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授接待日活动与勤助实践关系的研究报告

2016-12-06 11:00李雪白井全杨凯白倩尹泰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5期
关键词:高校管理

李雪 白井全 杨凯 白倩 尹泰红

摘 要:为积极促进本科人才培养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并鼓励广大学生能够自觉参与创新研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社会竞争力,陕西师范大学一直开展着勤助实践项目以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本报告将主要从教授接待日的具体活动内容及以勤助实践形式体现出来的创新性,引领性和实践性予以诠释,进一步通过简单地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求背景,提出各高校开展教授接待日活动的必要性和可实施性,以更好地健全各高校管理制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构建学生参与机制。

关键词:教授接待日 勤助实践 高校管理

通俗来讲,勤工助学就是为家庭贫困的同学提供助学岗位,以缓解学生在校各方面花费危机。我院为充实学生课余生活,锻炼学生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增强学生整体学业水平,积极开展教授接待日活动并以勤工助学中勤助实践的新型方式进行申报。本文主要立足于我院初步建立的教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进行相关问题的阐述,此平台是以学校勤助实践项目的形式展开,体现出了勤工助学的优越性,也扩大了教授接待日制度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同时也可加强学生对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的了解,做好学业规划,提升同学们对数学的学习乐趣,也可解决同学们在学习实践之中遇到的相关数学问题,培养一批有扎实专业基础和良好人文素养的高质量人才。现实情况表明,我院活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也逐步有所创新,吸引了广大学生前来参加,截至目前的调查结果显示,我院多达93.69%的同学还是对此活动有所关注的,92.22%的同学认为教授接待日活动很有意义的。除此之外,小组内成员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也会得到大力提升,还有助于学院学术活动与学生工作推进,将学院发展与学生成才紧密结合,实现双赢。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对前期工作有一个系统的梳理,取得一定的成果,总结经验,并提出未来发展更具建设性的建议。[1]

一、我院教授接待日活动具体实施内容

1.做好教授接待日活动重要意义的宣传和学生思想发动等前期工作

设置活动宣传组,由2人组成,通过走访学院老师、领导,确定教授接待日宣讲内容的几大模块,方便联系相关领域教授、老师,使活动有序进行;联系各个班级学生骨干并借助辅导员的力量,在班会、晚点名等时机做好学生的思想发动工作;与各班协调,将“教授接待日”的宣传QQ号加到每个班的班群里,方便教授接待日活动的宣传;通过多方面的宣传发动工作,让广大学生体会到教授接待日制度的实际作用和学校的良苦用心。[2]

2.做好每周一次的教授接待日活动的安排、接待、服务与跟踪报道

主要由组织接待员1人负责维持好活动现场的秩序,提供必要的服务,认真做好端茶倒水,灯光,多媒体设施等后勤工作;记录参加活动的学生信息,发放调查问卷,及时将学生教授意见和建议等反馈信息给大家。

3.做好活动效果意见征集和信息反馈工作

由活动总体协调员每月对参加勤工助学学生工作质量加以考评,组织项目成员对教授接待日活动进行讨论与总结,并向指导老师汇报项目实施情况,通过与老师交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活动方案,使教授接待日制度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推广;定期向学校递交本学期的活动总结。

4.文案策划与技术指导

文案策划员1人,每次活动开始前和结束后都需要进行活动总结,如新闻稿的撰写(可提升自身文学素养),调查问卷的分析(所学专业的实际应用),宣传海报的制作,中期答辩,结项答辩,宣传片,视频和ppt的制作等。[3]

5.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员1人,负责活动所需素材购买,打印材料,茶水,u盘等花费的报销,组内成员勤助工资的发放。

二、活动总结

现我院教授接待日活动已以勤助实践形式顺利开展近三年,累计活动多达50余次,接待学生人数累计超过2000余人,取得特别好的成效。当然我们也尝试去邀请其他学院知名教授来我院进行讲座,同时鼓励外院对数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同学来参加我们的活动,逐步提高数科院教授接待日活动在全校范围内的影响力。整个过程注重科学化,从最初内容的设计到具体活动的开展,再到最后的意见反馈,每一个环节都是立足于学生主体的需求。再者,我院活动形式多样化,打破了教授与学生传统的严肃型交流模式,构建了多层次,全过程的专业教育,思想文化教育与实践型教育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营造了开放活跃的校园文化风气,搭建了实践与高校管理的沟通平台,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活动规模方面:做到大小场活动相结合;

2.在活动内容方面:涉及到考研与就业;数学建模;论文的写作;辩论赛;演讲比赛;数学发展史与前沿探索;数学趣味知识比赛;数学与金融、计算机的联系;读书笔记的分享等等。

3.在活动形式方面:有大型座谈会;茶话会;讲座等。

三、实施意义

1.组织者角度:此项活动可以更有效地培养项目组成员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使其更加尽心尽责,懂得做好自身本职工作,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

具体表现在:

(1)通过构思撰写新闻稿与策划书,提升自身文学素养。

(2)通过与教授、学生进行沟通,提升自身人际交往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形式组织策划精品活动,可丰富同学思想,锻炼成员考虑问题的全面性与可行性。

(4)通过制作调查问卷、宣传页、照片、宣传片、海报、微信、PPT、报名链接等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尤其是调查问卷的分析,更是与成员专业相挂钩。

2.参与者角度:提升自身讲课水平、演讲能力,扩展知识面,培养对数学领域的兴趣,解决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更主要的是,可以近距离与我院知名教授接触、多多了解并学习教授们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及成长经历等,这些都是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很大意义的。

