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吕宫书法佚作考述

2016-12-10 08:24华建铭
江苏地方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扇面书法

◎ 华建铭

状元吕宫书法佚作考述

◎ 华建铭

2011年4月23日上海博古斋拍卖有限公司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中国字画专场展拍吕宫篆书《銮车》

吕宫(1603~1664)字长音,号苍忱,常州府武进人,顺治四年(1647)丁亥科状元,顺治十年(1653)十二月六日御笔钦点其为内弘文院大学士,位列宰辅。一年多后,经其五疏求罢,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二月福临允其所请,命以太子太保衔归籍调理。光绪五年刻本《武进阳湖县志》“人物志”中称其“家居凡十年,里中不知有相国”。康熙三年(1664)卒于家。

相对于其赫赫名位,吕宫书法常为后人所未知。事实上,其乃清初书法名家,清人李放在其《皇清书史》卷二十四中就将其列名在内,曾与吕宫同为内院大学士的吴江人金之俊在其墓志铭中也称:“(顺治)万几之暇时,召入大内,发古今书画,命公题赞,又命遍题内宫额联”,足见其书法绝非泛泛之辈。只可惜其作品后世流传绝少,清末民初武进人张惟骧在其《清代毗陵名人小传稿》卷一“吕宫”条下曾称:

先生文字亡佚不传,从来搜集乡邦文献者,无由得见先生只字。近见吾乡王氏所藏行书长幅五言律诗一首:“野外逢迎少,柴门落叶稠。人闲不扫室, 客到始梳头。且为烹茶坐,还因看竹留。登临如有意,更上水边楼。”附记与此,以俟纂录。

近年来,随着文物拍卖及部分馆藏文献、文物的整理,吕宫的一些书法逐渐呈现。

一、酬唱题赠

2010年11月21日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举行了“瞻麓斋旧藏——嘉怡珍赏”秋季拍卖专场中出现了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龚心钊旧藏明人韩道亨楷书唐诗一函四册,诗册中就有顺治七年(1650)吕宫的题跋。跋文如下:

庚寅岁僦居诸氏苹末亭,梅雨乍歇,桐叶新阴,欹枕竹窓,呆思事。友人携颖泉楷帖至,苍劲秀逸,字成胸腍,巧发毫端。管城子无食肉相,斯册之谓与?书者之腕,观者之目,历四十寒暑,相遇厉上,能使人神情开霁,心慕手追,流连不倦,以为抚掌之资,亦见书者之腕力矣。国已改步,叹古人法书沉销水火,此册岿然独存,墨林之□灵光也。

韩道亨,字颖泉,楷、行、草俱佳,传世名作有《草书李白文轴》《草诀百韵歌》。从题跋可以看出吕宫对其颇为尊崇,而该作运笔圆润流畅,潇洒秀逸,略可管窥其风采。

2011年4月23日上海博古斋拍卖有限公司的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中国字画专场展拍了吕宫的一幅篆书扇面,上有“臣吕宫印”及“□□皇帝藏宝”“仲南阅藏之印”等印鉴,其内容则录自著名的石鼓文《銮车》。

《銮车》乃记述周宣王率众在鄜寺附近进行大规模围猎且猎获丰富的场景。顺治八年(1651)五月二十九日,吕宫曾随福临移驾南苑,直到六月初七方才回宫。在南苑围猎期间,福临曾于某日将众大臣汇集一高冈上,同时密令骑兵围绕土山,放马疾驰,并在瞬间集体疾冲而上,等到甲胄作响、震地轰天地快要冲到山顶时,许多人已经脸色大变,惟独吕宫端立不动,而此时所有骑兵也突然勒马停步。为此顺治由衷感叹:“吕宫气度过人,於此可见”。结合内容及印鉴,该扇面恐为纪念这次随行南苑围猎的进呈之作。

