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

2016-12-06 15:20赖银燕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生态环境小学语文教学

赖银燕

摘 要:生态道德教育在当今社会的教育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各种生态问题层出不穷。虽然造成生态破坏的原因有许多,但不得不承认生态道德教育的缺失也是造成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因此,生态道德教育随即被提上了日程,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转变人们的生态道德价值观念,培养生态道德意识,树立生态道德理念,是现代社会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梳理了小学语文与生态道德教育的关系,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指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所应当采取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渗透 生态道德教育 策略 生态环境 道德行为

小学语文与生态道德教育的关系

生态道德教育是现代社会产生的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模式,目的是使受教育者从心里接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能够自觉地接受大自然给予的一切。从长远利益来考虑,人类应该尽可能地享受自然、享受生活,而不是去违背大自然的规律,去做一些破坏大自然的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事情。从而使受教育者树立一种全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然观、生存观。

语文课程具有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独特性质,即工具性、人文性、交际性。语文是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正因为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所以培养学生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语文学科在教授语言文字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也是该学科的主要任务。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然观、生存观的关键时期,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有重要作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是歌颂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课文,这些都渗透着生态道德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态道德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是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无论是在现代技术飞速发展的大城市,还是在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都忽视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思想上,学生与教师对生态道德教育的认知力不足;教学设计上,对生态道德教育方面涉及的广度与深度不够;实践上,学校定期举办的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较少。同时,就生态道德教育而言,小学生普遍的主体意识不强,对生态道德教育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虽然有些学校已经认识到在小学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但国家与社会给予的支持力度还比较欠缺。由于经费、认知等问题,学校开展的有关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较少,虽然学生在思想上对生态道德教育有了一定的认知,但仍需要学校加大力度使学生的思想转化为实践能力,真正将生态道德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外化为自觉的行动。

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我们可以得知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主体意识不强。其原因主要是学校的关注度不够,对教师有关这方面的培训不足,考试题型在生态道德方面的侧重度不明显,引不起学生与教师的高度重视。第二,教师的生态道德教育素养欠缺。其原因是学校不经常对教师进行有关生态道德教育方面的培训,学习生态道德教育方面的知识途径较少,教师不能在短时间内很快地提升生态道德教育的素养。第三,教师在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时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其原因主要有:教学大纲并没有明确指出要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现在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重点知识也有许多,学生没有精力去学习非考试的重点知识;教师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有限;等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所应当采取的方法与策略

第一,国家要加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支持力度。积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制定教学大纲时,要侧重于生态道德教育方面的知识。第二,教师要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生态道德教育的素养。具体的方法与策略是:加强教师培训的制度保障,学校应该多让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学校要定期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专题讲座与研讨会,使教师提高相关的专业水平与专业能力;教师自身要经常通过不同的途径、不断的学习来提高有关生态道德教育方面的能力,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第三,在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理念。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在阅读教学中、在写作教学中、在口语交际中、在实践活动中等多方面进行渗透,这样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

小结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各种自然灾害、环境问题不断出现。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我们每个地球人都必须重视的问题。从思想上进行转变是非常关键的,这就需要我们从小开始接受生态道德教育,转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形成正确的、有利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要想真正实现“青山绿水”,就必须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使每个人从小就能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生存观。

参考文献:

[1]王翠芳:《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在文学教学中的渗透》[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 02期.

[2]杨东芳:《大学英语教学中教育附加值的探讨 ——大学英语教学对加强生态环境教育的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 04期.

[3]杨建华《<太上洞渊神咒经>的教学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 ——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粟俊红、胡涌、王玲、柳晓玲、张仕固:《高等教育中的生态问题探讨》[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 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王小玉、孙学良、王清海:《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环境教育》[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6]王世民、李泊、周磊、李峻峰、王譞:《论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2期.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生态环境小学语文教学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远和近
论《三字经》与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