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引发国人“共振”

2016-12-09 02:07小康鄂璠
小康 2016年34期
关键词:国人共振小康

文|《小康》记者 鄂璠

温暖引发国人“共振”

文|《小康》记者 鄂璠

传递中的温暖是极具生命力的,它不仅能给一片村庄、一个县域送去新的活力与气象,它还能为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带来发展的激情与动力,这样的温暖,可以激发出正能量,亦能孕育出新希望,这样的“温暖”,是2016年国人最强烈的感受,引发了国人的“共振”

这世间有一种“美好”,是你看到了自己在乎的人正享受着幸福的生活。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定义“美好”,温广一定能感受到这份“美好”。他集村支书、村医、村互助幸福院院长三重身份于一身,被村民们称为“守护神”。他担任村医40多年,每年都要免费为孤寡残弱老人垫付医药费用。他所在的范家营村有968人,但常住的只有260人,三年前,他盘算着,村里的独居老人有很多,能不能把他们集中到一起居住,相互有个照应?于是,当年9月,14间崭新的砖瓦房出现在村子东北角的一片空地上,医疗室、洗澡间、库房、厕所……各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温广的理想变成了现实,古代传说中的“幸福神”似乎降临并扎根在了现代的范家营村。

把村里老人们聚集在一起的地方叫做互助幸福院,老人们当中最小的60岁,最年长的89岁,他们聊天时总会回忆起过去的那些苦难,但这并未影响到他们现在的幸福,有饭吃、有房住,还有同伴聊,“现在的生活真幸福”,而那些没有搬进互助幸福院的人们也有同感。

这世间其实还有一种“更美好”,是那些正享受着幸福生活的人,因你而幸福。

范家营村所在的县叫康保县,康保县所隶属的市,是距离北京三百多公里之外的张家口市。去年年底一个周末的晚上,张家口市民政局副局长刘润江乘车匆匆赶往北京,捧走了“中国十大民生决策”的奖项,张家口市坝上及贫困山区创新开展的互助养老模式,成了全国的榜样。但这位民政局的副局长显然还并不满足于此,一年之后,站在2016年的尾巴上展望未来,他仍充满期待,他希望农村养老问题能够逐步得以解决,他希望农村老年人保障水平能够有所提高,他还希望农村互助养老院等农村养老设施建设力度能够继续加大……

人们常喜欢用“美好”来形容希望,但又有多少人去追溯过孕育美好希望的“沃土”呢?

温暖孕育希望

刘润江对于未来的美好希望来源于他在这一年中的工作感受。

2016年,打赢扶贫攻坚战,尽快补上贫困短板,对于全国各个地区而言,都是一项硬任务。这一年,刘润江也加入到了脱贫奔小康的工作中,他主要在贫困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同时兼任村第一书记。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正在稳步推进,在贫困村工作的过程中,刘润江感觉有“四个到位”,一是政策到位,二是细节到位,三是项目到位,四是精准到位,做到了不落一户,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充分发挥了兜底保障作用。

“总的来说,精准扶贫是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好办法,也取得了很大的实效。”刘润江觉得,党员干部通过精准扶贫与群众建立了更加深厚的感情,也把党的温暖传递给了更多的人。于是,感受到“温暖在传递”的刘润江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他对于未来的那些美好希望都能够变成现实。

这一年,同样有“温暖在传递”感受的还有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县委书记陈行甲。

巴东县是国家重点贫困县,也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地区,精准扶贫是这个县当前最大的任务。这片土地上的“父母官”、45岁的陈行甲一面被视为文艺青年,一面却被视为不按常理出牌的官员,这位想要守住自己底线,又想干成大事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在今年年初接受《小康》杂志记者采访时曾说,“巴东这么多贫穷的人口,我总不能一个一个去帮,要从根子上扶贫,就要改变乡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这就是我现在的思路。”(详见2016年2月1日《小康》杂志封面故事栏目《陈行甲:一位县委书记的治县秘诀》)而“山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革命”,正是除了营造干净的政治生态外,陈行甲在巴东探索的另外两件事——立足乡村实际,大胆探索乡村社会治理;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助力山区脱贫。

10个月之后,再次接受记者采访时,陈行甲“总结”道:“2016年,巴东县最温暖的事情无疑就是,全县今年3269户11039人的精准扶贫易地搬迁任务完成!作为基层党干部,我们成功地把党的温暖传递到了最基层!”