2004年12月4日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冬拍会中国书画专场曾展拍庞元济旧藏四开设色金笺山水书法(31×39cm×4),其中之一即为吕宫的行书七律:“壶史曾闻纪义成,礼珪标范肃风清。劳勤动必先姑宪,劼毙谋恒介祉迎。宛国有驹必叱撒,杜家生草负科名。琳腴并进云璈奏,青鸟未歌更几声”,用“吕宫之印”、“大学士章”。而据《清史稿》卷八十九“职官志”:“内阁为典掌丝纶之地,自大学士以下,皆不置印,惟典籍置之,以钤往来文牒”,因此该书法应创作于顺治十年(1653)十二月至顺治十二年(1655)二月吕宫任内弘文院大学士期间。

2010年4月17日北京东方晟宬拍卖有限公司春拍中出现了两幅绢本吕宫书法(20×40cm×2)

与前述吕宫所书题寿七律相比,这两幅书法只用“吕宫之印”而无“大学士章”,故可以推断非内院大学士任期间所书,但笔法古劲藏锋,秀逸之气若不经意,更可能是晚年习董其昌之作。而检视吕宫晚年交集的相关人物中,能让这位乡居十年、里中不知的前“相国”欣然挥毫书此寿词,惟曾同为阁僚的金之俊最有可能。后者在其《年谱韵编》中有“荏苒壬寅岁,正逮古稀年”、“激切吁归老,荷蒙天恩全”等语,“壬寅”乃康熙元年(1662),该年金之俊获允致仕归乡,沿运河南行,经过常州,常理之下应会看望故人,何况早在顺治六年(1649)初吕宫就曾为金之俊的文集作序,藉此相邀,笔墨酬答不无可能。

此外,北京东城区图书馆藏有一幅吕宫行书扇面,应是与顺治时期的内院大学士、金坛人陈名夏(1601~1654)的唱和之作:

高斋清赏只奇书,鹤静更张味澹如。日就万言才倚马,春明十载胜同车。

蹊成桃李分嘉树,节凛若霜著令誉。三百枯棋尔点画,尘福新日下阶除。

步韵唱陈太宰之二,呈香翁荣老公祖词宗正,治年家弟吕宫

太宰乃明清对吏部尚书的敬称。陈名夏于顺治五年(1648)任吏部尚书;顺治八年(1651)八月十三日授内弘文院大学士。因此该扇面应创作于顺治五年至八年间。

二、赋闲笔墨

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天衡拍卖有限公司举行十周年秋拍会,并特别推出新加坡大收藏家杨启霖先生的“袖海楼藏书画专场”,其中最令人惊喜的莫过于张惟骧所提到的吕宫所书五言律诗的出现。该作为立轴绫本,长224cm、宽50.5cm,落款“书为子瑜大词宗,兰陵吕宫”,钤印则有“吕宫之印”(阴)、“龙虎榜中名第一”(阳),左下角有鉴藏印:“毘陵庄氏金石书画之印”。该作堪谓吕宫行书艺术的典范之作,故最终以54.05万元落槌成交。

2004年12月4日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展拍的吕宫行书“题寿”七律

2010年4月17日北京东方晟宬拍卖有限公司2010春拍中吕宫书词作二首

需要指出的是,该五言律诗实乃是明弘治十五年(1502)壬戌科进士、陕西提学副使何景明的《客至》。何景明,河南信阳人,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为文坛领袖,其人志操耿介,尚节义、鄙荣利,正德初年宦官刘瑾跋扈专权,曾上书首辅直谏,要求制裁权宦。诗作似写闲适,但要旨却在“登临如有意,更上水边楼”,实取意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句。因此无论是诗词作者,还是壮志未酬、归乡赋闲的吕宫,真实心境都有几分契合,笔墨之外,更有种“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感慨。

2014年4月24日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出吕宫一扇面,书白居易《春村》诗:“二月村园暖,桑间戴胜飞。农夫舂旧谷,蚕妾拣(按:白居易原诗为“捣”)新衣。牛马因风远,鸡豚过社稀。黄昏林下路,鼓笛赛神归”。诗歌文字清新,恬淡自然,有王、孟田园诗遗韵,从中亦可体会出吕宫远离庙堂纷扰烦恼、回归乡野后的一种怡然之乐。

