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来了“博士团”

2016-12-07 07:24
廉政瞭望 2016年21期
关键词:广元市广元博士

文_本刊记者冯彬

广元来了“博士团”

部分招引人才受邀考察广元市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加速基地。

清晨,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政府办公室里,郭祖焱正在听助手讲解上午会议的流程。上任两个多月,调研、开会成为这名挂职副区长熟悉和开展工作的重要途径,和多数通过换届走上新岗位的领导干部不同,郭祖焱此前的身份,是清华大学博士后。

“现在每天都要穿皮鞋,不会像以前那么随便。”郭祖焱说,新岗位让自己改变了很多,包括以前遇到熟人打招呼的口头禅“嘿哥们儿”,在这里同样不适用。

今年8月,广元市一次性引进了14名清华等高校博士研究生,引起关注的是,他们第一年挂任副县级领导职务,第二年按规定提任市直属事业单位副县级领导职务,工作满两年经考核合格,可调任副县级领导职务。

奔赴清华抢人才

“今年这样大规模的招引高层次人才活动,在该市人才发展史上尚属首次,即使放在全国也是少见。”广元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副主任牟科红告诉记者。

事实上,招引工作从年初就拉开大幕。甚至2016年的新年,牟科红都是在清华大学度过的。为了1月8日的宣传推介会,广元市派出“先遣部队”进行准备工作。

“那个星期,每天都要两三点睡。”牟科红回忆,从海报的制作修改,在校园里设点宣传,到对接双方领导,“简直是搞不赢”。直到推介会的那天,整个会场座无虚席,他才踏实下来。

两年前来到广元的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王天骄,成为推介者之一,如今已在这里安家落户。而广元市委领导当场留下了手机号,引起掌声一片。

当天,广元市还成为四川第一个单独与清华大学签订合作协议的市州。

“到了顶尖高校,更能感受到人才有多宝贵。”几天工作下来,牟科红发现这里几乎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机关和单位来抢人才。就在前一天,福建省内6市在这里联合开展了宣讲活动。

此前,家在湖南郴州的郭祖焱甚至没听说过广元,当地良好的形象宣传和诚恳的邀请让他萌生了奔赴广元的想法。

“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郭祖焱坦言,广元干部对人才的重视和服务让他在思想斗争的过程中慢慢坚定。

更让他动容的是,来到广元考察时,市委领导的一番话:“站在个人的立场上,我只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广元做出一点点改变,你愿不愿意来和我们一起改变这里?”

同样毕业于清华的广元人漆宾,则是为实现建设家乡的梦想。2009年走出校门,他选择到江苏淮安的党政系统中任职。“离开这里15年,每年回来都能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现在有了机会,就一定要试试。”

广元市的高层次人才招引工作同样始于2009年,这已经是该市引进的第九批高层次人才,加上硕士以上,共计近500人。牟科红觉得,这些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能在极短的周期内“上手”。

走出“校门”进入“衙门”

记者见到程远泽时,他正在签发文件,逐字逐句看过之后,改了一个错别字,加上一条修改意见。28岁的他,已经开始挂职广元市城乡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副局长。

汶川5·12地震后,还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生的程远泽来到四川支教,离开时告诉学生们“有机会就来四川工作”。而他自己都没想到的是,拿到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博士学位后,还真兑现了承诺。到广元后,他先被安排协助一名经验丰富的副局长。3周后,便“出师”挂任副局长。

上岗之后,程远泽多半时间并不在办公室,他的工作涉及到安居脱贫、危房改造、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需要大量调研。“你昨天或者明天来可能都找不到我”,程远泽笑言。

“其实这与搞研究的套路有共通之处,在博士期间培养的思维方式和吃苦精神对现在很有帮助”,程远泽说,虽然本专业土木工程现在还用不上,但每一次会议或调研,他都会当成是一个课题,“在大方向下挖掘自己的小东西”。

一开始,程远泽提的建议不太接地气,到基层调研,有些比自己年龄大、资历老的干部“满脸的不服气”。为了改变现状,他在一次产业园推进会前查了一夜资料,后来提出的建议还受到表扬。

“人才引进来后,配套的培养也必须得跟得上”,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机关党委书记李坪告诉记者。