传递中的温暖是极具生命力的,它不仅能给一片村庄、一个县域送去新的活力与气象,它还能为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带来发展的激情与动力。这样的温暖,哪能不孕育出希望?对于2017年,陈行甲的希望同样美好而坚定,“我希望能够给贫困的乡亲们送去更多的温暖。”

这位已感受到温暖的“父母官”,仍然希望获得更多的温暖——当然,这温暖,并不仅仅属于他。

“温暖”与“希望”,这两个有着密切关联的词语,在“中国综合小康指数”之“国人年度感受”调查中,同样产生了联结,这或许真的不是巧合,而是对于孕育美好希望“沃土”的追根溯源。

2016年10月至11月,《小康》杂志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2016中国综合小康指数”之“国人年度感受”调查(以下简称为“2016国人年度感受”调查)。面对“请您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来形容您这一年的感受”这道题目,数百人不约而同地写下了“温暖”这两个字。

“温暖”,成为了2016年国人最强烈的感受。

始于三年前的“国人年度感受”调查,每一次出炉的结果,总是有些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从2013年的“累”,到2014年的“变”,再到2015年的“充满希望”,某种程度上正映射了社会心态曲线的变化。这一次——2016年的“温暖”,是孕育“希望”的“沃土”,而感受“温暖”的过程,又恰似社会心态曲线的“归家”之旅。

在“让心归家”中感受正能量

“让心归家”的感觉有多美好?2016年,对此有着深切感受的恐怕莫过于两位“85后”的年轻音乐人了。(详见2016年6月1日《小康》杂志封面故事栏目《中华名城行:让心归家》)

这一年,是“老乡”、是大学同班同学,也是“老搭档”的邹頔和李姝再度携手,为“中华名城行”创作主题曲和插曲。随着9月30日至10月9日期间,“中华名城行”第一季系列纪录片在央视科教频道(CCTV-10)的播出,《让心归家》这支插曲也传遍了中国的数千座基层城市。

《让心归家》的“落脚点”其实也正在于城市,恰如年轻的音乐人将“中华名城行”活动的“意向”汇聚成的这样几句话:打开文明密码/绿水青山千百年风云变化/守护着中华文明心灵的家/城市创造梦想和希望。

城市,除了创造梦想和希望,还能为我们带来什么?“2016国人年度感受”调查结果显示,除了“温暖”之外,能引发国人“共振”的感受还有“正能量”和“充满希望”,而受访者亦普遍认为,“正能量”的“制造者”和“希望”的“创造者”,都是与他们朝夕相伴的城市。

今年,借着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时机,我们对历史进行了回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从江西瑞金到陕西延安,从革命斗争到发展建设,从改革开放到伟大复兴,长征其实一直在路上,从未停歇。(详见2016年8月21日《小康》杂志小康故事栏目《长征之后的“长征”》)

“长征永远在路上。”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时说。当日,习近平总书记从北京直飞固原,驱车70多公里到将台堡,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专程来这里,就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今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在新的长征路上,每座城市都在努力制造着能让自己可持续发展的“正能量”:当年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时的决心、速度与耐力,在今日的四川甘孜正一次次“重现”,精准扶贫、攻坚交通、做强产业,底子薄、欠账大的甘孜,也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同样继承了长征精神的湖南通道人,则正在立足生态文化优势,以旅游二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为发展推手,全力打造生态之城、山水之城、民俗之城、养老之城、好运之城,推动“全域旅游”破冰前行、扬帆出海。