当然,吕宫对乡野生活的关注不尽于此,还包括了江南特有的经济养殖对象桑蚕。2011年12月9日上海博古斋拍卖有限公司秋拍会字画专场中出现了吕宫的一幅扇面,其钤印用“吕宫之印(阴)”“丁亥状元(阳)”,收藏印则有:俞剑华印(阳)、杭郡唐云收藏审定明清名人五百扇图之章(阳)。扇面文字如下:

益都孙少宰廷铨《南征纪略》有茧志曰:自州南行七十里,宿石门村,其中沙石粼粼,一溪屡渡。山半多生槲树林,是土人

之野蚕厂。按:野蚕成茧者,昔人谓之上瑞。乃今东齐山谷,在在有之,与家蚕等。蚕月抚种出蚁,蠕蠕然,即散置懈枝上,听其眠食,枝枝相换,皆人力为之。日日处风雨中不为罢。其稔也,与家蚕相先后。然其穰者,春夏及秋,岁凡三熟也。应裕生年翁词属正 吕宫

上海天衡拍卖有限公司“袖海楼藏书画专场”展拍吕宫书明人何景明诗

孙廷铨,初名廷铉,字枚先,山东益都县人,崇祯十三年(1640)庚辰科进士,顺治十年(1653)为户部左侍郎、兵部左侍郎,自顺治十二年(1655)十月二十三日起历任兵部、户部、吏部尚书,康熙元年(1662)授秘书院大学士。《南征纪略》乃孙廷铨于顺治七年奉旨前往浙江绍兴祭拜大禹陵,将沿途见闻纂集而成,据该书林嗣环序大约刊刻于顺治九年(1652)。而扇面中称孙廷铨为“少宰”,可以推知此吕宫该书法应该书写于孙氏顺治十年担任侍郎后、顺治十二年十月改任尚书前。而钤印中的俞剑华乃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绘画史论家、画家、美术教育家,经其过眼鉴藏,当为历史实物。

2011年6月25日上海博古斋2011年春拍会(字画专场)以42560元成交了吕宫一幅行草长卷。该卷未署明日期,仅署名“吕宫”并用“吕宫之印(阴)、丁亥状元(朱)”钤印,另有“梅景书屋秘籍(阳)、湖帆长寿(阴)、吴湖帆潘静淑收藏印(阴)、江南吴氏世家(阳)、吴瀛审定(阳)”收藏印,卷尾有现代著名的收藏家、常州人吴瀛(字景洲)于民国十七年(1928)九月所作的关于吕宫生平的识跋。

长卷先后书写了唐代张九龄诗作《奉和圣制早渡蒲津关》及李白作于安陆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前者乃是一首奉和之作,蕴含了效力君主、实现抱负的热情,昭示了君臣相契相得并成就功业的欢愉。开元二十一年(733)十二月张九龄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修国史,主理朝政,直至二十四年(736)因李林甫进谗言被免去了知政事从而实际被罢相。而此十年前的三月他在洪州都督任曾写下《在郡怀秋》,诗中“臣成名不立,志存岁已驰。五十而无闻,古人深所疵。平生去外饰,直道如不羁。未得操割效,忽复寒暑移。物情自古然,身退毁亦随”诸句,对于恰好才五十出头且曾为阁揆的吕宫,一定也是“心有戚戚焉”。长卷后半部分,李白以清新俊逸的文字,深刻表现了欢快的天伦之乐和浓浓的兄弟之情。而将二人之作联合起来予以检视,吕宫书写这幅长卷背后的精神世界,则是令人玩味的:梁园纵好,不是久恋之乡;故园虽陋,却是安宁之地。由此推测,该书法或作于其致仕居乡期间。

三、寄意法帖

2010年12月15日,吕宫一行书扇面出现在山西省晋宝斋艺术总公司在其秋拍会中国书画专场中,后于2013年1月20日再次出现在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斯文——中国书画”的拍卖专场上。

扇面所书乃《东坡题跋》之《题萧子云帖》:

