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生态选择与生态社会建设

2016-12-07 21:20王荣博谢震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文明绿色

王荣博+谢震

摘要:生态发展是党的绿色思想的集中体现。在十八大以来新的发展阶段,生态选择应该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始终。生态社会是整个社会有机体内部的和谐秩序的表现,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

关键词:生态发展生态选择生态社会建设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全党全民族的一次重要会议,报告中用45处字眼强调了“生态发展”的思想,是党的绿色思想的集中体现。在十八大以来新的发展阶段,“生态选择”应该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始终,并成为当前社会课题研究的重中之重。

生态环境在概念上不同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而生态环境则指建立在一定的依依相存的生态关系上的系统整体,强调的是系统性,整体性。换言之,某个生态部分被破坏就意味着生态环境整体的破坏。所以说,生态社会是一个全面协调和谐的社会,这与全面的和谐的小康社会是不谋而合的,生态社会是整个社会有机体内部的和谐秩序的表现。

一、全面“生态”观在党的发展思想中的“一脉相承”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实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十六大在“两个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则直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而党的十八大将其写进了党章,明确了其战略地位。

二、“生态社会”建设与绿色发展理念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这里的生态不应仅仅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去理解,而且应理解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党的建设与发展和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根本性指导思想。在这个意义上,生态就是科学发展。

为回应十八大以来新的时代命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那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技术落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的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大力进行生态技术、方法的创新。生态社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要求系统的各部门之间要协调发展,也不仅是城乡发展,城市与人和谐发展的问题。我国积极在国际区间内寻求区域合作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合作,以促进绿色增长和绿色世界的建设与进步,这就要求建设、绿色开放、共享的生态发展系统,在多渠道、多边积极开展环境技术方面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并做好普法宣传与公众意识的提升,与全世界人民共同应对生态问题。

事实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用生态思想统领党的建设与领导,就能保证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领导和科学执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优化党的建设理论和决策,并更大程度实现党员干部队伍的优化配置和纯洁性建设。“生态社会”也因此将是一个涵盖和党和国家的生活方方面面的社会。

三、生态选择,全面小康社会宏伟进程中的正确抉择

坚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是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建设有序和谐的自然系统;四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生态文明机制。”不难看出,生态发展是解决当前中国发展道路上诸多问题的根本思路。作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本身就包含着生态发展的思想。在小康社会建设中,资源极大浪费与缺乏,环境的恶化与不断破坏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做出争取的选择。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小康社会道路上的重要一环,农村问题也是解决全国性问题的关键。深刻看来,解决好农村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才是实现农民群众增产增收的根本途径。目前,农村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并不同步,相对来说,农村是工业化负面的一片净土。以最小的生态代价实现最大的农业利益是现在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最为重要的课题。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用大约5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一批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工程,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力争到下个世纪中叶,使全国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基本得到整治,适宜绿化的土地植树种草,“三化”草地基本得到恢复,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体系,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中华大地山川秀美。”

从目前来看,距离这个总体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国家非常广泛地建设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并尽可能地退耕还林,但是土地荒漠化仍呈非常明显扩大趋势。其次,城市扩建与周边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焦点是土地问题。其他如城市内涝问题特别突出,尤其在今年。但是依然有可喜的变化,城市绿化种植面积的数据是上升的,人们的生态意识也有所增强。

四、“美丽中国”目标如何实现——十八大以来生态社会建设的途径与方式

十八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当前生态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新一任总书记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必须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的家园。他认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当前的生态文明和生态社会的建设,应该进一步延续和发展十八大报告给出来的思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除此之外,我们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发展思路:

首先,坚持城乡协调、绿色发展。党在各个时期给出了不同阶段的生态文明与生态社会建设的方法与途径。十八大之前的胡锦涛同志所领导的党中央集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强调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要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科学发展观的着眼点主要还是经济方面,因此,发展的对象主要还是城市。当前,我国的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高度,上海、广州等城市都进入了巨型城市的行列,新兴城市也在不断建设与发展当中。但生态文明与生态社会建设,必须强调城市的绿色发展,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因为在本质上城市是农村生活功能的放大与程度的加深,城市本身也是自然系统的一个部分。正如习近平所指出,城市的发展必须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新农村建设也要尽可能地在保留原有的生态环境基础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不能照搬旧的城市建设方案,要注意保持乡村生活特点,在此前提下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寻找、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次,由政府提供生态产品,将生态环境纳入基本公共产品范畴。近两年出现的大面积雾霾天气以及城市内涝,导致城市居民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极其不满。客观上讲,城乡空气质量、水源质量等这些基本的环境质量,都是政府应该对居民进行提供并保证安全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当前各种社会生态文明的社会生态问题的出现,原因就在于地方政府理应纳入但并没有将其纳入基本公共产品范畴。对地方政府而言,良好的社会生态是其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必须把生态基本产品保障和提供纳入其财政支持、扶助的考量因素。习近平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再次,让生态富国惠及群众。在生态社会建设中,培养生态意识的重中之重是培养群众的生态意识。广大劳动群众是生产、生活的主体,生态产业和生态经济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实现真正为全面的系统的、从上到下的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关乎增收,提高生活水平的经济利益问题是群众关注的根本点,所以生态经济必须切实与增加广大劳动群众脱贫致富广泛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建设生态社会不仅是群众的目标,更是群众的动力,使其契合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宏伟目标。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文明绿色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对不文明说“不”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文明歌
追踪绿色的秘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树立发展信心 培育增长动力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