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美学的基本概念: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

2016-12-06 06:08王彩苹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译学客体语言学

王彩苹

一、翻译理论与实践和美学思想

翻译理论与实践和美学思想一直有着无法分割开来的内在必然联系,溯其本源,可以追溯到 1700多年前的佛经翻译。翻译美学以“翻译”为体,“美学”为用,将审美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其目的是建成翻译学的一门分支。从中国昀早且又昀具生命力的译论命题“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开始,中国的翻译美学命题和理论就层出不穷、丰富多彩,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如:

东汉支谦提出的“文质说”,近代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以及后来傅雷的“神似说”,钱钟书的“化境说”,林语堂的“忠实、通顺、美”,许渊冲的“意美、音美、形美”,及刘重德的“信达切”等等。

几乎所有的译论命题都有其哲学美学渊源:“历史定势和文化整体形态的发展促使译学与美学(尤其是文艺美学)联姻”。这既是一种有缘的巧合,又是历史的必然。

翻译美学的语言学基石是 1993年钱冠连出版的《美学语言学》,其对美学语言学的定义为:美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审美属性、研究日常言语活动和言语行为既作为交际活动又作为审美活动时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它是美学与语言学的交叉学科。美学语言学的任务是阐明整体意义上的人如何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语言体系和个别人如何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自己的言语。

在方梦之的《译学辞典》中,翻译美学为:揭示译学的美学渊源,探讨美学对译学的特殊意义,用美学的观点来认识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翻译不同文体的审美标准,分析、阐释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在充分认识翻译审美客体(原文)和翻译审美主体(译者)的基本属性的基础上,剖析客体的审美构成和主体的翻译能动作用,明确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提供翻译中审美再现的类型和手段,以指导翻译实践。

傅仲选“轻理论讲述,重实证举例”,他认为,实用翻译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原文、译文),翻译中的审美主体(译者、编辑、读者),翻译中的审美活动,翻译中的审美标准,翻译中审美再现诸手段等等。有的学者认为他撰写的《实用翻译美学》是我国昀早系统研究翻译美学的专著。

刘宓庆早在 1986年就指出“翻译理论与文艺美学的结合是我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基本特征”。刘宓庆撰写的《翻译美学导论》这一本书的立意是:用美学的基本理论和结构框架来阐释翻译的机制和功能。他认为,翻译美学理应成为中国翻译学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把翻译美学研究作为整个学科研究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翻译学的重要特色。

毛荣贵在傅仲选提出的观点上进一步完善,他认为,翻译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原文、译文),翻译中的审美主体(译者、读者),翻译中的审美活动,翻译中的审美判断,审美欣赏,审美标准以及翻译过程中富有创造性的审美再现等。

二、翻译美学的基本概念:

1.翻译的审美主体

在翻译活动中,我认为审美主体是译者和读者。面对原文,译者必须能够凭借专业知识和语言功底感受到原文的美,然后昀大限度地将原文的美传递到译文中去。译者所具备的文化底蕴、审美能力和意识、经验等条件直接决定了其译文的效果。这就要求译者具有特殊的审美心理能力,即审美知觉力、艺术想象力和艺术情感力。

翻译审美主体的基本属性:1.受制于审美客体。(受制于原语形式美的可译性限度,受制于原语非形式美的可译性限度,受制于双语的文化差异,受制于艺术鉴赏的时空差)2.翻译者的主观能动性。(情 Aesthetic Feeling,知Knowledge,才Capability,志Tenacity)

2.翻译的审美客体

翻译的审美客体指的是译者所要翻译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原文,包含原文和译文。而涉及原文和译文的美无外乎就是音韵美、形式美和意境美等等。

翻译审美客体的属性:

第一,它依附于 SL的审美构成。第二,它对应 SL的审美效果。第三,它容许审美主体感应的灵活性。第四,它容许历史发展对其审美价值产生可变性。翻译艺术受制于文风时尚。

审美客体的功能:

(1)

信息提供(Informative)。大部分提供信息的文本都属于这一类,例如,科技文献、新闻报道、历史资料等等。

(2)

外象描写(Descriptive)。这是这类审美客体重要的审美特征。外象(outwardness)指事物的外部特征。

(3)

情感激励(Inspirational)。这类审美客体旨在激发读者情感,实际上这类美文,在汉语和英语中都很多。

(4)

感悟启发(Enlightening)。这类审美客体大抵旨在以己之人生感悟来启发读者。

(5)

观念剖析(Analytical)。具有这类功能的文本大都是议论文,“用词有力,文句有势,文风洒脱”是它们的审美焦点。

参考文献:

[1]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年。

[2]钱冠连.美学语言学[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3年。

[3]隋荣谊,李锋平.翻译美学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第 54页。

[4]方梦之.译学辞典[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

[5]傅仲选.实用翻译美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年。

[6]刘宓庆.翻译美学概述[J] .1986(2):46。

[7]刘宓庆.中西翻译思想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年。

[8]毛荣贵.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

[9]童庆炳.文学理论要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

[10]刘宓庆,章艳.翻译美学理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

猜你喜欢
译学客体语言学
朝鲜朝官方对南戏《五伦全备记》的接受考——以译学汉语教材的选定为中心
国内译学词典研究述评(1988—2018):成就与挑战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一种译学理论创新:口译的译后模因论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第八届全国译学词典及译学理论高层论坛会议通知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关税课税客体归属论
“活”源于怦然心动——写生对客体借用中的情感因素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