萧子云尝答敕云:“臣昔不能赏拔,随时所贵,规模子敬,多历年所,年二十六著《晋史》,至二王列传,欲作论草隶,言不尽意,遂不能成,略指论飞白一事而已,十许年乃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法,洞彻字体,始变子敬,全范元常,逮迩以来,自觉功进”,又见《齐史·本传》。今阁下法帖十卷中,有卫夫人与一僧书,班班取子云此文,其伪妄无疑也。又有王逸少帖者,其辞曰:“爽鸠习而扬武,伯赵鸣而戒晨,时可以出宿饯行,可以登高临远”,此乃张说送贾至文,又可笑也。

萧子云,南朝齐高帝萧道成孙。 唐人张怀瓘在《书断·妙品》中称其“少善草行小篆,诸体兼备,而剏造小篆飞白,意趣飘然,点画之际,若有骞举,妍妙至极,难与比肩”,《梁书》中称其“善草隶书,为世楷法”,传世书法有草书《千字文》等。

该扇面落款“吕宫”并用“吕宫之印”(阴),应是自书遣怀之作。不过扇面倒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吕宫对于法帖的选用态度,即学习苏东坡,既广收博取,又鉴收精严,尊崇经典但绝不盲从。

吕宫尊苏还体现在对东坡经典之作的推许。2014年5月9日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在其春拍中国古代书画专场中,展拍了吕宫的一幅泥金纸本题赠扇面,落款“吕宫”并钤“吕宫之印(阳)”,右下另有一阳文方形压角章“苍忱”。

所书文字出自清人孙承泽《庚子销夏记》卷七“苏子瞻海棠诗断石”条。

海棠诗仅存百余,楷法端劲,似徐季海题经记,而风致过之,前有小像,石亦沏。叶石林云:海棠诗为东坡先生最得意之作,故常喜写。人间刻石有五六本,此本予里农人得之古墓中,初掘时为鉏鑺所坏,复规而方之也。吾为子良四兄大人属。

文字中所说徐季海即唐代著名书法家徐浩,擅八分书、行、草,尤精楷书,宋人朱长文《续书断》中称其“受书法于父。少而清劲,随肩褚、薛;晚益老重,潜精羲、献。其正书可谓妙之又妙也,八分、真、行皆入能”。海棠诗则是指东坡名作《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孙承泽(1593~1676),字耳北,号北海,又号退谷,山东益都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入清后历官至都察院右都御史,顺治十年(1653)三月引疾乞休获允,为明末清初著名的史学家、收藏家和书画鉴赏家。长吕宫十岁,与吕宫一样不喜魏忠贤及其阉党,同样精研性命经济之学。

吕宫书孙廷铨《南征纪略》“茧志”

2010年12月15日山西晋宝斋艺术总公司秋拍中吕宫书法《东坡题跋》之《题萧子云帖》

2014年5月9日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2014春拍之吕宫书《庚子销夏记》“苏子瞻海棠诗断石”

《庚子销夏记》撰于顺治十七年(1660)四月至六月,其时孙承泽已年近七十。该书结合自己所藏所见,评骘晋唐以来名人书画,钩玄抉奥,题署甲乙,为世人所推赏。根据该书编卷分类标准,“苏子瞻海棠诗断石”所记应是孙氏自藏的《海棠诗》楷书拓本,只是不知为何人所书,但据其所述,其精妙似乎不逊于徐浩,甚至风致过之。

与孙氏原文相比,吕宫所书内容除“百余”后缺一“字”外,自“复规而方之也”后还略去了一段文字:“去其余,仅存百字。诗前有先生自绘像,即小剥泐,不妨伟观。此石后在黄冈王同轨家,每拓以赠人。同轨字行甫,为蕃育署丞,著《耳谭》及《合江亭稿》行世”。从缺失的这段文字可知,原石由南宋吴县人叶梦得得之于古墓,至明代为湖北黄冈人王同轨(约生于明嘉靖二十年,卒于万历末年)拥有,且多次以拓本赠送他人,从而流传于世。

