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打假《郎平的一封公开信》

2016-12-07 22:43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作伪郎平中国女排

2016年里约奥运会,郎平率领中国女排获得冠军,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郎平在2016年8月23日回国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却是发微博打假。

原来此前有一篇名为《郎平的一封公开信》的文章刷爆了微信朋友圈。这篇文章里写道:“没有国,哪有家?在离开祖国到美国的八年间,我什么都不是了……我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率领美国女排战胜中国女排,让祖国在家门口出丑。那时骂我是‘卖国贼的爱国者们,请你们现在不要又改口赞美我,我受之有愧。”对此,郎平在微博中公开辟谣,称文章完全是冒名杜撰的,并保留用法律手段追究此事的权利。

炮制郎平公开信有多低劣

严复说:“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但作伪并非华风之独专,而是所有国度、领域皆有的现象。比起这些作伪,炮制和冒充名人言论恐怕只能算是小儿科。然而,从炮制的郎平公开信的内容看来,已不只是小儿科的作伪。这封公开信中,很明显的指向就是否定职业精神、专业技能、行业规则。我们应该看到,为了提高一支队伍的水平,无论是提高队员的战术水平还是教练的指挥训练水平,进行国际交流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郎平只身到国外闯荡、留学、打球,执教美国队和意大利队,就不可能获得排球运动中一流的竞技技能和执教水准;如果郎平没有这样的基础并以国际化专业化的水准和标准以及科学的运作规律来执教中国女排,那么也不会带出今天的中国女排,并夺得里约奥运会冠军。

这种基本的因果关系不只是郎平、专业人员所知晓,更多的看客也是心知肚明。但是炮制的郎平公开信却要让郎平为其正确的选择忏悔和感到内心有愧,并进而否定被郎平和李娜等人所证明的更加职业化和符合竞技体育科学规律的人才培养和专业成功之路,这既是对郎平专业道路和成功的诋毁,也是一种颠倒是非,更有可能对公众产生误导。炮制郎平公开信,是把灵魂抵押给魔鬼。这当然是个人的选择,但最无耻的是,还要把公众拉下水,一齐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好在,不止是郎平,就是稍微知道一点事实真相和能够思考的人,也不会受到炮制的郎平公开信的蛊惑。

杜撰的公开信为何能广为流传

类似郎平公开信的伪作其实并不鲜见,属于低劣谣言的一种。但奇怪的是这类谣言传播量很大,却没人管。这类伪作产生的原因,有些是部分写手很无聊,有些是某些公众号之类的网络运营商为了求得点击量而率性炮制。反正读者好忽悠,又不会得罪某些官员或公权力机关,他们便可以无所顾忌。然后,他们以此成名,赚取暴利,又可以变成“成功学”导师,进一步令自己的造假行为增值。

一个社会价值观混乱,正气不立,规矩废弛,自是邪气丛生,任由假冒伪劣作恶与蛊惑人心。更狼狈的是不少民众因此失去基本的判断能力,变得容易盲从与轻信。最可笑的是骗子时时还可以变成一些人膜拜的对象。特别是那些借着“爱国主义”之类大旗的胡编乱造者,不但获得大量“脑残粉”,而且还得到某些官员的欣赏,给他们荣誉与地位,令他们拥有更大的平台招摇撞骗,恶心公众。真实,辨别真伪也不是很难的事,注意事实、逻辑、义理、文风之间的内存关系,就很容易识别。以《郎平的一封公开信》伪作为例,“要问我最恨谁?先恨冷血万恶的资本主义美帝,再恨唯利是图的广东商人许家印”。这样的表述一看就不可能出自郎平之手。郎平在美国生活时间比较长,从未使用过此表达方式。她回国先执教恒大队,是许家印重金礼聘的结果,再执掌国家队,也与许家印促成有关。可有些盲信者就是对这类伪作精神亢奋,将自己的思考与判断能力交予那些骗子。希望大家在面对网络信息的时候,都能抱着更冷静审慎的态度去甄别以及传播。

猜你喜欢
作伪郎平中国女排
明清时期书法鉴藏中的作伪现象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中国女排:唯有拼搏,方能致远
郎平 希望中国体育注入更多科技动力
企业招聘中的面试作伪行为及其应对策略
请别叫郎平“女神”
宋代影青瓷作伪的现状调查
书画作伪
郎平,永远花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