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字进入灵魂

2016-12-06 04:25陈克斌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领悟图画电子白板

陈克斌

近读曹文轩的《图画与文字》一文,曹教授说:“你以为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是语言文字表达不清楚的吗?”这句话让笔者眼前一亮,在对上课就用电子白板的课评课时,笔者只觉得语文课不应该这样上,但是又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这下终于找到了对现代语文教学中滥用多媒体教学反击的有力证据,找到了反驳的强大的外援。

语文是文字学科,阅读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不可行,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我们的祖先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读,反反复复地读,在反复阅读中嚼出文字的精华,领悟文字背后的深意。

文字虽不是直观的图画,但它却是一副浸润着芳香的水墨画。当我们闭目诵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时,肝火骤降,空气清新,一扫雾霾;当我们站在高山之巅引吭高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时,滔天黄河,万马奔腾,一泻千里,不禁使人热血沸腾;当我们坐在林间轻吟“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时,眼前红枫摇曳,山花烂漫,心旷神怡。若用电子白板的图片来展示这些诗句,那是直接的苍白的表白,是死的,没有了灵气和韵味。这种文字渲染的图画之美,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反复诵读,才能尝到美滋滋的味道。如果说如画的文字是一杯酒,那么只有通过阅读慢品细咂,才能体味到其中的芳香。而电子白板是一口吞下,怎能享受个中滋味?

古诗固有“诗中有画”,而现代诗文中也不乏“文字图画”。

“细脚伶仃的圆规”是一幅素描,活画了一个自私自利、尖酸刻薄的农村失落妇女的形象,此种形象又如何是电子白板能够展示得了的呢?“还要将脖子扭几扭”是一副漫画,几个字让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跃然纸上,用电子白板又如何能体现?更何况还要表现出作者的愤懑。“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更像一段视频,绘声绘色。高邮鸭蛋红色的蛋黄如膏,顺着白色鸭蛋壳缓缓流出,让人垂涎欲滴!一颗腌熟了的高邮鸭蛋,再加上拟声词“吱”,唤起作者无尽的乡思。短短几个字勾勒的画面,电子白板又如何能表现得如此精妙呢?

不论古典和现代的文章,文字里凝聚着作者的情思,常常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了读者进行“再创作”的契机和空间。写在纸上的只是一种符号,要读懂它,就要在字里见出意象来,听出音乐来,领略出情味来。因此,这种文字背后的深意不是仅靠陈述句意、陈述感情、概括内容等一般解释方式所能涵盖的,而是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通过联想和想象,介入自我情感与认知的关照,把生活的形态与自己的认知集中起来投射到作品当中,进行合理的补充。

教师要善于示范和指导。比如三味书屋的寿镜吾老先生读到“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所以学生“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这就是教师示范对学生的影响。在阅读中,给学生提出具体的而要求,不如默读课文时做圈点勾画,做批注;朗读课文时声音洪亮,读出感情;读书的过程要善于发现问题。一位教师在执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了文章内容,掌握了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和文章主旨之后,并没有立马收场,而是在第四个环节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作者对待政治失意和骨肉分离的态度非常豁达。同学们,你们有不如意的时候吗?你们苦闷过,彷徨过吗?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么做的?请用简洁语言说出真实的想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两名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畅谈了感受,讲了自己悟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此事古难全”这一哲理的过程。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认识。实际上,一句话的生动表达,一个词的灵活运用,甚至一个标点的独特标注,都有丰富的情感价值,(例如:《故乡》中写道:“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这里用上感叹号加省略号,感叹号包含了这叫声对我心灵的打击,我心里应经隐隐作痛,儿时无邪的伙伴已不复存在;省略号表明他说话断断续续,与小时候的“连珠一般”形成对比,说明他反应迟钝。)只要教师深入挖掘,巧妙发挥,贴近文本,贴近学生,引导学生感受文本蕴含的深邃思想,帮助学生体悟文本丰富的情感,就能让学生读出味道,昀终进入文本的新天地。

学习语文的过程有一个自我熏陶过程,犹如发酵,需要一个过程,揠苗助长,只能酿出酸酸的劣质品,酿不出芳香可口的美酒。学习语文有一个自我领悟的过程,教师讲得过多,“满堂灌”,就成了“中药铺”了。而自我熏陶、自我领悟就需要通过学生反复阅读来实现。

猜你喜欢
领悟图画电子白板
了解“SSA” 领悟全等形
多么痛的领悟
巧用电子白板 激活英语课堂
电子白板助力初中化学教学改革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