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的易学思想

2016-12-08 11:23何斓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异音宗白华骈文

何斓

摘要:《周易》为儒家群经之首,是《文心雕龙》论述骈文创作的重要哲学和美学根源。《文心雕龙》五十篇多有引证《周易》并运用其理到具体的创作中。刘勰推崇自然成对、迭用奇偶、绚丽而又趋于平淡的骈文,充分反映其易学思想,并以《周易》重象观念作为文章用典的深层理论依据。

关键词:文心雕龙;易学

骈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独有的一种文体,盛行于六朝时期。骈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骈偶对仗。骈偶作为汉语独有的一种表达方式,与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汉语的特点密切相关,与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周易》中的阴阳对举的思维方式、百虑一致的重象观念、声气应求的和谐理念以及附丽藻绘的审美思想无不契合。刘勰的《文心雕龙》50篇用骈文创作,从其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刘勰推崇自然成对、迭用奇偶、绚丽而又趋于平淡的骈文,反对盲目追求形式的平庸之作,充分反映其易学思想。

一、刘勰是较早用《周易》来解释对偶的合理性并加以推崇的

“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文心雕龙 ·丽辞》)在《周易》中,“造化”和“神理”,都是指“道”,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周易·系辞上》)的生生和“立天之道日阴日阳”(《周易·说卦传》)的生克是化生万物的自然法则和决定事物运动轨迹的内在作用力。可见成对成偶是造物主的倾向,也难怪为文尚偶了。刘勰在肯定了对偶之后,又指出不讲对偶的害处:“若夫事或孤立,莫与相偶,是夔之一足黔踔而行也。(《文心雕龙·丽辞》)用一只脚走路当然是不自然的,既辜负了造化之功,又违背了神理之用。最后 ,刘勰对于对偶形式赞日:“体植必两辞动有配。左提右挈,精味兼载。炳烁联华,镜静含态。玉润双流,如彼珩巩。”(同上)“两”即“二”,这个数字在《周易》数理象数概念中是美好的数字“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也。”(《周易·系辞下》)二比四好,二爻处下卦之中位,故多誉。而对偶正是两两相对而合于《易》理。得《易》学之精华,刘勰还认为“反对为优 ,正对为劣”,推崇“理殊趣合” (《文心雕龙·丽辞》)的反对。

二、刘勰看重声律在文章中合理性和重要性符合《周易》哲学思想

声律,是骈体文对于字音平仄和用韵的重视。《礼记·乐记》上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人由心声,用文章的声音来判断作者内心思想是极有功效的。《周易·系辞》说: “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充分地说明了内在的情绪,和声音的发露相为表里。一篇文章声调的好坏,可以用念诵的方法求得,因为声与心是相通的,文章经过口诵,就有声音流扬开来,它的美恶也自然地表露出来了。”而《文心雕龙·声律》云:“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韵其一定,故余声易谴;和体抑扬,故遗响难契。”这里异音相从通于阴阳相迭刚柔相推。范文澜注日:“异音相从谓之和,指句内双声叠韵及平仄之和调;同声相应谓之韵,指句末所用韵。”刘勰和范文澜谈到的“和”、“异音相从”、“同声相应”归纳到哲学上都可以用《周易》中的“一阴一阳”、“刚柔相摩”、“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思想来解释。相同的韵尾可归为“同声”,相同的声调可归为“同气”,平声归为阳刚,仄声归为阴柔。

三、刘勰把《周易》的百虑而一致的重象观念作为文章用典的深层理论依据

《周易》中各卦的属性,用语言往往解释不透彻,所谓“言不尽意”,因此就需要借助一些物象来说明。如乾卦的性质是刚健,故可以用健行之马象征之,当然也可以用其它刚健的物象来象征,如君、父、玉、金、寒、冰、赤等。而一旦掌握了卦的含义,便可得意忘象。而隶事用典正如以象释卦一样是为表达某一特定之意而经由的途径,是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过程。二者具有方法论上的一致。《周易·系辞下》云:“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正义》:“天下同归而殊途者,言天下万事,终则同归于一,但初时殊异其途路也。一致而百虑者,所致虽一,虑必有百。言虑虽百种,必归于一致也;途虽殊异,亦同归于至真也。” 使事用典有一前提,即所用典故之事理必须和作者所欲表达之情理是一致的,所以刘勰才会说:“明理引乎成辞,征义举乎人事,乃圣贤之鸿膜,经籍之通矩也。”(《文心雕龙·事类》)为了说明“援古以证今”“聚事以类义”,刘勰以《既济》卦之九三爻、《明夷》卦之六五爻为例,说明《周易》本身就有用典的特点:“昔文王繇易,剖判爻位:既济九三,远引高宗之伐;明夷六五,近书箕子之贞:斯略举人事,以征义者也。”(同上) 《既济》卦:“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这都是隶事用典的典范。类似的《周易》中用典处还有很多,如《泰》之“帝乙归妹”《大壮》之“丧羊于易”、《晋》之“康侯用锡马蕃庶”等。

四、刘勰较早从《周易》中找到文采的美的依据

《文心雕龙 ·情采》篇说:“是以衣锦襞衣,恶文太章,‘贲象穷白,贵乎反本。”又《征圣》篇说:“文章昭晰以象‘离。”何谓“贲”?《序卦》日:“贲者,饰也。”卦象离下艮上,离为日,艮为山。日在山下,乃太阳出山或落山之时,阳光五彩缤纷,大地装饰得很美。《周易·大象传》日:“山下有火,贲。”是说山下有火,草木五彩斑斓交错,有藻饰之美。宗白华先生在《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见《美学散步》) 一文中分析说:“美首先见于雕饰,即雕饰的美。但经火光一照,就不只是雕饰的美而是装饰艺术进到独立的艺术:文章。文章是独立纯粹的艺术。在火光照耀下,山岭形象有一部分突出,一部分看不见,这好象是艺术的选择。”宗白华在这里是从《贲》卦中进一步探索出艺术高度的藻饰之形式美的思想。“贲”本来是斑纹华采,绚烂的美。“白贲”才是绚烂又复归于平淡的美。宗白华认为平淡素净、华丽繁富都是理想的美,《贲》卦中本来就包含这两种美。另外《离》卦也有藻饰之美的涵义。《周易·彖传》日:“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丽”为附丽。正像日月附丽于天空,是天空的藻绘,亮丽而美,百谷草木附丽于大地,是大地的藻绘,多彩而绚烂。要注意的是,刘勰“恶文太章”“贵乎反本”有推崇平淡素静美的意思,即“穷白”,但并非反对藻饰,而是反对“文章”之文。

刘勰《文心雕龙》是论述骈文创作的重要文论,而《周易》是儒家群经之首,博大精深,无穷无尽,取之不竭。能从二者找到思想之桥梁,对探求魏晋南北朝的骈文的哲学和美学的根源是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黄寿棋,张善文.周易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3]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文心雕龙研究论文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5]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异音宗白华骈文
北魏新贵族的形成与骈文的新变
毕沅幕府与清中叶骈文复兴
常见的同音异形词和同形异音词
论明清之际骈文的经典化
升压泵异音大原因分析及处理
藏语同形异音词的消歧方法研究
启事一则
现代美学艺术学所照临之莎翁——宗白华论莎士比亚戏剧
宗白华美学思想渊源研究评述
宗白华著作的出版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