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矛盾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6-12-06 03:15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就业难技工用人单位

陶 红

(西南大学 重庆 400700)

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矛盾分析及对策研究

陶 红

(西南大学 重庆 400700)

随着高校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我国每年毕业生数量增加,而就业需求整体状况相对落后,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的现状,原因,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大学生就业;用人单位;矛盾;对策

1 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社会现状

最近在校园里经常看到步履匆匆的师哥师姐,他们身着职业装,拿着简历在校园里东奔西跑。熟不知,在我们不经意间,2016年的校园招聘已经逐步进入高峰期。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首次突破700万人。而据预测,2015届大学毕业生将达到75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在经济形势、用人需求没有明显上升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难的态势恐将继续。

而与此相矛盾的是企业招工难。招工难从最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而2010年招工难甚至蔓延到劳动力净输出的中西部地区,岗位缺口从技术工蔓延到一线普通的操作工。

2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的原因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高等教育界乃至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造成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将从以下情况进行分析。

2.1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现状。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可以提供的大多数工作岗位是蓝领工作,这对于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来说缺乏吸引力。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第三产业还很不发达,因此很难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部门,所以国家提供的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大学毕业生的需求。

2.2 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目前大学毕业生们的就业观念还滞后于时代发展。首先,在多数大学毕业生眼里,进入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工作是首选,但是随着各级政府和单位的精简机构和人员满额超编,吸纳大学生就业的能力较之需求来说是杯水车薪。其次,还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青睐实力雄厚,待遇优厚的大型国企或知名外企,但是这些单位对人才的吸纳数量也相对有限,毕业生们往往徘徊在门外不得而入。

2.3 用人单位取向。用人单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倾向于聘用有工作经验的员工。从用人成本看,企业主要是根据大学毕业生的工资要求和实际工作能力来确定是否聘用并进一步进行培养的。因此,企业等用人单位把有两三年以上工作经验作为招用条件,把刚毕业的大学生挡在门外。

2.4 高等教育结构失调。第一,技工教育发展不足。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中期,对高级技工的大量需求因为技工教育的不足而得不到满足。第二,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结构不适应社会需求。大多数高校普遍开设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中文、新闻等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根本不具竞争力。第三,高等教育质量下降。大规模的扩招伴随着教育质量的整体水平下降。同时,许多高校的师资结构不适应社会需求,部分教师素质难以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致使学生受不到良好的培养教育,不利于以后的顺利就业。

2.5 就业服务市场建设不完善。目前,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还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气息,服务性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同时,我国的就业服务市场运行机制还很不健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还存在着供求信息不畅通等问题。

3 大学生“就业难”与“招人难”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单位招人难不能简单的看成一对矛盾,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是多种因素混合的结果。下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3.1 改革高等教育体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大学专业设置结构,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加快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要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整合,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对社会需求不大、毕业生就业率过低的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相应减少教育经费投入,甚者停止招生。

3.2 适当加大对技工教育的投入。政府应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大对技工教育的投入。可借鉴欧美、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把更多教育资源放在技工院校。每个国家培养的高端人才都是少数,国家应向技工教育适当倾斜。

3.3 大学生个人转变就业观念。牢记个人的发展只有顺应国家、时代的发展才是明智的选择。就业形势的变化,就业观念也要更新,基层岗位和动手操作性岗位将成为大多数大学生的就业岗位,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大学生们可以根据所学专业背景,搜寻专业对口或基本对口的工作岗位进行就业。然而,就业岗位的稀缺,“先就业,后择业”的情况应该为毕业生们所接受。在就业期望值上,要做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只有顺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3.4 加强就业服务市场建设。作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做好供需接洽工作,实现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信息资源共享。应主动、有目的地安排学生到有意向接收学生的单位实习,组织好大型供需见面会和专场招聘会,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作为社会就业服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机制建设,加大人性化服务,畅通供求信息渠道。

3.5 完善法律法规,规范用人单位的招聘制度。国家要制定法律,明确用人单位的用人权利与义务,规范其确定、选择、录用高层次人才的行为。要通过市场形式、政策和宣传教育,对用人单位提出长远的人才要求。

3.6 大学生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求职成功的关键因素。首先要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在求职过程中遭遇到的失败能正确面对,合理解释。然后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

4 总结

总之,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工难的问题是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而要解决这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相信在我们多方努力下,这一问题能够得到缓解,我们将全面的进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安定的社会。

[1] 赵珍.大学生就业的供求矛盾分析及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

[2] 林志强,祁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对策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3] 张强,赵万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社会影响及解决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7,(4).

[4] 郭江波,袁娜,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及对策[J].职业圈,2007,(24).

陶红(1990.11—),女,汉,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研究生,西南大学,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G473

A

1672-5832(2016)04-0087-01

猜你喜欢
就业难技工用人单位
从技工到英雄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关于师范类计算机专业“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探析
技工与专家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浅谈技工院校UG/NX4.0教学
签订了三方协议,不等于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
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