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河北省国际物流体系重构的研究

2016-12-07 09:31赵海越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6年4期
关键词:重构港口河北省

李 南,赵海越,龙 和

LI Nan, ZHAO Hai-yue, LONG He

(华北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School of Economics,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063000, Hebei, China)

“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河北省国际物流体系重构的研究

李 南,赵海越,龙 和

LI Nan, ZHAO Hai-yue, LONG He

(华北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School of Economics,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063000, Hebei, China)

河北省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渤海湾衔接的节点地区,“一带一路”战略为河北省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平台和着力点。分析“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河北省国际物流体系的重构需求,提出河北省国际物流体系重构的目标是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强化国际经贸关系,形成稳定的贸易、投资预期,增加河北省的国际贸易体量和对相关要素的吸引力。最后从硬件和软件2个方面,提出河北省国际物流体系重构的方案。

“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国际贸易;河北

河北省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渤海湾衔接的节点地区,“一带一路”的海上战略支点也包括河北省沿海港口。河北省借助“一带一路”的战略框架,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助于全面提升开放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是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首要任务[1],因而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进河北省国际物流体系重构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河北省国际物流体系重构需求

2014 年底,河北省出台《关于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促进河北省开放发展的意见》,鼓励河北省钢铁、玻璃、水泥、光伏等产能相对过剩、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设厂。为此,河北省国际物流体系重构成为实践“一带一路”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它将为国际贸易投资提供先行便利,使得河北省更好地接入国际市场。

国际物流体系是河北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突破口,可以发挥基础性作用。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重构河北省国际物流体系,有利于实现物流通道多元化,有利于适应外贸地理方向的新变化,有利于化解河北省长期积存的市场接入障碍,有利于促成更多先进制造业在河北省的集聚。这将成为河北省构建海陆优势互补的跨境物流大通道的着力点,成为河北省塑造东西呼应、双向辐射的大开放格局的基本支撑,成为河北省更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步骤。因此,国际物流体系重构对河北省改善投资环境、吸纳产业转移、发展开放经济具有重要意义[2]。

河北省在地理特征上虽然是沿海省份,但幅员开阔和地形复杂为省内内陆腹地开展国际贸易造成很大阻力,外贸货物的境内运输成本偏高。尽管河北省已经拥有唐山、秦皇岛、黄骅3个亿吨大港,特别是唐山港货物吞吐量在 2014 年已经跃居世界第 5 位,但由于港口结构、功能等原因,河北省经贸发展与国际物流能力之间的关联度一直不大。因此,改善国际物流环境、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助于推动河北省的更多厂商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

2 “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河北省国际物流体系重构目标

2015 年,装载着太阳能光伏产品组件的首个中欧光伏班列抵达德国汉堡,预示着河北省面向欧洲的国际物流方式正在发生转变,以前出口到欧洲的光伏产品一般使用海运或者空运,如今在运输成本和速度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尤其是河北省的陆锁地区在地理位置上相对沿海城市不再具有明显劣势,随着向西的国际物流通道被打通,有望把河北省的内陆城市从市场后方推到前沿。2015 年全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开行中欧班列 815 列,同比增长165%,过去以沿海为物流重镇的格局正被打破。新兴的“一带一路”战略将为跨国供应链提供更多支持,有助于后发地区升级国际物流能力,释放经济潜力。

河北省作为我国扩大东西双向开放的重要中转地,工业基础坚实,地理优势凸显。河北省港口可以作为新旧2条亚欧大陆桥的东端起点,是大陆桥陆海衔接点,是东北亚地区经亚欧大陆桥进入中亚与欧洲市场的重要选择。河北省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拥有各种运输方式并存的现代国际物流网络,具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扎实基础。在河北省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中,既要东向出海,又要西向拓展。向西畅达中亚和欧洲,构筑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陆上通道;向东首先指向东北亚及东南亚国家,融入“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强化国际经贸关系,形成稳定的贸易、投资预期,增加河北省的国际贸易体量和对相关要素的吸引力。

河北省国际物流体系重构的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河北省的沿海3市属于海岸地区,8 个内陆城市属于陆锁地区;外贸产品可以根据商品特性和主要目标市场的地理方位,在传统的东向海运通道和新兴的西向陆路通道 (含已有通道和规划通道) 之间做出适宜的选择,缩短物流时间,降低物流成本。位于沿海的河北省门户港口应以成为“一带一路”北方桥头堡为目标[3],发挥多种机遇叠加优势,建设一批原油、液化天然气、汽车滚装等专业码头,打造临港贸易平台,将以河北省沿海港口为桥头堡的亚欧通道打造成为贯通东西的国际贸易黄金走廊。

