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亚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6-12-06 12:07李慧敏
长江丛刊 2016年27期
关键词:亚文化后现代主义话语

李慧敏

浅谈亚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李慧敏

探讨新形势下亚文化的生成和传播机制,揭示其对大学生价值认同和行为选择产生的影响,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亚文化的不良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亚文化 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一、亚文化的生成和传播路径

亚文化是指在话语风格、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方面表现出与主流文化不同的特点,处于从属、次要地位的文化现象。具体来讲,亚文化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产生:

(一)商业效应的驱动

一些商家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无视社会公序良俗和传统道德观念,不断挑战社会公德底线,成为亚文化的创作者及其思想的传播者。比如,一些电视台为了追求收视率,在节目中故意制造卖点,曝光、放大个人隐私,迎合人们的猎奇、窥私的心理需求;有的相亲节目安排嘉宾抛出“宁肯坐到宝马车里哭,也不肯坐到自行车上笑”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语,大肆宣扬拜金主义的思想观念,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回应。这些行为把道德规范和社会底线视为形同虚设,不仅影响了社会风气,更是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

(二)网络的推波助澜

近年来青年中出现的盲目“追星族”和“粉丝”、“哈韩”和“哈日”、沉溺充满凶杀、暴露和色情的“网游”和“无厘头”的电视节目等现象广泛存在,一方面是因为蕴含亚文化元素的影视明星、流行歌曲、电视节目和网络游戏等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青年人偶像崇拜、自我价值实现、社会角色认同等心理需求,使他们获得了在成人世界中无法得到的情感慰藉和心灵归宿,另一方面是由于网络强大的传播力和辐射力、虚拟世界的隐蔽性和匿名性等特征,使得人们可以逃脱真实世界的舆论监督和道德谴责,为亚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个人的故意炒作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普通人为了出名和出位,以前卫和反叛的行为挑战道德准则和传统观念,借助新媒体来提高自己的人气指数和知名度。十年前,“80”后美女作家木子美、“竹影青瞳”在网上个人空间大量发布个人另类体验或裸体照片,以惊世骇俗的方式演绎自己的青春独白,引起青年人一片哗然。近年来,在网上大肆炫富的“郭美美”、“伪娘现象”、“艳照门事件”、“明星整容风波”等现象都属于亚文化作品的范畴。

二、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亚文化通过挤占网络空间而争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

“一种话语一旦形成,便占据了排他性的固定场域,因此,话语具有隐形而强大的权力属性”。[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是以主流文化的话语形式为规则建立起来的,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等内容的语言系统。从传播学的角度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享有话语权,可以通过“信息过滤”的方式把主流文化和正面信息传递给受众。但新媒体的出现极大拓展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机会,使学生在对信息的选择、认同、反馈、传播等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也为亚文化作品的广泛传播和有力渗透提供了便利渠道。目前,在大学生中间出现的“低头族”、“微博族”、“手机控”等现象折射出了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和痴迷程度,也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亚文化作品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冲击。

(二)亚文化隐匿于校园文化活动消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在长期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帮助学生养成健全人格和优良品德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一些商业机构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为借口和幌子,人为制造看点,迎合青年人的心理需求,不自觉地充当了亚文化作品的代言人。比如,时下一些高校热衷于“选美”活动、“校花PK”、对“白富美”“高富帅”的推崇等现象,人的学识、能力、德行显得微不足道,长相、金钱、炒作等才是第一位的。在这种情况下,校园文化活动貌似蓬蓬勃勃,实则哗众取宠,不但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而且造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高校的传播,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初衷和目的背道而驰。

(三)亚文化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

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性的削弱是通过后现代主义来实现的。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西方社会思潮,在社会转型期传入我国,使得我国的青年亚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后现代主义的元素和色彩。“后现代主义的反主体性、反理性、反权威、去中心化、颠覆宏大叙事的特点,正好与具有边缘意识和反抗情节的青年人产生思想的共鸣,从而被他们接受和认同”。[2]后现代主义的去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是建立在人这一社会主体之上的,消弭了人的存在、人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就无从谈起。但在后现代主义视野下,主体已经死亡,自我不复存在。亚文化蕴含的后现代主义色彩以消解主体的方式模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党性。

[1][法]福柯.知识考古学[M].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3:28~29.

[2]张高云.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青年亚文化的影响[J].当代青年研究,2007(1):36.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慧敏,女,周口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亚文化后现代主义话语
网络亚文化群体间关系及影响因素探析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亚文化,不可怕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把脉“腐败亚文化”
论解构型影像系统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以《大话西游》为例
试论后现代主义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对接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