2010年1月23日浙江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秋拍中吕宫书《庚子销夏记》之《澄清堂帖》

由于《庚子销夏记》乃孙承泽于顺治十七年(1660)六月撰成于京师,但书成后直至乾隆二十六年(1761)方有鲍廷博知不足斋刻本,康熙间仅有抄本流传,今国家图书馆有藏就。因此理论上这一扇面应是顺治十七年六月后直到康熙三年(1664)四月十八日吕宫去世前的近三年中写就。而从现有记载看,这期间因顺治驾崩,吕宫曾于康熙二年(1663)短暂入京参加四月二十四日顺治灵柩入葬孝陵的葬礼,并很快於五月十日与金之俊一起“辞朝同归”,在此期间得见或得到孙氏该书抄本的可能性很大,更何况孙氏早在顺治四年(1647)即以所著《闲者轩帖考》对自《兰亭序》至文徵明《停云馆帖》共三十八部法帖,一一考述源流,品其次第,从而名闻京师。因此,作为书法同好,吕宫及其所说的“子良四兄”很可能都是《庚子销夏记》的传抄者、收藏者。

此外,在2010年1月23日浙江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行的中国书画拍卖专场中,曾出现另一幅同样有关《庚子销夏记》的吕宫书法扇面。款识为“少涵词宗正 吕宫”,用“吕宫之印”(阳)。

所书内容引录自《庚子销夏记》卷四第十条“澄清堂帖”,吕宫所书文字略有简省,未知是抄本不同还是受制于扇面所致。

澄清堂所刻皆右军书,计十卷。黄长睿谓为唐贺季真手摹,李后主得之、刻石。澄清堂极其精善远在阁帖之上,惜世无传者。余仅得第一、三、四卷,然王氏书法备于是矣。是帖余付之朴儿,置天津海云阁。戊戌五月,余同内人观海,取此帖舟中,一日数十展。记旧所跋。

一定意义上,这两幅扇面不仅见证了吕宫对《庚子销夏记》一书的由衷喜爱,也反映了吕宫对孙氏精研诸家法帖、明辨源流传承、善断真伪优劣的学术功力的推赏。

(作者联系地址: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校报编辑部)

注 释

①[清]吕子珊等纂修《毗陵吕氏族谱》,十二册十八卷,辽宁图书馆藏,道光二十年(1840)木活字本 。

②[清]吕星垣撰《白云草堂文钞》,《清代诗文集》第436册影印清嘉庆八年(1803)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③《世祖章皇帝实录》,《清实录》第三册,中华书局,1985年8月影印本。

④赵尔巽等撰《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12月版。

⑤[清]于琨修、陈玉璂等纂《常州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第36册影印康熙三十四年(1695)刻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1年6月版。

⑥[清]孙琬等修、李书洛等纂《武进阳湖县合志》,国家图书馆藏,道光二十三年(1843)刻本。

⑦[清]王其淦、吴康寿、汤成烈等纂修《武进阳湖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第37册影印光绪八年(1882)刻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1年6月版。⑧[清]张惟骧辑《清代毗陵名人小传稿》,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综录类10”第197册,台湾明文书局1985年5月版。

⑨[清]李放纂《皇清书史》,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第83册艺林类23,台湾明文书局,1985年5月版影印辽海丛书本。

⑩[清]李桓《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综录类7”,台湾明文书局,1985年5月版。

⑪[唐]张怀瓘撰《书断》,《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第812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2月版影印文渊阁本。

⑫[宋]朱长文《续书断》,姚淦铭注释、刘文秋考评,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2月版。

⑬[清]孙廷铨撰《南征纪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28册,齐鲁书社,1997年3月版,用山东省图书馆藏清初刻本翻印。

⑭[清]孙承泽撰《庚子销夏记》八卷、《闲者轩帖考》一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清乾隆二十五至二十六年(1760~1761)鲍廷博、郑竺刊本。

猜你喜欢
扇面书法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扇面山水
有趣的羽扇
精巧扇面画
雷家民作品
书法欣赏
舒强扇面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