图1 河北省国际物流体系重构的整体框架

3 “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河北省国际物流体系重构方案

河北省国际物流体系重构应与“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东西双向开放的战略布局相匹配,打造多元、灵活、便捷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提高物流节点的整体效能。通过硬件和软件重构,保证国际物流体系的全天候能力,吸引投资和产业集聚。

3.1 硬件重构

(1)构建多元化的亚欧贸易铁路运输通道。目前的亚欧贸易铁路运输通道主要有2条,即经由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北通道和始于我国东部港口的新亚欧大陆桥[4],我国各个地区大都基于各自区位来选择使用。例如,东北地区往往选择使用北通道,而从重庆始发的“渝新欧”集装箱班列则经由新亚欧大陆桥。2014 年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集装箱运量达到 84 万 TEU,其中俄中贸易占据一半份额。俄罗斯铁路部门准备到 2020 年前投资 60 亿美元,以使全程运行时间缩减至 8 d,每天的行程达到1200 km (目前为 900 km/d)[5]。我国东部港口的新亚欧大陆桥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通以来,运量一直不大,1995 年为 257 TEU,2013 年为 6 600 TEU,2014 年达到1万 TEU。

新亚欧大陆桥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高昂的跨境铁路运费,过长的中转时间,繁复的手续文本,跨西伯利亚铁路和经由苏伊士运河的海洋运输的竞争[6]。尽管目前的亚欧贸易中通过铁路走廊运输的份额还很低,但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该路线的增长前景看好,其在未来数十年会出现强劲增长。河北省国际贸易商品可以选择阿拉山口、二连浩特或满洲里为进出境口岸,对亚欧贸易的2大铁路运输通道可以综合评判、灵活使用、动态选择,构建多元化铁路物流方案。目前国内各地到欧洲的铁路集装箱班列大多刚起步,数量规模还小,相对固定的经营格局和腹地范围尚未形成,作为后发力量的河北省应积极对接中国铁路总公司、中铁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和相关铁路局,协调补贴方案,尽快启动开行常态化的中欧铁路集装箱班列。

(2)更多采用环境友好的港口集疏运方式。在河北省国际物流体系重构的硬件安排中,还应尽量调整优化沿海港口的集疏运结构。公路运输在港区内部及周边引发大量交通拥堵,产生了大量负外部性,特别是在河北省港口吞吐量结构中,煤炭、铁矿石、焦炭等干散货是主导货种,容易飘洒和漫溢;而且采用公路进行长距离集疏运,也不符合运输方式组合选择的技术经济规律。如果能把集疏运分散到铁路、水运等其他环境友好的运输方式,与港口相关的道路拥挤便会有效缓解。国外很多港口都确定了将腹地交通迁移至铁路等公路以外的其他方式的战略目标。洛杉矶港务局为进港车辆设定严格的环境标准,不满足环境要求的卡车不能进入港区;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港口当局与码头运营商签订的特许经营协议中,如在鹿特丹港最新的集装箱码头特许经营协议中,明确要求集疏运体系中各运输方式的比例及奖惩机制。2014 年欧洲主要港口集疏运方式比例如图2所示[5],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欧洲领军港口充分利用了各自的地理条件,较大幅度地依托了最具环境友好性的内河水运方式,而汉堡、不来梅等德国港口则在海铁联运方面占据优势,其他欧洲港口也都在设法降低公路集疏运比例。

(3)推动物流走廊的跨境互联互通。河北省应加快研究建设无缝跨境衔接的国际物流走廊,重点把握物流基础设施的骨干通道和节点,打通缺失区段,畅通瓶颈区段,提升物流通达能力,完善贸易便利化条件,为进出口商品提供性价比更高的物流大通道;整合沿海港口资源、海铁联运体系和全程物流优势,联通欧洲和东北亚市场;统筹物流园区建设,推动各级各类对外开放口岸及内陆无水港的协调发展;与大型物流快递公司合作,建立高效快捷的分拨体系;利用曹妃甸综合保税区、石家庄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平台环境,设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商品集散中心和直销中心。

3.2 软件重构

为强化河北省的物流互联互通能力,除了升级硬件基础设施,还有很多软件需求,应通过建立可靠的制度框架和改革措施,增强河北省国际物流体系的运作效率、可预测性和透明度,推动国际贸易的便利化。软件重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强化对物流基础设施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估。由于利益相关方的广泛性、公共决策过程的复杂性、环境评价和技术经济评价等的严格要求、人口密集区的土地可获得性等各种原因,物流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建设往往耗时较长。因此,河北省应在省域物流架构的大型项目建设方面尽早谋划设计,对拟建项目进行社会成本收益分析 (SCBA),妥善处理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商业循环两者之间长期聚焦与短期变化之间的关系,针对各种不确定性进行情景设定和风险分析。

