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仰、道德、法律关系的探讨

2016-12-06 06:59王发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社会关系信仰道德

王发

摘 要:法律、信仰、道德都属于意识形态,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在引导人们形成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应加大对三者关系的研究力度,充分发挥其各自的功能,从而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道德;信仰;法律;社会关系

一、道德与法律的空间

道德与法律空间属于三维空间,道德是上限,法律是底限,道德对人是高要求,法律是对人的低要求,社会把人置于这个善恶并存的三维空间,道德与法律的作用就是不让人不做坏事,人之所以存在两面性,是因为法律讲究证据,没有抓到人就可以抵赖。而道德是良心,没有熟人看到人可以欺骗自己的良心。所以三维空间的人只要不做坏事,就是好人,是道德与法律的双重作用使人具备了两面性。无法判定人正面的善与反面的恶的大小。所以这一空间的文明是虚拟的。

二、道德与法律的作用

道德用来约束自己产生情商,用来约束他人产生法律。如果把道德比做路,那么法律就是路边的栏杆,真正的法律就是要维护道德的,是让人们去走路,一旦法律不健全或不道德,人们就不走路,即道德倾斜。比如儿子不赡养老人违背了道德的孝字,可以利用法律强迫达到赡养老人的目的。一个人见死不救,违背了道德的义字,法律可以可以追究责任。并提倡见义勇为。都是为了强化道德。道德是让人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法律是强迫遵守社会规则,比如从道德角度开车不能喝酒,从法律角度喝酒开车会受到惩罚。

三、信仰与道德空间

毛泽东的伟大在于把人置于信仰和道德之间。也就是四维空间,让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全民向白求恩学习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鼓励人利他。如果人利已是恶,是负面的,那么利他才是善,是正面的,四维空间是做好事才是好人。而不是三维空间,不是好人可以装成比人,抗美援朝,我们能以小米加步枪战胜美式装备就说明人一旦存在精神,便产生钢铁般的意志,便不可战胜,精神文明只存在于道德与信仰之间,信仰是上限,道德是底限。道德成为底线,道德才得以完整。完整了才具备了信仰的条件。这就是道德是三维与四维界线的原因。

四、教育有两大作用

教会人学会祖先的已知,也就是知识,提高智商有利于做事,教会人认识祖先的道德,提高情商有利于做人,智商大部分是先天的来至遗传,而情商全部来源于后天的教育,这就是为什么要给小孩子讲大道理的原因,因为等人长大了情商便形成了连接受小道理都很困难。好比一棵小树长歪了再去直过来,那不等于要他的命吗?我们的教育几乎放弃了传统的道德教育,会贻害几代人?

五、道德与婚姻

道德也是婚姻与爱情的界线,婚姻的属性是利已的,三维的,爱情的属性是利他的,四维的,婚姻与爰情本来就不属于同一个空间,所以爱情才成为奢侈品。一个人利已很正常,选择婚姻就是要利己,一个人利他才高尚,爱情是高尚的,一个人光利已无利他之心,爱情只能昙花一现。如果我们把爱情比作婚姻的灵魂,那么没有爱情的婚姻就是一座坟墓,真正的爱情是在婚姻里经营培植爱情,能从坟墓里牵手走出来,从三维世界走进四维世界。世界上昀完美的爱情是在四维世界里相遇。

六、科学与道德

道德具备科学的属性,科学不具备道德属性,道德属于哲学是树干,科学是哲学这颗树干上长出的树枝,我们能看到树干是直的,但我们看不到一棵树的树枝都是正直的,道理非常简单,科学的树枝再发达也需依赖于树干,一旦道德枯萎了,树枝就失去了生命力。科学可以不断的向上方探索,但是是有限的,科学可以发现原子弹,人一旦缺德,会用原子弹炸人。人类昀终可以见到美好的前提,是使人类的行为纳入道德的规范,不适当的发展科学而摆脱了道德树干的约束。发展便成为了盲目。

七、道德是修养与修行的界线

道是修心属于修行,德是修身属于修养,没有修养好怎么会修行呢?修养是静态属阴,修行是动态属阳,一个人存在修养了才存在满足感,好比马儿吃饱了,才能干活一样。所以修养是状态,修

八、传统教育

过去的传统教育几乎全是道德教育,三字经,四书五经,弟子规等等,是我们老祖宗笨吗?用现代人的观念,道德不能当饭吃。外国人都有孔子学院了,而那么多人背离道德,道德的沦落首先是教育的结果,其次是人一旦失去道德便与动物没了区别,必然无明的结果。

九、如何利用道德作为识人的标准

道德首先是一把尺,可以去量所有的人,一个人不忠,就是不能尽到自己的责任,不孝就是不感恩父母,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好,对别人好能是真的吗?我们很容易发现很多人身上不存在仁义,客观的说道德缺一点都是缺陷。何况缺那么多呢!没有礼貌,愚痴,不讲信用更是比比皆是。

十、道德沦落的结果

道德的沦落会导致两种直接的结果,一个是人心的沙漠化,另一个是失去真善美。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以欺骗为目的事可以做成,而以善良为目的事却寸步难行。

十一、信仰

道德只是信仰的基础,不是信仰的目的,信仰,信是相信,仰是方位,我们的信仰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是信仰使人类从低级走向文明。

十二、精神世界建立的条件

过去我们只把物质是精神作为基础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与现实更不相符,物质与精神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有物质不能导致精神的建立,所以我个人认为建立精神世界需要四个条件,且缺一不可。

十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构建稳定和谐的社会,应加大对信仰、法治和道德的重视程度,基于人们实际需要,充分发挥三者功能,在建立精神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合理协调好道德、信仰和法治,深入研究道德与法治之间的关系,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是非判断观念和价值观念。需要注意的是,道德是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的,通过法治来保障,同时人们也可以根据自身信仰而形成对应的道德观念,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法治、信仰和道德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郃中林,司艳丽,邹涛.中华司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首届中华司法研究高峰论坛综述 [J].人民法治,2015,08:5-11.

[2]唐献玲,张成飞.90后大学生法治思维与培育对策探究——以苏北某高校调研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2:164-165.

[3]付正刚.论新经济形势下企业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践行“严于律己”的途径[J].特钢技术,2015,03:62-66.

[4]冯红,高建坤.对加强青少年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22:228-229.

[5]马成益,李国春,熊继华.当下大众传媒在社会整合中的新方向——康德宗教哲学的启示[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06:53-56.

猜你喜欢
社会关系信仰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论信仰
铁的信仰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传统商业银行如何拥抱互联网金融
马克思“人的现实性”的两个根本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