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带孩子 有问题能“提意见”吗

2016-12-08 07:17高晓林
乐活老年 2016年5期
关键词:隔代育儿婆婆

文/高晓林

老人带孩子 有问题能“提意见”吗

文/高晓林

中国城市隔代育儿比例不断攀升,上海已达88.9%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在公园广场还是大街小巷,老人和孩子在一起总是一道风景。越来越忙碌的年轻父母们把孩子交给了自己的父母,祖辈们承担起了更多对孙辈教养的职责。据上海市社科院的一项近期研究显示,城市隔代育儿比例不断攀升,上海已达到88.9%。

年轻父母们在感受亲情支持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要面对隔代育儿的种种问题。那么“隔代教育”产生的分歧要如何解决呢?老人带孩子,有问题能“提意见”吗?

生活琐事上不必较真

佳佳/28岁/教师

儿子刚出生两个月,我就和婆婆因为穿多穿少的问题意见不统一。我学到的育儿知识是孩子不怕饥和寒,尤其是男孩,凉点无所谓,但婆婆觉得哪怕是夏天,孩子中午睡觉也必须盖毛巾被。儿子是5月出生的,两个月后正好是三伏天,每天孩子睡醒了都满身是汗,小脸通红,还起了痱子,而且不管我觉得天多热,婆婆也不让开空调。和她沟通过一次,老太太说她养了三个孩子,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也确实没办法了,再说下去只能吵架了。

可是孩子热啊,于是只要我在家,每当中午等他们都睡了,我就悄悄潜入老太太和儿子睡午觉的卧室,趴在床下边,把儿子的毛巾被拉下来,假装是他自己蹬开的,然后爬出去,怕走路有声,爬来爬去感觉就像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似的。

本以为这样做大功告成了,让婆婆觉得孩子自己感觉热,就不再给他盖东西了。没想到两天后我就发现,不过几分钟之后,儿子的毛巾被又原封不动地回到原位。后来经过几天的观察才知道,婆婆每天都睡不踏实,一会儿起来看一趟,尤其这几天孩子毛巾被盖得不好,老太太总起来观察。

意识到婆婆会知道我的行为之后,我心里非常不舒服。可转念一想,老人家也不容易啊,都60多岁了,连个午觉都睡不踏实,我这是何必呢?心想多盖就盖吧,反正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从此,我总给自己吃定心丸:她是孩子亲奶奶,肯定出发点是好的。

其实,我们当子女的必须搞明白,带孩子不是老人必须要做的事,帮忙那就叫“情分”,人家来帮忙了,我们只有说“谢谢”的份,否则就自己花钱雇人带。这事一想明白了,小小不言的事过去就过去了,孩子吃啥、穿啥要不就自己管,要不就接受老人那套,否则就是自寻烦恼。

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大树妈/公务员/32岁

我自己脑补了一下当天的情况。

那天孩子爷爷带他出去玩,到了小区健身器材区,儿子比较淘,从滑梯底下往上爬,上面另一个孩子不知道情况直接就滑下来了,结果他们俩一起滚了下来,儿子当时头就磕了个大包而且迅速变紫变大起来,就在爷爷心疼地抱着他时,我赶到了,面对当时的情境,我脑袋一热就大声地喊道:“爸,您是怎么带孩子的,怎么也不盯着点啊,摔成这样,摔坏了怎么办,谁负责?”公公一声不发,一脸委屈,闷头抽起了烟。

回到家后,我一直在和婆婆抱怨公公,而且情绪很激动。晚上我给我妈打电话陈述了情况,我妈劝我说:“没有老人帮带孩子不尽心的,孩子磕一下碰一下都是避免不了的,你这光抱怨除了加剧矛盾,能解决啥问题?你公公那是脾气好,如果遇到一个脾气暴的,你们就闹僵了也于事无补。”

冷静下来后,我晚上躺在床上一直在想白天的事。的确,我自己带孩子也不是万无一失,而且我这样抱怨下去也会让孩子学会出了问题找别人的毛病,我应该做的是告诉他们如何学会避免发生同样的事情,既然把孩子交给老人了,就要放一百个心,相信老人回报的一定是更加百分之百的爱。

第二天,我让儿子自己讲述整个事件的过程,找到自己为什么磕碰的原因,下次注意,顺带还补充了些真发生危险后急救的措施和小常识。对于公公,以后每逢他带孩子出去,我都会多说一句:“爸,这孩子太淘了,您多盯着点,辛苦啦。”

其实对待老人家很简单,做事别总是抱怨,给他们留些情面,也别把责任都推给老人,毕竟孩子是咱们自己的,有事没事都应该多从自己着手想问题。

提建议之前先称赞和肯定

可儿/教师/35岁

女儿有段时间一进屋就打开电视,无论做什么事,也不管看不看,电视总是开着。其实,这事的根源是婆婆,我在之前就发现她老人家有这个习惯,总是开着电视干活。

于是我在假装不经意时和婆婆提过几次,但婆婆都说是女儿自己要求看的,劝过几次,也没啥效果,而且有时不让开电视就哭。我知道电视画面对小孩子是有魔力的,但这样下去会有很多问题,于是就和婆婆约定,孩子一旦吃饭看电视,就发微信给我,我来和她说。这样,首先减少了我和婆婆之间的抱怨,又增加了我和女儿之间的有效沟通。

接下来,每天晚上孩子睡觉后,在婆婆和我说当天孩子的状况时,我都会先说:“妈,孩子最近不错,您还是很会教育的,今天她只看了一个动画片就主动闭了电视。”然后我再说:“另外有个事情还得麻烦您,最近幼儿园老师总说她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我看书时发现专家说孩子吃饭、玩玩具时开电视非常影响注意力,您监督得很到位,但一个习惯的养成最少得21天,您还得继续帮我监督,及时发微信给我啊。”

教育孩子本来就是家长的责任,交给老人,给他们添了麻烦,所以凡事只能商量,并且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说出来,作为小辈总去指点老人怎么做是一件让他们难为情的事情。指责老人,也许这件事情会暂时解决,但是老人家心里总是会不舒服会有芥蒂,甚至出现一些负面情绪在其他事情上爆发出来,这样肯定不好。

先肯定老人,再提意见和建议,让老人能够心情愉快地带孩子,受益的是我们。心里想着这些来处理事情,就不会有太大问题。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不是一方的意愿,而是两方的协商。

来学习正确心态:

1.限于经济、社会保障措施不完善等原因,很多孩子都由老人帮助带,老人愿意舍弃自己的时间和自由来帮忙,要感恩。

2.科学育儿不是要遵照各种条条框框一成不变,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灵活处理也很重要;“传统”也有传统的智慧,二者并不完全冲突。

3.老人的方式方法也许不容易被改变,很多非原则性问题也并不一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父母是育儿的主要责任人,取得孩子的信任,在孩子面前有说服力,孩子自然会更多地受到父母积极的引导和影响。

4.非原则问题不一定要坚持,为人父母要放松,对孩子来说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妥善处理分歧和矛盾的父母,比起一些小细节来,对孩子的积极作用更大。

猜你喜欢
隔代育儿婆婆
偷偷摸摸育儿
“隔代亲”与文化传承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别把婆婆当成妈
你把孩子的教育失败归咎于“隔代教育”,爷爷奶奶不背这个锅!
献给婆婆
育儿神器
隔代教育为何总“两头不讨好”
育儿Q&A
育儿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