3.高校角度:陕西师范大学从2009年9月开始推行教授日制度,积极探索并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工作模式,以教授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帮助同学们解决思想、心理、学业等方面所存在的困惑。我院精心设计,加强管理,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活动策划,执行,反思与总结,尤其是以学校勤助实践形式所展示出来的模式,也都是我院在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进程中的一项创新。[4]

四、教授接待日活动与勤助实践的关系

勤助实践它作为一种勤工助学模式现已成为各大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特别重要的一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校内的勤助实践工作不仅可以使贫困学生得到一些经济资助,也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增长知识,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在扩大人际交往的同时,有利于发展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增强自信心,形成经济上的独立,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促进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为日后更好地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中有很多具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制度化组织如:校级组织(学生处,宣传部,校团委等)、院级组织(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学生组织(学生会),这些确实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体系做出了科学的保障,我们更要注重立足于这些组织体系,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各高校也开设了许多勤工助学的岗位,但有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是存在一些问题,如:[5]

1.岗位设置问题。

(1)目的:主要体现在以劳务性为目标,太过于重视各项教学管理任务的实施,而很大程度上就忽略了学生自身能力的锻炼,且校内的勤工助学项目较少,贫困生参与校内项目的人数仅占到12.6%,对于非贫困学生,校内勤助人数仅达到6.4%,同学们所得到的信息有很多是来自老师与同学的介绍,这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内部仍有一大部分学生缺乏获取信息的意识与能力。

(2)内容: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过于简单,片面化,缺乏合理的岗位分配运作机制,整个实施过程更是显得杂乱无序,与此相对应的薪酬也存在不合理的问题,这就使得两者失去应有的平衡,在一定情况下不能达到设置此勤助岗位的初衷。当然也有部分院校存在工作报酬无保障,工作强度大的问题,有调查结果明确显示:42.6%的同学约每周工作超过8小时。

2.安全问题:近几年各高校内部有频繁出现组织学生参与危险,有毒活动或者超过学生承受范围之内的工作,这些不仅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增加了同学们对勤助实践活动的畏惧感,具有十分恶劣的影响。

与此同时,教授接待日是富有十分健全岗位分配机制与提高学生能力的制度,它是勤助实践项目的一种新型表现形式,可以同时达到资助育人,加强思政管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丰富文化知识等目的,倡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培养、自立素质提高及个人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主要有以下体现:

(1)创新性:此项目本着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补助贫困学生的原则,立足学校实际及学校教授接待日制度的实施现状,打破了传统的勤工助学模式,对于勤工助学模式和意义来说都是一次创新。

(2)引领性:教授接待日已经成为勤工助学的一种新型实施模式,让同学们通过实践活动参与学院管理,为他们提供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锻炼,转变了以往单一的劳务性助学模式,真正实现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勤工助学引领作用。

(3)实践性:勤助实践项目是以组织并实施具体活动为主体,需要团队内成员实地走访老师,调查学生需求,做好教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与老师合作,总结出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适时反馈活动意见,以增强同学们的组织协调,人际交往的培养能力,注重实践性。

(4)它完全符合勤助实践不同于义务劳动或公益劳动的性质,强调“工”与“学”相结合,也符合勤助实践所倡导的同学们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开展活动,为其提供经济资助的立场。除此之外,无论是在岗位目标与内容设置上,还是薪酬,工作的合理化程度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先进性,改进了以往勤工助学中的不足之处,可以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现实诉求,具有极强育人效应。

五、各高校开展教授接待日活动的必要性和可实施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已逐渐成为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的策略,但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目标不一定能够在真正实践过程中达到预期目标,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内容的残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执行力度不够;还有迫于现实情况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如资金问题,人员问题,活动形式问题,导致更多政策无法具体实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相关政策本身也存在内容不够合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和保障政策,缺乏创新性等软肋。当然,也随着社会矛盾凸显,学生思想观念趋于复杂化,这些因素都大大降低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效。我们现应考虑将这些育人制度更加趋于正规化,政策化,创新化,增强其时效性与可行性,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在此方面,教授接待日活动的开展无疑是各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途径,继续坚持将教授接待日活动制度化、科学化、创新化,特色化。同时理应注重增强其可实施性,即高校可以通过组织有意愿培养自身能力的同学进行该校勤工助学岗位的申报(具体情况因各校而异),并将此制度一直延续下来,充分发挥出教授接待日活动在学生中的积极作用。[6]

因此,各高校要充分考虑到教授接待日制度在学生管理层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和它以勤助实践形式体现出来的创新性、引领性和可实施性,以努力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完善高校管理政策。

参考文献:

[1]黄琰.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制度保障研究,西南大学出版社,2010.

[2]张文学.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研究——以智能手机为例[J]. 今日中国论坛. 2013(19)

[3]张蕾.高校勤工助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重庆工商大学出版社,2012.

[4]李敬辉.高校勤工助学工作探析,河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赵群义,毕晓东.对研究生勤工助学活动的认识与实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5).

[6]王军,汪振明,刘鸿彬.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思政工作实践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接待日”活动为例,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J].2016(1)

猜你喜欢
高校管理
高等院校校园安全稳定创新工作机制研究
从大学生就业反思高校教育管理
高校管理引入企业管理模式的分析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管理中的价值探析
先进企业管理理念对高校管理的启示与借鉴分析
高校教学管理者必须树立的若干观念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如何建构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