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提升党建“软实力” 突破人社发展“硬指标”

2016-12-10 07:12文/张
四川劳动保障 2016年7期
关键词:温江区保障局软实力

文/张 璐

温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提升党建“软实力” 突破人社发展“硬指标”

文/张璐

▲“石老师工作室”调解劳资纠纷

▲社保咨询服务台为民解惑

【小档案】

成都市温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

简介:成都市温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下属支部6个,党员123名。

感言:荣誉是今后工作开展的新起点。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主动适应新常态,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续写温江人社党建工作的新篇章。

党员日常管理、领导干部讲党课、就业促精准扶贫……在成都市温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的“党建任务清单”上,一场场党建活动、一条条惠民政策、一项项民生工程均列在其中。

“明确责任主体、工作标准、完成时限,每月对照清单督查验收,确保不遗不漏、不折不扣全面完成任务。”温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副书记黄鹂说,局党委以“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推动工作创新、服务中心大局”为目标,制定“333”党建战略思路,以党建引领民生保障提质增效。成效背后,既有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干部职工的一分艰辛,又有一分坚守,更有一分为民之情。

创新教育新路径增强组织建设“营养度”

如何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发挥全体党员的表率作用,一直是温江区人社局党委研究的课题。“要抓实党员教育,提高教育实效性,必须保持党组织的活力和生机。”黄鹂认为,打破以往“灌输式”“填鸭式”的党员教育方式,必须在组织生活的内容上做文章,这是“增强党性、提高素质”的要领。

为确保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人社局还从特色党组织生活的开展中提高队伍“营养度”。

如何汲取“营养”?通过举办“书香人社·阅读阅美”党建主题读书荟,围绕党性教育、依法治国、公共服务等内容,以“两学一做”、依法治国常识解读、“互联网+”等为主题进行讲党课、三会一课、征文演讲、廉政教育基地参观70余场次,高质量开展“三严三实”等专题民主生活会7场,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与此同时,温江区人社局先后开设了官方微博、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党建QQ群、党建微信四大信息平台,持续推送党内关怀短信、组织生活动态、理论教育等资料100余次,人均受教育超过300学时/年,实现全覆盖、时刻受教育。

架起劳资连心桥增强组织建设“贡献度”

2014年3月,针对劳资纠纷急剧增加的势头,温江区人社局提出“人文仲裁”理念,成立了由老党员石丛华负责的“群众接待调解室”。2014年11月,随着群众的广泛认可,调解室更名为“石老师工作室”,专门从事劳动争议的咨询和调解工作,架起了一座劳资连心桥。

早在2008年,石丛华一度因肺部患严重疾病从岗位上退下来,但闲不住的他病好后,立即“请愿”回到仲裁一线。“我对这个岗位工作熟,经验多。况且从事了三十多年的人社工作已然放不下,希望尽一份老同志的心力。”

2015年初,永盛镇一患癌职工王某在公司支付其4万元经济补偿金后,解除了劳动合同,但这笔钱对他来说只是杯水车薪。由于暂停缴纳社保,王某的治疗负担加剧,走投无路之下采取了以跳楼相要挟的过激行为。石丛华了解情况后,与职工和公司积极协商,最终达成公司一次性支付王某11万元的补偿决定。事后,王某握着石丛华的手,感激地说:“石大哥,感谢你让我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那一刻,石丛华真切感受到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石老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共接待调解案件1895件,涉及人数达4727人次,群众满意率达100%,2015年获评温江区“十佳”机关党建品牌。石丛华个人也被评为成都市“十佳人社服务明星”,成为了温江区群众解决劳动争议想到的“第一人”。

▲党员素质拓展培训

开创经办新方式打通社保服务“快车道”

永宁镇居民王宁第一次到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社保参保业务时,由于对政策和经办流程不熟悉,一时摸不着头脑。见此,咨询服务台工作人员主动向她详细介绍了首次参保的相关情况。凭着排号单,王宁很快就办好了参保业务。“如果没有人指引,还不晓得要跑几趟呢。”王宁说。

过去,在办理社保业务时因对政策不了解、资料携带不足而来回跑的群众不在少数。如何解决群众的诉求?对此,温江区人社局在借鉴银行“柜员制”模式基础上,将窗口上原有的“养老待遇核定”“退休管理”等窗口合并整合,建立了“一窗多能”的综合服务窗口。数据显示,“综合柜员制”实行后,以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领取待遇”办理需耗时55分钟,现在只需要30分钟就能办完,办事效率大大提升。

同时,温江区创造性地在柳城街道办、和盛镇、天府街道办试点建设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分中心,形成了以“1中心3片区”为核心、119个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中心(站)为网格的覆盖全区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在分中心,一个窗口就能办结所有业务,”柳城分中心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可通过快拍仪将资料传给区中心,有专人负责协调解决,免去了办事群众两边跑的麻烦。”

现在,“哪里近就在哪里办”成了温江区企业、居民办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的新选择,切实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破解就业难题打造“一镇一品”就业模式

温江有着悠久的花木种植栽培和艺术创作历史。当地以发展特色植物编艺与新型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思路,不仅为传统花木产业突出重围找到了方向,也打响了“温江花工”这一劳务品牌。

“邀请编艺大师对村民进行编艺培训,提升他们居家灵活就业的技能,同时积极强化院落改造和院落自治,带动花木旅游发展,促进群众增收。”区就业局培训科科长黄朝华表示,从事编艺的村民收入普遍增加了不少,“用8棵八月桂编织的亭子就能卖出上万元,而以前1棵10厘米的八月桂只能卖几百块钱。”

走对了产业发展路,温江区趁热打铁,开展花工技能培训,并通过举办成都市花工技能大赛,扩大“温江花工”品牌效应,促进花工创收。

为切实解决城乡失业人员的就业路径,温江区人社局不局限于单一就业品牌的打造。他们深挖传统优势手工项目的就业潜力,探索建立“一镇一品”的居家灵活就业模式,形成了“寿安绣娘”“涌泉月嫂”“永宁护工”“公平物管”等一大批市场认可的居家就业品牌,实现了就业和产业发展的“双赢”。

下一步,温江区人社局还将在培育新市民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居家灵活就业的服务配套,把“居家就业”打造成为一项长足发展的特色产业和民生工程。

“我们通过把机关党建工作作为推动人社工作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实现了全区城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的创新发展。”黄鹂表示,接下来他们将围绕中心工作,努力提升服务意识、提高业务水平,实现党建与业务目标双项工作的创先争优。

(本文图片由成都市温江区人社局提供)

猜你喜欢
温江区保障局软实力
成都市温江区用心用情做好退役军人工作
天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打好扶贫“组合拳” 以扶志促脱贫
射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五力”齐发 拓宽就业扶贫路
温江区高效解决某酒店涉众型劳动纠纷的启示
温江区:做优“五大工程” 惠民生增福祉
黑龙江省医疗保障局 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黑龙江省大学生“两城一家”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
黑龙江省医疗保障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
爱,使这里的孩子不再孤独:记成都市温江区十佳爱心“五老”田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