].中国数字医学,2013,8(8):45-4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CM and western medical care cooperative system based on WEB framework

/ SHEN Yuqiang, JI Jing, JU Bin, ZHU Chenxi, NI Rong// Chinese Hospitals. -2016,20(4):58-60

collaboration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WEB framework, primary healthcare, primary healthcare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outine primary healthcare in Zhejiang Province, an innova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d service mode combined which can promote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coordinate development is expected to be proposed. Through field research and demand analysis, an integrated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collaborative business processes and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By pilot application, it shows that the mode can help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mprove patient's satisfaction and medical staff's capacity, have got good social effect and economic effect.

2015-11-26](责任编辑 王远美)

2015年浙江省中医药重点研究项目(2015ZZ005)

①浙江省卫生信息中心,310006 浙江省杭州市庆春路216号

②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310005 浙江省杭州市莫干山路219号

倪 荣:浙江省卫生信息中心主任,副研究员

E-mail:nirong1209@126.com

猜你喜欢
病历处方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强迫症病历簿
“大数的认识”的诊断病历
人间处方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为何要公开全部病历?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村医未写病历,谁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