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912

2016-12-06 06:25根据王琪森同名小说
连环画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大总统云阳孙中山

根据王琪森同名小说

桑麟康/编绘

上海1912

根据王琪森同名小说

桑麟康/编绘

这是风云际会、群雄角逐、岁月动荡、改朝换代的一年……

1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典礼,在南京城袁清两江总督府隆重举行。“倾覆满州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这份誓言宣告满清王朝二百六十多年的封建帝制寿终正寝,也标志着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崛起。

2 2月,春寒料峭,上海小东门。光复会和同盟会较量夺权,部分不明事理的士兵冲进去,脱衣抛枪要脱离革命军投奔光复会。都督陈其美不得已与士兵拔枪相见……一旁的蒋介石当即拔枪吼道:“谁敢动陈都督,我就枪毙谁!”

3 3月,南京东路,浙江路口——乐天舞厅。随着一支华尔兹舞曲结束,赵复兴牵着情妇、交际花白莉萍回到座位上。莉萍媚眼一抛:“你在上海都督府中担任高位,又是即将上任的袁大总统的姻亲,可谓内外风光啊。”赵复兴看着在舞池起舞的日本正金银行上海分行总经理正金和谷,说道:“袁大总统命我及上海的一些老板为袁大总统就任筹措经费,你探探他的口风,可否贷款八百万大洋。”

4 四月,汇中饭店。今天是梅樱二十岁生日。陈其美为她在饭店预订了一间客房,落座后即抱歉地说:﹃有一笔军饷账目要我细细过目审定,故来晚了。祝东方梅樱小姐生日快乐。﹄梅樱莞尔一笑。

5 四月六日,天演界剧场,孙中山先生慷慨激昂地演讲,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记者的照相机镁光灯不停地闪烁……机警的关虎生、申世杰迅速锁定记者席那个将左手伸向摄影包掏枪的江湖杀手﹃阎王﹄。霎时,两人飞身死死合抱杀手,杀手即无声地瘫软倒地。

6 五月,南市申正仁的申园内,五彩缤纷的鲜花把楼台亭阁点缀得春意盎然。园内高朋满座,申正仁正在举行他的六十寿庆暨申鑫面粉厂的开业典礼。赵复兴双手抱拳:﹃恭喜!恭喜!又是寿庆,又是开业,可谓双喜临门啊。﹄

7 七月,孙中山先生接受日本女记者田中文玉采访时说:﹃我将大总统之位让与袁世凯,乃出于国家利益和民族安危。南北议和时我们就达成了协议:清帝退位宣布共和,我即可解职以推袁氏。何来以大总统之位换百万巨款之事!﹄孙中山侃侃而谈。

8 八月,虽已过﹃立秋﹄,但天气依然火热。丁贵卿故作崇敬道:﹃袁大总统对楼主编主笔的《沪江报》非常欣赏,特邀楼主编北上主持《民强京报》的笔政。﹄楼云阳哈哈大笑:﹃谢谢袁大总统的美意,鄙人在上海办报好好的,就不北上了。﹄丁贵卿随即拿出一张八千元的支票,楼云阳怒斥:﹃大总统这样的做法是污辱我的人格。﹄

9 八月二十三日,北平。袁世凯为了显示对孙中山的尊重和亲切,拒绝了侍卫的搀扶,脚步健朗地从高台阶走下与孙中山相见。两双挟带着民国风云和凝聚着南北春秋的手瞬间握在了一起。

10 9月,上海礼查饭店舞厅。一曲终了,正金和谷与田中文玉回到阴暗角落。和谷喝了一口酒,试探地问:“总部下一步的意思如何?”文玉微微抬起头:“等待时机,制造事端!”“是!有事关照。”他撇眼应道,一个邪恶的念头在他的心中升起。

11 9月,陈其美、关虎生赶到龙华上海警备司令部郑汝成的办公室。郑汝成不阴不阳地道:“袁总统两个月前就下令,凡各地需购枪械及弹药军火,须经陆军部批准为凭……”陈其美心知肚明,不紧不慢地答道:“此命令是指凡军队购买枪械及弹药,均得陆军部批准,而商团是上海地方自卫,不属陆军部批准范围。”

12 9月,申世杰、赵韵意赴美留学的申请批复下来了。赵韵意来到湖边六角亭和世杰商量赴美准备之事。世杰说:“等我们学成归国,你为国民的健康而工作,我为国民的广度而努力。”赵韵意的情绪被感染,无限向往地说:“哈佛大学的景色可优美了……”

13 10月,上海新舞台的灯光亮起,帷幕徐徐拉开。京剧老生潘月樵用雄浑、铿锵的嗓音说道:“今天是中华民国首个开国庆典,上海伶届联合会特地在新舞台举行庆贺专场演出。现在请开国总统中山先生致词。”在热烈的欢呼声中孙中山欣然走上舞台……

14 11月,上海北火车站。傍晚时分,关虎生等保镖护送楼云阳、赵韵意从拥挤的候车室走向检票口。关虎生一把拉住刚要抬脚上车的楼云阳,“砰、砰”,楼云阳应声倒下,又“砰、砰”,赵韵意也中枪倒地。关虎生左肩中弹,硬和几名保镖奋起还击,终将杀手击毙。

15 1912年,外面降下了第一场雪。陈其美中弹遇刺,引起极大的震撼,上海的大小报刊纷纷给予强烈谴责与声讨。孙中山先生亲自致悼词:陈其美同志是为宪政流血的第一人,但我们同志的血不会白流,我们继承烈士的遗志,为革命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大总统云阳孙中山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四(1)小鹰中队
湘剧《云阳壮歌》剧本研讨会
双雄会:1912年的两位“大总统”
1913年大总统选举前后袁世凯心态分析
从舆论导向看武昌起义后的“拥袁弃孙”
万山之王——云阳山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
民初《大总统选举法》出台的条件与原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