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之骨

2016-12-10 11:45许冬林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院墙腊梅三味书屋

许冬林

绍兴培育了鲁迅,而鲁迅光大了绍兴——这片人杰地灵的水乡,外表婉约如水,可是水里藏着力量……

去绍兴,定会去鲁迅故里。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那是现代文学的一个故里:百草园、三味书屋、茴香豆、孔乙己、咸亨酒店……

百草园其实就是周家的一个大菜园子。四围是高高的院墙,墙壁上白粉斑驳,爬山虎贴着院墙蔓延攀爬,绿意一片一片。院墙旁,高树成荫,我不认识皂荚树,不知道哪一棵被鲁迅写进了文章。

园内土地平旷,整齐的菜畦里种着整齐的玉米,修长如剑的叶子映照着夏日亮烈的阳光。叶子上,阳光也成了剑形了,也有剑气了。那口老井还在,青白色的石井栏依旧光滑。

遥想一百多年前,一个懵懂的孩童,他在这个园子里拔何首乌的根,摘覆盆子,吃桑葚……他在这里长大,然后离开这里,出门求学,学医,从文,走进了中国现代文学史,成为一代文豪,成为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的“鲁迅”。

他是绍兴的骄傲。绍兴因为他,也格外有了一种厚重,有了一种硬气和胆气。这是绍兴这座城的独特气韵,是绍兴的骨。

从百草园出来,沿着一条细长的街道,走不多远,就到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内一座有名的私塾,教书的先生叫寿镜吾,是鲁迅说的“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鲁迅离开百草园、结束了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之后,便是在这三味书屋读书,从十二岁读到十七岁,可以说,这里承载了他的整个少年时代。

站在三味书屋门口,迎面看见高高悬挂的横匾,写着“三味书屋”四个大字。匾下挂着一幅画,画着松树和梅花鹿,画的下方放着一张高高的长条几,条几的右端放着一个画像,想来应该是寿镜吾老先生了。三开间的小花厅里,课桌椅子整齐干净,没有先生,也没有学生,可是严肃安静的气氛依然还在。仿佛刚刚放学了,老师严肃的训诫声音还回旋在这个书屋的空气里。

门外转了转,腊梅树还在,枝干遒劲苍老,叶子浓碧。想象冬日来临,孩子们跟着老师读古文,腊梅花清冷而芬芳的气息袅袅自窗缝和门缝飘进屋内,真让人感动。那时是晚清啊,国运衰落,民生艰难,萧条之气如满城落叶弥漫。可是在江南,在绍兴城内的一个私塾里,在腊梅的冷香里,书声琅琅。

也许那几个读书的孩子还不懂得“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这人生三味,也不懂得读书人的命运也会有如同孔乙己那般的悲凉,他们也许只盼望着读完文章后,快快下课到园子里堆雪人去。他们还不懂得一个封建社会末期知识分子的胸中块垒。

夕阳西下时,我离开三味书屋。回头再看一眼小花厅,夕阳的光芒厚厚地覆盖在那松树梅花鹿的画上,日色晕染之下,那幅画格外圆融饱满。松树伟岸庄严,梅花鹿聪敏有力,在一幅画里,它们和谐融为一种风景。

出了三味书屋,天色已暗,长街上的灯火次第亮起。沿路的酒肆饭馆里,绍兴黄酒的香味飘散出来。朋友说:不要小看黄酒,喝起来醉人啊!

在离开绍兴的这个晚上,在桥头边的一个酒家,我也斟了一杯黄酒。举起透明的玻璃杯,摇了摇,看琥珀色的液体在杯子里波来荡去,我知道,它外表婉约如水,可是水里藏着力量。这是长了硬骨头的水,这是绍兴黄酒。

我钟情绍兴——一个没来过向往、来过后念念不忘的地方。

猜你喜欢
院墙腊梅三味书屋
院墙重重
三味书屋
院墙上的风景
腊梅
腊梅
金建航:院墙外的天空
How to Develop Reading Strategies in Extensive Reading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