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当代美术三十年历程看西方美术思潮对中国美术的影响

2016-12-08 11:12伍华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西方思潮中国

伍华

摘要:本文从近现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入手,以中国美术近三十年的发展史为切入点,着重剖析了西方美学东渐对中国的文学艺术界产生的浩大影响。使得众多美术工作者开始思考并探索,如何能让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美术能与时俱进,融入国际主流文化的大潮,能让世界更好的理解和欣赏中国美术之美。

关键词:中国;美术;西方;思潮

早在上世纪,中国就已经开始尝试着将西方美术思潮中的一些理念引入到中国美术的创作中来。在这个艰辛又曲折的求索过程中,诞生了不少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美术大师,他们在美术史上立起了一座座里程碑,并给后来者留下了一些具有颠覆性的美学理念,而这些突破和革新都不得不归结为是西方美术思潮对中国传统美术的冲击和影响。

西方美术思潮对中国传统美术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由表及里渗透式的,影响广且深。这具体的体现在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篆刻、雕塑、建筑以及其他的工艺造型美术等,尤其是绘画领域尤甚。例如当代的吴冠中、黄永玉、范曾、陈丹青等中国著名画家,他们中晚期的作品都能淋漓尽致的反映出中国当代美术这近三十年来受到的西方美术思潮的影响。以吴冠中的画作为例,早期受到大师林风眠的影响奠定了艺术基础,强调绘画的抽象之美、形式之美,抽象化的形态,东方化的格调。而林风眠则是20世纪融合中西的中国现代绘画的开创者,不拘泥于中国水墨传统的构图、用笔、用色等艺术形式上都对吴冠中艺术创作之路有重大的意义。曾有中国美术史论研究员认为吴冠中的绘画是最能集中反映中国当代美术面貌的东西方艺术汇合与杂交的各种特点。吴冠中作品的最大特点是从西方近现代美术思潮入手追求中西融合。从他八十年代中后期的那些代表作《周庄》、《春山新雨后》,九十年代以后的《荷花》、《榕树与海》,以及21世纪初创作的《村落》、《颐和园》等,均可以窥出近三十年中国美术尤其是绘画领域受西方美术思潮影响而逐步发生的变革。他的点线面体的形态和色彩在相当程度上成为艺术家抒发情感的有效手段,并最终为现代抽象艺术开辟了道路。

那么回顾一下吴冠中的艺术之路,除了受到他先师林风眠的美学思想影响之外,具体还受到了哪些西方美术思潮的影响呢?当初吴冠中留学海外后,对梵高、塞尚的作品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并执热于印象派绚斓的色彩。古希腊的雕刻、米开朗基罗、安格尔的绘画、莫迪里安尼、马帝斯的作品都给了他一定的艺术积累和影响。吴冠中认为,对于西方美术从古典到现代的嬗变,其精髓在于视觉经验的新颖性、艺术感觉的敏锐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抽象形式的共通性,这些都是来西天值得一取的真经。

西方美术思潮除了给中国传统绘画带来了变革,那么再看看近三十年中国的建筑发展,这种变革也显得尤为突出。中国延续了千年的传统建筑制式早在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之前,通过传教士就已然带入了中国本土,加之清末接二连三的战败割地,租界这个词在中国的政治历时上由此诞生,殖民文化随之在中国扎根,西方建筑则以殖民地建筑的形式入场。但近三十年的中国跟那个年代不一样,上世纪末到21世纪初这正处于中国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的和平年代,整个国家的各个方面都处于国际重要地位,与世界其他各国的来往也更加密切,西方文化同中国文化的融合出现了新的巅峰,西方愈发的欢迎和重视同中国文化的交流,而中国的各领域也都悄然刮起了“欧美风”,在建筑上体现出国际化的多元与包容。西方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立体派、野兽派、风格派等均出现在近现代的中国建筑中,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现代主义建筑。

在雕刻领域,改革开放前所呈现的写实主义风格主要受法国和苏联的雕塑风格影响。而改革开放后近三十年中国雕塑、篆刻的发展更是愈发的呈现了逐渐西化的趋势,全面开始学习起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加之科技的进步、材料工艺的创新,都使得西方美术思潮对创作和制作时的影响变得更有实际操作性和可行性。雕刻作品从传统的具象变得愈发的抽象,通过精炼的点线面体去追求形态之外的灵魂与意念。中国在雕塑、篆刻领域对西方美术思潮的引进是从创作到审美这一完整的艺术活动进行的系统性引进,并在现当代及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成为中国雕塑创作和审美的主流样式。

从五四运动以后西方美术思潮的新思想和外来观念就源源不断的给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带来新鲜的血液和冲击。开始出现“现代设计”这一概念,从民间工艺到图案设计,从工艺美术到实用艺术,再到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等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道路。这也体现了中国的工艺美术从传统发展到现代都深深的打上了西方美术思潮的烙印。

总之,随着西方美术思潮对中国美术的影响逐年的加深,科技经济、生活水平等物质层面的不断提高,也使得人们精神审美需求不断提升,中国美术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这里指的不仅仅是艺术品的种类和数量,更重要的是艺术形态的多元化国际化发展。

猜你喜欢
西方思潮中国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