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手拉壶与工夫茶

2016-12-05 03:36陈建贤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6年5期
关键词:潮州人工夫茶三山

陈建贤

潮州手拉壶与工夫茶

陈建贤

对工夫茶来说,一个制作精细的工夫茶冲罐要求“三山齐”,即出水门与罐口罐柄上部要三点成一线,在罐里倒人少量的水然后盖上,上按紧罐盖顶端的小孔倒水,滴水不出才是好罐。这样的罐才密封,泡茶才不会“走香”。手拉壶的制作,遵循的就是这种“三山齐”标准,只有严格遵守这种标准做出来的手拉壶,才是合格的。

潮州;手拉壶;工夫茶

潮州工夫茶和潮州手拉壶,这两项具有浓厚底蕴的潮州文化精品,一直以来都被人津津乐道。它们融入了潮州人的生活,是潮州人的骄傲,同时也是外地人认识潮州的一个窗口。

工夫茶,常被误传为“功夫茶”,一字之差,意思却差之千里。根据《辞海》的解释,“功夫”是指技巧,而“工夫”则指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工夫茶,最为津道的是泡一杯茶有多道工序,还要慢慢地小口啜饮。

手拉壶,作为工夫茶的一种冲罐,其作用在品茶中不可小觑。一个手拉壶,在工夫茶艺的实用性方面,体现为用来装茶倒渣、进水出水,方便泡茶。同时,它还以其外观的精细,体现出一种艺术美感,为工夫茶道增添了几分文化艺术气息。这份气息,就是手拉壶作为工艺品的不平凡的气韵,从中也体现出了手拉壶在造型、组件和线条构建上的匠心独运以及艺术造诣,这也就是一种手拉壶的“神”。总之,用一把好的手拉壶来泡工夫茶,可以让人用起来心情兴奋、看起来赏心悦目。

手拉壶与工夫茶的绝配,从其历史渊源就可以体现出来。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潮州手拉壶也是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演化有绪。宋代潮州笔架山窑(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有大量陶器的制作。宋以后,潮州枫溪成为陶器生产中心,手拉壶成为枫溪陶瓷的一朵奇葩,从清代中期,潮州手拉壶便独具一格,广泛生产和应用,并代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可见,在宋代以后,工夫茶和手拉壶都在融合交汇中共同发展。

潮州手拉壶采用古老的手拉方法进行塑造,造壶者运用手指按一块放在自动转盘上的泥,将泥料自下向上伸延且内外翻转,构成塑造技艺的运动空间。其成形过程系成型时手指和手臂对泥料的捏压按挤促使坯体绞转多姿。这种古老的手拉方法,使得手拉壶呈现出一种圆的状态,这种圆的底蕴,和工夫茶所体现出一团和气、热情待客,是一脉相承的。

对工夫茶来说,一个制作精细的工夫茶冲罐要求“三山齐”,即出水口与罐口罐柄上部要三点成一线,在罐里倒人少量的水然后盖上,上按紧罐盖顶端的小孔倒水,滴水不出才是好罐。这样的罐才密封,泡茶才不会“走香”。手拉壶的制作,遵循的就是这种“三山齐”标准,只有严格遵守这种标准做出来的手拉壶,才是合格的。,潮州手拉壶题材广泛、品种多、主题突出、格调高雅,具有精湛的传统工艺特点和实用功能,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潮州手拉壶的材料也为工夫茶的品鉴提供了极佳的条件。手拉壶所用的材料是朱泥,它是一种天然矿土,含极高氧化铁成份,呈土黄色,炼制成泥料后质地细腻柔韧,可塑性高。朱泥烧制而成的茶壶,质地坚实,表面平滑,有较低的透气性,能很好的保留茶之原味。而且,手拉壶保温性极佳,茶存壶内久而不馊。另外适温性也非常强,骤冷骤热下亦不易爆裂。手拉壶提供的这种种条件,使得工夫茶的冲泡更有保障,一盏茶冲泡下来,很有韵味、很有文化艺术气息。

猜你喜欢
潮州人工夫茶三山
三山虎山血战辉映青史
喝的什么茶
泡好三道“工夫茶”,落实乡村学校名著阅读
喝 的什么茶
他们饮茶时,喝的是什么
辽太祖卓龙眉宫“取三山之势”之三山考略
陈欢作品
逃离至三山岛
一湖一河,润养三山万户
宜红工夫茶加工工艺及设备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