回望渐行渐远的2016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专职评论员、晚间新闻主笔王石川觉得,这一年里有太多带有温度的新闻,但是最让他感到温暖的不只是某件大事,也不是某种大势,而是看似寻常却极具张力的四个字:不忘初心。

一座座生长的城市在极力追寻“正能量”的过程中,哪里又离得开“初心”呢?当“初心”与“正能量”相遇,释放出的是温暖,碰撞出的叫希望。

(注:数字代表该感受项在“2016国人年度感受”排行榜上的位次)

这一年,还有许多事情的发生,让国人感到振奋。

“2016国人年度感受”调查显示,在“到目前为止,今年国内发生的什么事情最让您感到振奋?”这道开放题目中,受访者写下的30多件令人振奋的事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其次是“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成功”,再次是“中国女排勇夺里约奥运会冠军”。

小康榜

2016国人心中的十大生活色彩

小康榜

2016最振奋民心的五大事件

“共振”因何而生?

“大数据”中呈现出的调查结果引发了我们的深思,什么样的事件能够让人“振奋”?温暖、正能量、充满希望的感受因何能引发国人的“共振”?在采访中,我们寻求答案。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两个,一是科技,二是知识。已经为祖国健康工作了60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滕吉文讲述了2016年他亲身经历的“科技故事”,5月30日,“科技三会”(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如期召开,刚刚做完一场大手术的滕吉文也出现在了会场,他已经82岁了,仍然工作在科学研究一线。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强调的“夯实科技基础”,滕吉文认为非常重要。这位老者还觉得,多年后,回顾历史,2016年召开的“科技三会”必将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因为它吹响了我国科学发展,从引进创新向原始创新转变的号角。”

在“科技三会”召开之前,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申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再之前,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召开的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语重心长地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信任知识分子,加快形成有利于知识分子干事创业的体制机制,放手让广大知识分子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他同时强调,对来自知识分子的意见和批评,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要热忱欢迎,对的就要积极采纳;即使一些意见和批评有偏差,甚至不正确,也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宽容,坚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同知识分子打交道,做知识分子的挚友、诤友。

最高领导人前后几次讲话的精神可以说是一脉相承,都旨在尊重科学,提倡创新,鼓励探索,意在创造一种宽松而包容的社会环境,激发知识分子群体的创造活力。

不得不承认,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在当下这个知识更迭加速、世界格局迅速变化、网络连接一切的时代里,极少有人不去关注未来,而2016年,所有洞见未来的人,都会在期待百花盛开中体验到温暖,感受到正能量,并生发出新希望。

温暖、正能量、希望,这些都不单单是一句言语、一项政策、一件或大或小的事情被置于社会和人间后,所摩擦而生的温度、力度、厚度,三者其实有一个让无数人产生“共振”的共同“空间站”——境界。

2016年,中国女排给这个“空间站”送来了“境界”这份最好的礼物。里约奥运会上,年轻的姑娘们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越战越勇,最终夺取冠军,所激发出的竞技体育精神令全世界都为之振奋。有人问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什么是女排精神?”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即使走得摇摇晃晃,但依然坚持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眼中充满坚定。”

这样的精神所到达的是怎样的一种境界?是忘我?是无私?是无畏?是超乎寻常的专注力?是勇往直前的战斗力?这样的境界无法用单一的词汇去表述,但无疑,这是一个国家闪现不断奋进的民族精神所需要达到的高度。

“2016国人年度感受”调查还延续往年惯例,对国人年度色彩和年度滋味进行了调查。在这温暖并充满了正能量与希望的一年,大部分受访者选择用“五颜六色”来形容自己的生活状态,而在描述这一年自己感受到的滋味时,大家普遍选用了“甜”这个温暖的字眼。

猜你喜欢
国人共振小康
我家的小康
我家的小康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国人休闲支出:更多了
小康之路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安然 与时代同频共振
选硬人打硬仗——紫阳县党建与脱贫同频共振
被嫌弃的宋国人
CTA 中纺院+ 化纤联盟 强强联合 科技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