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敢疑善问

2016-12-06 05:06李玉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课文老师课堂

李玉女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者先要会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一切创造活动的起点,是创造的开始,也是创造的动力。因此,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勇气和善于质疑的能力,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学生不断“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我们的课堂教学,其昀终目的不也是为了“授人以渔”吗?质疑能力的培养也是新课标的要求、是主体性教学手段。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敢疑善问呢?

一、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营造质疑的环境

学生在课堂上提不出问题,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不想提问。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学生已适应长期被动接受或师生问答式教学模式,没想到或认为没必要由自己提出问题。

第二,不敢提问。学生心里存在顾忌,一种是存在自卑紧张心理,他们往往认为“问”的内容就是老师讲授的,其他同学已懂而自己未懂的的内容,因而怕被同学或老师看不起;另一种是怕被老师认为干扰课堂教学或怕同学认为“逞能”。 有的学生想问又担心被老师斥责;有的怕提问不当,怕提的问题被认为是傻问题;还有的学生心里明明有疑问又不敢问。

在这种情景下,如教师享尽自己的权威,学生即使有“疑”,也可能被吓到九霄云外去了。只有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才能为学生的疑、问、发言,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这样学生才敢于提问、愿意提问。在课堂上,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以亲切的微笑与眼光迎接每一个学生的提问,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幼稚无理的、乏味的问题。课堂上经常用商量的口吻和激励的语言,如“针对这个问题,你还有哪些疑问?”“你提的真棒!”“你真会想……”“谁能把大家问倒?”“你觉得有没有疑问?”等等。只要学生提出了问题,就说明他们已经动了一番脑筋,是独立思考的结果,就是值得肯定的,切不能伤害他们还很脆弱的自信心。这么一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争先恐后地质疑。堂堂努力让学生处于昀活跃状态,呵护、鼓励他们,使他们敢想、敢说、敢问。持之以恒,就培养了学生乐于质疑、勇于质疑的好习惯。因此,要引导学生质疑,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平等的学习气氛,至关重要。

二、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让学生对教材感兴趣

学生学习的昀好动力乃是对教材的兴趣,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

和疑问,从而产生读的欲望,积极主动去阅读思考,对课文做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评判。如:讲授《孔乙己》一课时,一开始就问学生“孔乙己姓什么名什么?”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一下子难以回答的问题,很自然地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兴趣盎然地深究其名?寻找名字来源。在这基础上,教师顺势利导地让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也解决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可见,激疑激趣的疑问,会诱发学生研究的欲望,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有怀疑的意识,要让学生对怀疑产生兴趣。课堂上不能总是让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提出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学生却没有问题或提不出问题,学生只是为了回答甚至为了讨好老师而讨论,并不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真实疑问、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而讨论,从而缺乏对知识的迁移和想象。在学习每篇文章之前,教师的导语能够吸引学生对本篇文章的兴趣,因此,教师费劲心思去设计好每篇课文导语这一板块。一堂课的导语,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求知欲。这样一来,学生可以读透文章,问题、疑问也就多了。所以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学生因疑而自主发生的问题,并在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萌发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性,从而养成学生对质疑的兴趣,还得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信心。

打破学生的依赖思想,“逼迫”学生发问,哪怕是非常浅显的问题,只要学生敢于提出,就应该予以肯定和鼓励。特别要大力表扬那些发问切中要害,角度新颖的同学。常用一些赞词:真棒、好厉害、想法很独特、精彩、再接再厉等。 有时,老师讲课时故意出错,如学生没有发现,就让学生从中找出错误,老师提出表扬,这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找到错误换来成功的喜悦。日久天长,学生对发问有了信心,敢于提问,也善于疑问。

三、指导质疑的方法,提高质疑的能力

无论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疑,因疑而思,因思而辨别是非;经过“疑”“思”“辩”三步之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很多学生虽想提问但又提不了,有的学生因基础差或缺乏思维能力及质疑方法而提不出问题,或提不出有质量的问题,有的同学是因教师不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或只让优等生包办而其他学生无法发问。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是学生学习质疑的一个重要途径,也就是老师自己的设疑,慢慢地让学生在老师的提问当中学会自己提问。所以教师应该把握教材,联系学生实际,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有层次、有坡度的思考题,不能提得太简单也不能提得又太过于难,紧扣课文,设置矛盾,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只有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才会问得有理有据、有序。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竟能提出让人吃惊的问题。如《昀后一片叶子》一课,有学生问:“同样的房间,同样的窗户,但外面的景为什么就不一样呢?”还有学生问:“前面没有提贝尔曼得肺炎,可后来怎么说因肺炎而死了呢?”

课堂提问还要根据文体特点,记叙文要抓六要素,议论文要找出论点、论据、论证等。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巧妙地设计问题,有效地提出问题,但是,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指导,才能取得较好的“抛砖引玉”的效果。同时,指导学生不能为疑而疑。

引导学生质疑是手段,释疑是目的。在释疑过程中,教师切不可包办代替,同时在释疑中,不要统一为一个答案,让学生畅所欲言,要鼓励、提倡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具有创新精神的课文《勇气》《月亮上的足迹》。这样久而久之,在老师的熏陶下,学生积累一定的质疑方法。

总之,教师力求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利用这种气氛激发学生的灵性,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义是问号。”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今天,实施开放性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能力,昀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无疑是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孜孜不倦的追求。

猜你喜欢
课文老师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美在课堂花开
背课文的小偷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背课文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