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电梯维护能力的现状及分析

2016-12-08 08:27洪伟平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年20期
关键词:时数电梯数量

洪伟平

(厦门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福建 厦门 361000)

城市电梯维护能力的现状及分析

洪伟平

(厦门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福建 厦门 361000)

摘要:本文以城市电梯作为研究主题,探讨城市电梯维护能力方面的现状及相关问题。首先,根据我国城市发展的情况、电梯维护的情况简要说明了当前的现状;主要介绍了维护能力的需求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具体分析了年维护总需求工时数、维护成本、理想维保单位结构模型设计,以及数量、单价间的关系表达等。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初步分析引起更多的关注与更为广泛的交流,从而为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现状分析以及维护实践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参考。

城市;电梯;维护;现状

在现代化建设初步实现的当前阶段,我国的城市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尤其是体现在高层建筑方面,房地产业的巨大发展推动了电梯行业向着更为利好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电梯事故频发的问题,也使人们开始关注城市电梯维护能力方面的问题及相关因素;因此,应该借助这种讨论的良好风气与公共舆论的走向,认真分析城市电梯维护能力方面的相关问题,分析其当前现状及表现,通过细致的资源需求模型等更为科学的方法业提升维护水平与服务质量。以下就从这方面展开具体说明。

一、维护能力需求模型

对于城市电梯而言,总体的数量对于单位数量、规模有一定的限制、决定作用;因而要达到良好的发展,就需要对其进行比例上的合理配置,从而达到对其稳定性的控制,完成提高维护能力的目标。通常而言,不同的电梯生产厂家会配备有相应的售后服务团队,解决遇到的问题,各应用单位也会出资为其维护给予一定的支持,以解决后续的应用中,电梯所面临的运行问题;有利于电梯企业的发展,有利于用户口碑的维持;在维护能力需求模型之中,包括年维护总需求工时数、维护成本、理想维护单位的结构模型设计问题。

二、城市电梯维护能力现状分析

从当前情况看,事故频发表明了维护能力不足,现状不容乐观;而从具体方面分析。

1.从年维护总需求工时数方面分析

首先,对于电梯的维护保养有两种方式,分别是日常性的维护保养、故障的应急维修处理;以我国制定的相关管理维护保养规则等,通常将前一种方式按照月份、季度、年份进行划分,通常有半月、每季度、半年、1年的时间划分标准;一般的统计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一个城市内,单台电梯维护总需求工时分别如下(均为平均值):

以15d为例,2h-10层;每增加10层,时间增加1h;即,10层的楼层中,电梯半月维护工时为2h,20层为3h,30层为4h,以此类推;而在维护工作量方面,以15min/台进行统计时的计入。

2.从成本方面分析

首先,在城市电梯维护成本方面,采用的是会计学算法,即通过本本量利关系进行公式转化,从而得到维护保养单位-电梯数量间的关系式;设Q为数量、P为单价、Cv单位为变动成本(包括人工费、耗材费、辅助费,均按单台计算)、VF为年固定成本(包括行政、办公、折旧、保险、税、租金、职工教育等费用)、M为税后利润、t为所得税率;则可以得到关系公式:

其次,根据同样的原理、思路、方法,可以对其盈亏临界点上的关系式进行具体表达,比如,以21层作为平均值,那么,单台电梯维护下的年工时数则为T总=T1+T2=176h(其中,T1=24×3,T2=4×8+2×16+1×24+4× 4)。那么,得到的单位电梯维修保养人员的年工时数就等于8×250×0.98,所以,其工时数总计为1960h;而电梯台数,则可以通过工时数与年工时数的比例来计算,即为11.4台;以此类推,进一步可以得到年单位变动成本为3753元。因此,维护成本-维护数量间的关系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单价确定,维修数量会随着固定成本进行几何数增长;另一个关系是,在拐点范围内(本次研究为4200~4800),单位会增长12.5%之多,数量则会相应下降57%,根据这个范围,明显可以得到其后关系向着平稳方向发展,所以,相对来看,在拐点处单价比较合理,也是最低价。

3.理想型的结构模型设计

在构建城市电梯维修保养单位的结构模型时,需要对其最佳状态进行描述,也就是说,要通过对理想维保单位的结构模型设计的分析来实现对需求-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确定。

首先,对需要进行考虑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比如,在国家制定的相关规则中,应该对其维护方式及相关要求进行具体的理解,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实践操作;还应该以半月类型的划分作为其维保单位的基础,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于T2的工时数进行一些调整,通常以减少工时数居多,这方面需要与维修保养实践经验相结合,因此,要对当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并选择合理的工时数,一般情况下的调研结果显示28h较为合理,可在其范围内适当调整;因而总的工时数就会变为100h,而台数为19.6台,成本则为2500元。

比如,在电梯维护行业,服务性最为突出,但有其自身的显著特征,比如,专业技术、危险系数、资格准入等,要求非常严格;相对而言,管理费用自然会随其技术特点而增加,建议对年固定成本进行必要的维持,选择合理的成本控制;在我国,中小型的维保单位平均成本控制范围约在30~50万元范围内,而较大类型的单位则需要将其控制在100~150万元范围。

再如,电梯的构成虽然从结构上看相对简单,但是构成其完整运行的各个部件相对复杂,而且技术含量较高,价格因此而居高不下;所以,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内若包括此类备用品的成本,那么会造成不科学的计算;因此,需要对其总体的零件更换成本进行一系列地调查,找到其估价范围,从而再将其平均值计入变动成本,此时的合理性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相对比较科学,而且对于那么在50元以上的成本计入,应该放在变动成本之外,按照配套服务进行具体地考虑;在我国50元以下的零件总数目更换价格约在300~600元范围内,因而建议选择平均值时,考虑450元左右的估值。

再如,对于税后利润,则应该以15%进行计算,从统计的数据来看,所得税的税率多在7%~8%范围内。

其次,根据以上各种因素的考量,就可以按照综合方法得到其关系表达式,具体是0.838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其单位数-规模进行合理性的明确规定,因为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以市场为主,会受到“客户就是上帝”这一基本的市场经济消费原则所指引,从而提升信任度,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第三,提供几点确定关系的原则,一个是“二八法则”,即按照意大利经济学家帕雷托的理论,对大规模单位数进行确定,用公式表达即M,=0.15×Q×P,代数相应数值就可以算出范围性的估值,本次选择800~1100、4800~5400范围,就可以计算出其利润约在57.8~89.1万元的范围内,较为合理;而人员数量则在40.8~56.1人范围内较为科学;但对于中小型规模单位的年税后利润估值与人数配备数量,则需要进行区分,此不赘述。

结语

总之,随着对电梯事故的后续处理与反思,也增加了人们的防护意识;但整体上看,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拥有电梯的数量,对其维护组织的规模、方法、效率等具有一定的决定能力,因此,要提升这方面的水平与服务质量,应该先对其数量进行一个具体的统计调查,然后,按照分布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人员组织、工作安排、岗位设置等;另外,对于电梯维护的现状分析应该建立在科学的算法的基础上,切忌盲目采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进行粗略运算,而应该积极利用数量、单价间的具体关联来合理组织,提升服务质量。

[1]陈钧,刘接胜.电梯检验中易被忽视的问题分析与探讨[J].机电信息,2016(6):234.

TU857

A

猜你喜欢
时数电梯数量
自然冷却节能潜力的修正度时数评价方法
统一数量再比较
DEM空间尺度对可照时数模拟结果的影响——以浙江省仙居县为例*
被困电梯以后
基于DEM的山西省可照时数空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