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误区

2016-12-08 07:17胡中惠
乐活老年 2016年5期
关键词:孙楠崔健写诗

胡中惠

完美的误区

胡中惠

电视里看崔健与孙楠在娱乐节目中“掐架”,皆和颜悦色,但暗蓄杀机。崔健的观点是:一看到完美的作品就烦,优秀的作品都是有缺陷的;孙楠虽王顾左右而言他,还是认为艺术当然要追求完美。矛盾虽然在刘欢的调和下在笑声中和解,但就中的争论让我沉思良久。

完美的东西在某些领域是不存在的,比如说中国书法。中国书法经典作品中的行书三帖,都是不完美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有勾勾抹抹,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有言不及义之处,苏东坡的《黄山寒食帖》字一会大一会小,显然是跟着感觉走。可是,恰恰是这些个不完美,构成了作品的鲜活与真实,成就了大完美。反之,《三希堂法帖》中很多作品,经过工匠们的认真修理后,虽然很完整,但给人的感觉,往好说像韩国的娱乐明星,美则美矣,总不像邻家小妹那样温婉可人;往不好说像纸扎的美人,没有血肉与神韵,不缺少什么又缺少很多。

但有些领域又是可以追求完美的,比如传统诗词写作。这可能与生产流程有关。诗词写作可以在不断地修改中完成,“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的很多作品应当说是很完美的,宋代的王安石曾经作过试验,将其一首诗的一个字捂上让大家重填,结果大家填毕都没有杜甫的原作妥帖———完美的东西一旦形成不能破坏。需要提及的是,初学诗词写作或是写了一段时间之后,也像杜甫那样“新诗改罢自长吟”,也像卢延让那样“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可是却达不到理想的境界,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多,走进完美的误区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作品的反复修改是必须的,然而据我观察,一些朋友(包括我)在不断修改作品的时候,常常忘记写诗填词过程中很多根本的东西。暂且将我们都熟悉的“和氏璧”的故事作比,卞和发现这块好东西,是因为发现它具备作为宝玉的生命特征。优秀的东西是有生命感的,有生命感的东西才是我们追求的东西。写诗也是有生命特征的,要表现情感,要表现思想,要对事物通过形象表达自我的感悟。如今,从事传统诗词写作的人越来越多,可是,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却越来越少。在我们看来,这些作品没有毛病啊,什么平水韵,什么起承转合,什么适当用典,什么尾句升华,都做到了,可就是不能牵动人们那根柔软的神经。这与女人照模特买衣服有异曲同工之憾。鲁迅先生说,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可以将这句话借用来说说诗词写作:不要怕有毛病,就怕没内容,还是先把东西写出人味来,然后再求其他。不是不可以完美,但不能将完整误认为完美。在一首诗中,哪怕有一个新鲜的句子让人眼前一亮,在我看就算成功了,因为它是活的,因为它是你的,这样的东西多了,距离完美也就不远了。

猜你喜欢
孙楠崔健写诗
Analysis of non-uniform hetero-gate-dielectric dual-material control gate TFET for suppressing ambipolar nature and improving radio-frequency performance∗
学写诗
小鸟写诗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这个暑假,写诗吧!
三十年后,死不回头
孙楠 乐在其中
他,崔健
孙楠买红妹“夺子大战”另有隐情
崔健:沈阳个唱点评春节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