(2)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信息技术层面,河北省需要应用更加自动化、更具引导性的物流管理系统。强化电子口岸系统、跨境电商平台及物流信息服务系统的功能,为外贸托运人提供先进的公共信息平台;开发或从国外引进卡车运输调度系统,使卡车每天在港区附近的活动趋于均衡,尽量避免集中到港,从而减轻港口及附近区域的道路拥堵。

图22014  年欧洲主要港口集疏运方式比例

(3)推动物流项目建设投融资改革。一方面,在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推动投融资改革,弥补河北省在私人资本利用方面的短板,通过建立 PPP公私伙伴关系,发挥公共部门和私人资本的组合力量及优势,充分利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机构作为重要的资金渠道。另一方面,河北省港口物流企业可以发挥自身在散货码头运营方面的优势,在“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投资布局散货码头,输出成熟人才和管理经验,捕捉海外市场动态,进而巩固业内领军地位[7]。

(4)促进利益相关方的共同行动。国际物流体系的重构需要依赖多级群体的共同参与,政府部门、领导厂商、跟随厂商和协会组织应该共同推动,学习借鉴国际经验,避免简单化的条块分割,例如港口当局也需要参与到相关的陆路运输管理中来。在河北省国际物流体系重构的整个范畴中,动员和吸引各方力量,协调投入和利益分配,强化目标匹配,夯实信任基础。

4 结束语

快速、高效、可靠的国际物流连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接入可以使经济活动低密度区更具吸引力[8]。“一带一路”是新形势下国家提出的重大战略,国内各地区都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融入“一带一路”的基础任务。河北省拥有3 亿 t 的大港,铁路公路网络密集交互,是我国北方综合交通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已经具备融入“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格局的扎实基础,但还需要打破原有时空界限观念,谋求实现更强的国际物流通达能力,更好地嵌入我国东西方双向开放的新框架。因此,既应强调国际通道的物理连接,又应关注制度性协调,通过硬件和软件的综合重构,塑造河北省国际物流体系的新图景。

[1] 谢泗薪,侯 蒙. “一带一路”战略架构下基于国际竞争力的物流发展模式创新[J]. 中国流通经济,2015,29(8):33-39. XIE Si-xin,HOU Meng. The Innovation of Logistics Development Pattern based o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Strategy[J]. 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2015,29 (8):33-39.

[2] Cali M,Farole T,Kunaka C,et al. Integrating Border Regions:Connectivity and Competitiveness in South Asia[R/OL]. Washington,DC:The World Bank,2014 [2015-10-20]. 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 handle/10986/19390.

[3] 刘国斌. “一带一路”基点之东北亚桥头堡群构建的战略研究[J]. 东北亚论坛,2015,24(2):93-102. LIU Guo-bin. The Strategic Research on Building the Northeast Asia Bridgehead Group of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J]. Northeast Asia Forum,2015,24(2):93-102.

[4] 于明言. 天津积极打造“一带一路”桥头堡研究[J]. 城市,2015(7):3-6. YU Ming-yan. Study on Tianjin Actively Building“One Belt and One Road”Bridgehead[J]. City,2015(7):3-6.

[5] Merk O,Notteboom T. Port Hinterland Connectivity[R]. Paris:The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Forum,OECD,2015.

[6] 张必清. 丝路经济带跨国物流通道的战略布局[J]. 开放导报,2014(6):49-53. ZHANG Bi-qing. On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Cross Border Logistics Route[J]. China Opening Journal,2014(6):49-53.

[7] 王育蕃. 河北港口集团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J]. 中国港口,2015(7):31-34.

[8] Brulhart M. The Spatial Effects of Trade Openness:A Survey[J].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2011,147(1):59-83.

责任编辑:刘 新

声 明

为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加强知识信息推广力度,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 ( 光盘版 ) 电子杂志社在 CNKI 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凡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即视为同意编辑部上述声明,由编辑部一次性给付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稿酬。

本刊编辑部

Study on Restructuring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 System in Hebei Province under Strategic Framework of “The Belt and Road”

Hebei province is the connection node between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in Bohai Gulf, and the strategy of “the Belt and Road” provides a more open platform and a strong point for Hebei.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tructuring demand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 system in Hebei under the strategic framework of “the Belt and Road”, 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objective is, through 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trade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the Belt and Road”, to promote trade and investment, increase international trade volume and gain attraction on relative factors in Hebei province. In the end, the paper puts forward program of restructuring international logistic system in Hebei province from aspects of both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the Belt and Road);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International Trade; Hebei

1003-1421(2016)04-0014-05

F259.22

B

10.16668/j.cnki.issn.1003-1421.2016.04.04

2015-10-26

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5YJ033);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项目(BJ2014082)

猜你喜欢
重构港口河北省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港口上的笑脸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