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

2016-12-10 01:31范玉琢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句段小女孩课文

范玉琢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69-01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1.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学生一经起启发,积极性就高起来,认真读书,主动发现的问题也多起来了。

2.激发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学生看见书就烦了,怎么会有阅读的能力呢?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先培养他的阅读兴趣。首先,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们读一些故事性的文章,当书中的故事能吸引他们时,那么这样的书本也就吸引了他们。他们看过一本还会想着看第二本;看过小故事,就会想着看大故事,这样,孩子们和书本就有了亲密的接触,当他们养成习惯以后,看见书本就想打开看一看,久而久之,他们也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对书本也就有了浓厚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嘛!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

3.指导阅读,授之以"渔"

我每次让学生读课文时,都告诉他们要边读边做记号:画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画自己不理解的语句,画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等。读完后,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可以查工具书,可以向成绩好的学生请教,也可以问老师。对于那些优美的词语、句子可以抄在摘录本上,熟读熟记,以后在写作的时候,就可以"顺手拈来",真可谓"一举多得"。

课本上的精读篇目,我一般采用传统的三步阅读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即浏览全文,略知其意;精读品味,掌握重点;体会感情,联想感悟。对于一些较长的文章,更要紧扣课文,从字词句入手, 深入浏览,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感情变化线索, 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要联系实际,掌握朗诵基调和语气。这样才能在朗诵时以声传情,正确地表情达意。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一个小女孩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的事情,反映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罪行,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们的同情。由于课文篇幅较长,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大概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精读,掌握五次擦然火柴时所看到的和想到的内容,朗诵时又要根据每擦一根火柴小女孩内心的情感"悲——喜——失望"的变化适当变换语气、速度和语音,这样才能生动地表现出文章的感情基调,很自然将朗读基调确定为低沉缓慢。当学生对主人公的命运产生共鸣时,我又适时的插入多媒体并不断变换大屏幕,使一幅幅悲惨凄凉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他们的学习思维,使他们自然、积极、主动地去体验作品的意境,把握课文内涵,体会作者写作的良苦用心。在解决了课文重点、难点后,我又趁热打铁,以情启情,以情启思,布置了一个小练笔,即"你想跟文中的小女孩说点什么?"学生情绪激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小女孩进行了心灵对话,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4.重视朗读,读出"其义"

我们知道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读是学生取得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读,学生也同时取得了说话的样本和写作的范例。这些技能都必须在品析词句段、体会感情中把握。

4.1选择感情浓郁的句段。课文中某些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比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是而已",这句话充分体现出周总理生活的简朴,加之后文中提到的"一叠文件""一小碟花生米"等,更加突出了总理生活上如此清贫,但在工作上又是何等劳苦!

4.2选择含义深刻的句段。课文中部分句、段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包含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诵中思考、讨论,才能理解、领悟。如《"出色极了"和"糟透了"》一文中"从我心底知道,'出色极了'也好,'糟透了'也好,这两个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通过有感情地朗诵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在两种不同的爱的驱使下努力向前驶去。

4.3选择描写出色的句段。课文诸如应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或具有总起、过渡等作用的句段,都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的好素材。如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这篇优美的散文,是一篇很好的朗诵素材,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并珍惜时间的宝贵,从现在做起,掌控好今天,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5.读写结合,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规律。读可丰富词汇、积累语言,为写奠定基础;反之,写对读又有促进作用,能提高读的自觉性、积极性,能提高读的质量。为此,每学期,我都要求学生做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摘录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断,甚至篇。同时指导学生出黑板报、写随笔,要求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这就势必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广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

6.小组合作读书

"小组合作"读书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既可以提高单位时间里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发展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知识来源于实践,阅读能力也是在实践中形成的。阅读能力的掌握与否,是检验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试金石。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决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应"授人以渔",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猜你喜欢
句段小女孩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爱掐人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精彩句段一
精彩句段二
可爱的小女孩
爱哭的小女孩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