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MSCT表现

2016-12-08 02:33魏秀红吴书宁王锡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冠县胸膜胸部

魏秀红,吴书宁,王锡明

(1.山东省冠县中心医院a CT室,b放射科,山东 冠县 252500;2.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021)

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MSCT表现

魏秀红1a,吴书宁1b,王锡明2

(1.山东省冠县中心医院a CT室,b放射科,山东 冠县 252500;2.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021)

目的:探讨MSCT对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MSCT表现。结果:18例中,病灶位于纵隔7例(38.9%),胸膜6例(33.3%),右心膈角2例(11.1%),胸壁3例(16.7%)。8例平扫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1例见环形钙化;增强扫描8例呈典型的斑片样、地图样强化,内见血管飘逸征,2例呈环形强化,4例呈轻度强化,3例呈不均质强化,1例有胸膜转移。结论:胸部孤立性纤维瘤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易与胸部良恶性肿瘤混淆,确诊仍依据病理及免疫组化。

胸部肿瘤;孤立性纤维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孤立性纤维瘤是起源于间叶组织(树突状间质细胞)的罕见肿瘤,1931年由Klemperer和Rabin首先命名,曾被命名为孤立性纤维间皮瘤、胸膜下纤维瘤和局限性纤维瘤等,2013年WHO重新分类孤立性纤维瘤属于纤维母细胞瘤肌纤维母细胞肿瘤中的良性肿瘤中间性纤维瘤(偶见转移性)[1-2]。全身各部位均可发生,但胸部孤立性纤维瘤无特异性,易与其他胸部良恶性肿瘤混淆。笔者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及冠县中心医院就诊的胸部孤立性纤维瘤患者18例,并对其MSCT表现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8例中,男11例,女7例(男女之比1.6∶1);年龄25~74岁,平均41岁。14例查体发现,无临床临床症状,胸痛1例,咳嗽、咳痰3例。

1.2 仪器与方法CT采用Siemens 128 GE 64排Lightspeed VCT。扫描参数:120 kV,160 mAs,矩阵512×512,层厚3.0 mm,螺距1.0。图像重建层厚3.0 mm,重建层距2.5 mm。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 mgI/mL),剂量1.5 mL/kg体质量,流率3 mL/s。

2 结果

18例中,位于纵隔7例(男4例,女3例),胸膜6例(男4例,女2例),右心膈角2例(均为男性),胸壁3例(均为男性)。病灶体积最大25 cm×20 cm× 15 cm,最小2.8 cm×3.1 cm×2.0 cm,平均直径6.5 cm。纵隔孤立性纤维瘤,呈肿块状(图1),6例与纵隔呈宽基底相连,1例呈锐角相连;胸膜孤立性纤维瘤,形态不规则,呈结节状改变,均与胸膜广基底相连(图2);心隔角孤立性纤维瘤,呈类圆形(图3);胸壁孤立性纤维瘤,1例呈与胸壁呈锐角相连,2例呈宽基底相连,形态不规则(图4)。10例纵隔及胸膜肿块密度均欠均匀,8例平扫呈软组织密度灶,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典型斑片样、地图样强化,内见血管飘逸征(图1,4),2例呈环形强化(图2),4例轻度强化,3例不均质强化。18例均未见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仅1例有胸膜转移。

3 讨论

3.1 临床与病理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间质性、罕

见的梭形细胞肿瘤,起源于树突状细胞。胸部孤立性纤维瘤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查体时发现,本组14例查体时检出。文献[3]报道,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较多见于青壮年及老年人,且无性别差异,本组年龄25~74岁(平均41岁),与文献[3]报道相符;本组男性略多于女性(男女比率1.6∶1),可能与例数较少有关。孤立性纤维瘤起源于树突状细胞肿瘤,一般瘤细胞排列较致密,有的区域排列疏松,有的瘤细胞具有轻度异型性,有的具有黏液样变,还可出现出血、坏死等,肿瘤血管较丰富,血管腔扩张,管壁玻璃样变性。免疫组化Vimentin+,CD34+,BcL-2+,CD99+,Ki-67 6%,CR+(灶性)。