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李坪发现,一些年轻人还抱有党政机关就是喝喝茶、看看报的“陈旧观念”。“实际上,不少岗位对于想要干事创业的人来说,也是绝佳的平台”,李坪说,现在回头看这些引进的人才,几乎都成为了骨干。

几年来,广元市经信委引进了12名硕士、1名博士,在该市属于“人才大户”,每个新人都受到过李坪的指导。“对于经验不足的新同志,就从会议名牌的摆放开始教,别看事情小,这里边的学问可大着呢。”李坪笑言。

“像程远泽这样一帮一的培养方式,只是其中之一,下放到基层锻炼、进一线去挂职,也是常规做法。”李坪介绍。

对于漆宾这样经历过多岗位历练的人,广元市则尽力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挂任市委副秘书长两个多月,他就已经参与到广元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的起草工作中,现已提名为广元市投资促进局局长。

而当记者问起郭祖焱的工作表现是,同事的第一印象就是“踏实”。“你还不知道吧,他关于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已经下发到各区县学习了”,该同事称。

郭祖焱觉得,机关文化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复杂,不管工作内外,加强交流很重要。

他总结了自己的三点感受:懂规矩、有激情、接地气。“第一点是有效推动工作的必然要求,激情对于基层工作很重要,同时也要忘记自己是一名博士后”,郭祖焱解释。现在的他,已经能用一口流利的四川话与同事交流。

“不是为了做官”

“近几年来,广元市招引人才越来越多,层次也越来越高。”牟科红告诉记者,这离不开示范性的带动作用,一方面,更多人愿意追随“前辈”来到这里,另一方面,对不发达地区招揽人才也能提供借鉴。

此外,这种带动效应还表现在人才背后的资源开发。程远泽已经开始筹备为全市住建系统的部分换届干部搞一次业务培训,由自己来联系名校教授讲座。

但选拔人才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牟科红称,这些年来,确实存在高层次人才“水土不服”的现象,下一站也基本是去往经济更发达的城市。

李坪也介绍,引进一名人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前期的定位不准确或是后续的服务跟不上,都可能造成人才的流失。

为了防止“看走眼”,李坪在参与经信委人才选拔时把实践经历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其实很多博士做项目的经验非常丰富,并非人们印象中的学者形象,这样的人在工作中很快就会适应。”李坪介绍,而兴趣爱好,在校期间参与学生工作的经验也是一份不错的履历。

严格意义上说,程远泽之前没离开过校门,但他本科期间的学生会主席、硕士研究生期间的团委副书记,挂职一年湖北省学联副主席的经历,成为吸引广元的重要砝码。

是什么使广元吸引了你?记者向多名挂职干部提出这一问题。

平台。多数人也告诉记者这一关键因素。

“内心还是喜欢城市公共服务,恰好有了这个工作机会。”郭祖焱说,广元市对此次引进的博士研究生给予15万安家费、每月800元生活补贴,但吸引他的,并不是物质因素。当初的选择中,有30万年薪的企业岗位,还分一套人才房。

“很多同学都说放着好好的副教授不当,偏要来这儿,而我只是选择从实践上来推动社会进步,不也是在为国家做事吗?”郭祖焱坦言,一些朋友劝过自己,做官压力大,但自己觉得,十八大后政治生态的改变,也正为干事创业提供了公平公正的环境。

“清华有句话:‘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对于我们所谓的高层次人才来说,是一种使命。”漆宾说,社会中确实存在比较功利的就业观,但钱不是唯一标准,来到广元,他的工资也降低了三分之一。分段漆宾相信,“在怀疑的时代需要信仰”,正在经历经济社会成长期的广元,有着强烈的开放和合作意愿,让他这样的人有机会参与到历史的进程中。“与其说我们选择了广元,不如说是时代选择了我们。”

“引进人才,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政绩观的转变。”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党建专家表示,毕竟人才的作用在短时间内不容易发挥出来,这需要地方党委政府更关注一座城市在未来的表现。“但大量的人才引进也会打破当地的人事任免格局,这需要观念和制度的进一步开放。”

猜你喜欢
广元市广元博士
广元八二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广元市通联站
制冷博士来帮忙
农村危旧房改造助力脱贫攻坚实践的几点思考——以广元市朝天区农村危旧房改造为例
神奇博士感冒了
“广元是哪个省的?已转疯,广元人顶起!”——看广元日报如何玩转微信号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
博士蚊
古风·关爱留守儿童
广元市推广核桃产业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