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人不爱“很开罗”的本土电影(手记)

2016-12-06 06:48韩晓明
环球时报 2016-12-06
关键词:女士们开罗泳池

本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韩晓明

没有摇旗呐喊,没有流血冲突,埃及女导演凯米拉·阿布·扎克拍摄的《女士们的一天》(如图),用一个游泳池展现一个社群妇女心理的变化和自身权益的觉醒。

11月的开罗国际电影节上,《环球时报》记者虽然没有蹭到红毯,却有幸欣赏到这部带有英文字幕的埃及电影,这在埃及本土电影向国际输出势头微弱的当下,非常不易。

《女士们的一天》故事设定在2009年的开罗老城区:一处底层居民区的青年中心新添置一个游泳池,附近的男孩、男人都来戏水纳凉,一个短发、高个的女孩冲了进来,要一起分享快乐,却遭到坏小子们的嘲弄、厮打,要驱赶她出去。泳池管理员吹响哨子,制止打斗,承诺给女性特别待遇——每周日成为“女士们的一天”,泳池只对女性开放。

放在今天埃及的大环境来看,《女士们的一天》讲述女权觉醒,这“很开罗”。作为了解埃及电影的重要窗口,参加开罗国际电影节的作品大多切中社会脉搏,其间上映的埃及本土电影尤其如此。这对于日常以娱乐片和欧美大片为卖点的当地电影市场来讲,尤为可贵。

据埃及影评网站el-cinema所公布的2016年每周票房数据显示,欧美大片在埃及的票房每周都高居榜单前几位,像2016年中上映的《X战警》票房就近430万埃镑(约为48.9万美元)。由于埃及院线对本土片采取保护政策,排片上有优势的埃及电影不时会取代欧美大片,最终票房也很可观:喜剧片《明明白白》近日连映8周,已创造4080万埃镑(约合240万美元)票房。相比之下,反映社会问题的作品在院线却并不大卖,日常也难得一见。

《女士们的一天》让人们看到埃及百姓度过艰难时期的顽强意志。以2011年的社会动荡为背景的《纳娃拉》,也似这般充满温情:讲述名叫纳娃拉的女佣的生活和她肩上的沉重负担。电影中可以看到,动荡时局下,埃及百姓表现出巨大的忍耐力和同胞之间的感情——《纳娃拉》中街坊得知纳娃拉的公公急需钱做手术,纷纷捐款。此外,电影《碰撞》大胆地以一辆囚车为舞台,展现2013年动乱时期的景象。不过,这些通过冲击性画面表现日常生活的电影,往往受到外国观众追捧——外国观众希望通过电影看到或印证自己对这个国家的直观印象,但这样的场景在当地人眼中已熟视无睹。

这就好比埃及人眼中的中国电影,似乎成为刻板印象——普通埃及观众心中大多只有李小龙和成龙,没有功夫元素会让许多埃及观众感到失望。不过,埃及电影人已关注到中国电影的发展。本届电影节主席玛格达·瓦塞福就说:“中国电影业培养一批优秀的电影人,还培养了数量可观的观众群,值得我们学习。”▲

猜你喜欢
女士们开罗泳池
影子的力量
钻石不见了
洗澡和洗枣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开罗一教堂遭炸弹袭击
泳池派对
杀人的泳池
泳池之战
“扬长彼端”的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