3.2 CT表现文献[4]报道,胸部孤立性纤维瘤多位于胸膜,多与胸膜呈宽基底相连。本组5例与相邻胸膜宽基底相连,且形态不规则,呈结节状改变;1例向胸腔内突出,与胸膜呈锐角相连。心膈角孤立性纤维瘤未见报道,胸壁的报道也很少,本组3例。孤立性纤维瘤一般表现为密度均质性软组织肿块影,因瘤体内常含有丰富的纤维组织、透明样变性、黏液样变性等,可见囊性变或出血等改变,因此CT表现为密度不均质。本组纵隔及胸膜肿块密度均欠均匀,7例平扫呈软组织密度灶,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典型的斑片样、条索状、地图样强化,动脉期内见血管飘逸征,呈快进慢出特点,2例呈环形强化,其1例内含条状脂性密度,4例呈轻度强化,内见低密度坏死区,1例见点状、条状、环形钙化灶,3例呈不均质强化。2013年WHO分类中将孤立性纤维瘤归属为纤维母细胞瘤中良性肿瘤中的间性纤维瘤,偶见转移。本组18例均未见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仅1例胸膜有转移。孤立性纤维瘤发生于胸壁,一般不会破坏邻近的骨质,可见占位性改变,表现为局部肋间隙增宽。当瘤体较大时,可出现受压骨质吸收改变。

3.3 鉴别诊断[5-7]①纵隔内畸胎瘤:最突出的特点是肿瘤内含有多种密度不同的组织成分,多含水、脂肪组织或脂质成分、形态不同的钙化或骨化(斑点状、斑块状、蛋壳状、枝形骨或牙齿)及软组织成分,而孤立性纤维瘤一般无脂性密度灶,钙化较少见;②胸膜间皮瘤:多见于老年男性,常有石棉接触史,影像学上多以胸膜多发结节及胸腔积液为特征,而孤立性纤维瘤多为单发性,很少出现胸腔积液;③神经源性肿瘤:可起源于纵隔及肋间神经,多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呈轻中度不均匀性强化,与孤立性纤维瘤鉴别困难;④肺癌:一般有咳嗽、咳痰,咯血等,呈分叶状,可见晕征及毛刺,而突向胸腔的孤立性纤维瘤多形态规整,无毛刺等。

总之,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相对较少见,无特殊临床表现,影像学有一定的征象,而无特异性表现,明确诊断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

图1男,50岁。无诱因出现突发胸部持续性钝痛、胸闷4 d,活动后加重。左前上纵隔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内见血管飘逸征图2男,25岁,发现纵隔占位性病变1 d。右侧纵隔胸膜见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呈环状强化图3男,45岁,查体发现右肺占位性病变。右侧心膈角区见椭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与纵隔胸膜呈锐角相连图4女,67岁,胸片左下肺占位性病变。左侧胸壁见椭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呈地图样改变,内可见血管飘逸征

[1]杨晓锋,吴凡,方春.孤立性纤维瘤的多层螺旋CT征象及病理特征[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9):710-714.

[2]邓元,刘希,张学斌,等.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39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0,26(4):451-455.

[3]陈小平,沈东挥,邹松.孤立性纤维瘤的CT、MR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1):87-89.

[4]梁辉清,关玉宝,曾庆思,等.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与病理特征[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0(7):499-501.

[5]Dedrick CG,Mcloud TC,Shepard JA,et al.Computed tomography of localized pleural mesothelioma[J].AJR Am J Roentgenol,1985,144:275-280.

[6]蒋光仲,范淼.腹部及盆腔孤立性纤维瘤的CT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1):127-129.

[7]张智.胸部孤立性纤维瘤诊治分析(附3例报道)[J].重庆医学,2013,42(5):597-598.

2016-05-31)

10.3969/j.issn.1672-0512.2016.06.026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1571672)。

吴书宁,E-mail:504991727@qq.com。

猜你喜欢
冠县胸膜胸部
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病毒性肺炎流行期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2例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灵芝,冠县的富民之苗
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航空梦想的摇篮——山东省聊城市冠县第一中学
胸部Castleman病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