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6-12-06 14:11黄葵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6期
关键词:问题情景问题情境小学语文

黄葵

摘 要: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问题情境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怎样才能让这门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呢?

关键词:问题情景 小学语文 教学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学识水平和能力,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精心引导学生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新课时,导入新课既要富有启发性又要具有铺垫作用,用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方法。那么,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怎样作用呢?

一、“问题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要结合实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问题情境要具有启发性。提问的目的是带动学生的思维,因为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的主导教学活动和学生的主体学习活动的过程,教师的主导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的,提问题是教师教学的普遍手段,如果提问没有启发性就很难达到师生互动,从而影响到教学目的的实现。这就要求教师提问要遵循启发性原则,要具有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的功能作用,要能使 学生发现问题所在,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地 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三年级《翠鸟》一文中,教师围绕教学重点,这样设计问题:翠鸟有两大特点,一是外形特点,二是动作特点。翠鸟的外形特点是怎样的?翠鸟的动作特点有哪些?翠鸟的两大特点和捕鱼本领有关吗?”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看看在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来。当学生找出这些语句时,教师就抓住这些重点语句进行讲解,让学生反复读,深入理解,就自然地把翠鸟的特点和捕鱼本领联系起来了。这样从教学重点入手创设问题,反复读书,抓住重点语句,使学生理解课文后,又层层深入,一环紧扣一环,用问题情境促进了学生对重点句的深入理解,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问题情境”有利于加强学生口语交际的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听与说双向互动的过程。具备了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充分利用题目所给的材料创设问题,营造口语交际的良好氛围。教师创设问题和学生回答、讨论问题都离不开口语交际。例如在教学六年级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快乐的暑假生活”时,教师围绕题目,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时间是什么时候?地点在什么地方?人物有哪些?重点要放在快乐之上,为什么快乐?自己的感受怎样?”有了这些问题,学生就不会无话可说,无语交流了。先让学生在同桌之间交流,然后再在小组之间交流,最后再把自己的快乐暑假和全班同学分享。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例如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青蛙说的话对不对?”这个极富争辩性的问题,学生展开热烈的辩论:学生甲说:“青蛙的话是错的,天肯定是无边无际的,怎么会只有井口那么大。”学生乙说:“我觉得青蛙的话没有错,它从来没有跳出过井口,看到的天确实只有井口那么多大,他说的是真话。”学生丙说:“应当说青蛙的话又对又错,它看到的天确实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对的,但实际上天是无边无际的,这又是错的。”学生丁说:“小鸟笑的是青蛙的自以为是,它没有跳出井口虽然不是它的错,但是它也应该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呀。”这样的交往、对话、交际是所有参与者的“共生发展”的过程。在交流、碰撞、比较、辨析的过程中,师生获得心智的澄明和精神的敞亮,这是学生在价值引导下建构新知的过程,给课堂增添了神奇的魅力。同时,在辩论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快捷的语言组合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表达能力。

三、“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画家画画,总要留点空白,“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千里出山泉”,目的是留给观赏者遐想的空间。老师要求学生写文章也是如此,要么意犹未尽,要么含而不发,留下耐人寻味的“空白 ”。在作文教学中进行问题情境,就是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白,让学生发现问题,反复修改写过的作文,达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是写出好作文的捷径。作文教学中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1﹚这次作文的题目要求是什么?﹙2﹚作文的题目是什么?﹙3﹚应该围绕什么来写?﹙4﹚怎样安排写作材料?﹙5﹚按怎样的顺序来写?……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人和事,发现值得写的东西,善于积累材料。要鼓励学生多读﹑多看﹑多听﹑多写﹑多改,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修改文章。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问题情境在于使学生明确作文的要求,使学生学会作文,提高作文能力。

四、“问题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每个孩子都会显露出某些方面的才能,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善于进行“问题情境”,给予他们成功的机会。教师在问题创设上,应摒弃“答案唯一性”的限制,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放飞思维﹑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天空。如教学《落花生》一课时,可以这样进行问题设计:从落花生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这个富有弹性而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认识和体验,,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作出陈述。学生甲从教材的原意出发,认为应该像落花生那样,做个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人;学生乙认为一个人要善于展示自己﹑推销自己,如果都像落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在当今社会,恐怕连一份合适的工作都难以找到;学生丙认为落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很可贵,但他一味地等待别人来发现它的思想不可取,如果没有人发现,不就埋没一生了吗?因此,该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时候,就要脚踏实地地干,不炫耀,不张扬,像落花生一样;但需要表现的时候,就得有苹果﹑桃子﹑石榴那样在枝头高高地炫耀自己的勇气。学生之所以能萌发如此强烈的个性色彩,完全是因为开放性问题的情境的设置。教师要信任和关心学生,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培养和开发学生智力,使学生在课堂中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教师要把学生引导到自己的思路上,引上认识知识的阶梯,在课堂中建立一种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把情感培养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在各种问题情景中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对比,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五、“问题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教师要把枯燥的语言文字利用课件声情并茂地展现出来,让教学内容鲜活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顺学而导,提出有效问题,加深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在学习四年级语文《观潮》一课时,在学生阅读之前,可以提出下列问题:﹙1﹚《观潮》一文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它奇在哪里?﹙3﹚作者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哪几个方面,每个方面说明了什么?﹙4﹚人们在观潮的过程中,心情发生了几次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心情变化?﹙5﹚钱塘江为什么会出现大潮?根据这些问题,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在精读和品读课文后,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抓住了课文内容的重点,理解了课文内容。再如在教学六年级语文《索溪峪的“野”》一文时,讲到索溪峪的山是野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设计这样一些相关的问题:﹙1﹚为什么说索溪峪的山是野的?(2)课文在写索溪峪的“野”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为什么说索溪峪的山是真正的“返璞归真”?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多读几遍课文后,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问题告诉大家,剩下不知道的问题,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课件出示告诉学生,这样学生由易到难,不但理解了句子,还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样进行问题设计既要考虑到学生实际,难度适中,又要考虑从不同层次﹑用不同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品尝到学习的快乐。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其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启发学生回答问题,从而解决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等问题。

总之,问题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该本着以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全面发展为目的,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好每一个课堂提问,力争使提问功能发挥得更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敢问、想问、善问、会问,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并且通过自己的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问题情景问题情境小学语文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方法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景教学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