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与新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2016-12-12 15:55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年14期
关键词:操作系统设计

赵 玲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广东 广州 510935)



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与新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赵 玲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广东 广州 510935)

摘 要: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新技术的应用,智能可穿戴设备逐渐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现今,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概念的兴起,智能可穿戴设备以极快的速度进行更新,在各大电子产品展销会上,大量的眼镜、手表等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抢尽了风头。智能可穿戴设备是高技术应用产品,其产品更新换代迅速,其主要由能源管理、操作系统、显示设备以及移动芯片等几个重要部分组成,本文在分析智能可穿戴设备各主要部分所采用的新技术的基础上对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智能可穿戴设备;设计;显示;操作系统

0. 前言

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指的是能够直接穿戴在身上的或是能够与衣服或是配件等进行整合的便携式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所包含的范围十分宽泛,其不仅仅包括各种硬件设备,还包括有各种能够以软件支持或是云端交互、数据交换等信息技术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设备或是应用。智能可穿戴设备最主要的特点体现在移动便携上,现今市场上所开发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多集中在眼镜、watch、鞋以及配饰、拐杖、智能服装等方面,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规模的扩大和应用越来越成熟,智能可穿戴设备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1. 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发展现状

智能可穿戴设备兴起与2012年谷歌发布的智能可穿戴眼镜,这一年被称为“可穿戴智能设备元年”,此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便一发不可收拾,世界各主要电子设备厂商纷纷推出其公司的产品以期待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中分一杯羹。现今,智能可穿戴设备是受到全球各主要电子厂商所关注和热捧的新型科技产品,由智能可穿戴设备所引起的新一轮的发展热潮正在传统的ICT企业和创投企业中兴起。在目前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中,主要被各主要电子厂商的产品所垄断,如:三星的Galaxy Gear系列和Galaxy Neo/Fit系列等,索尼公司所推出的Smart Watch和Smart Band等产品,国内的中兴和华为也不甘示弱,纷纷通过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领域加入到了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竞争中。现今以头部为支撑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是由Google公司所开发的Google Glass走的最远。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巨大,尽管各主要电子厂商进入的最早也发展的最宽,但并不意味着各科技巨头在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发展是垄断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产品更新速度日新月异且市场巨大,未来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将不仅只局限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以及眼镜等的领域,其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现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并未成熟,从而使得电子产业巨头对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形成垄断之势。从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发展的整体上看,市场对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认识仍然处于较为分散的阶段,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1)三星和谷歌公司推出的试验性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些关键技术未能得以突破使得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与应用仍然受到一定的制约;(2)智能可穿戴设备对用户所带来的便利还远未达到非用不可的地步,且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并不十分清晰,未能培养出一批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产品用户群。

2.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预期

电子产业两次重要变革极大地推动了科技的发展,由智能可穿戴设备所引领的新一轮的计算机革命将会快速到来,据不完全统计,到2020年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将会实现爆发式的增长。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就目前来看,智能可穿戴设备多集中于医疗保健、信息娱乐、工业军事等领域。从市场上所呈现的产品来看,大多数产品以智能手机为主,以智能可穿戴设备为辅,仅仅我国每年对于智能手机的生产与消费就达到数亿台,全世界对于智能手机的需求是巨大且旺盛的,而这些都会带动智能可穿戴设备向更高的高度迈进且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3. 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的新技术

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是为了满足虚拟和现实世界之间的映射需要而发明的,其发展与应用离不开电子产业的发展,其主要需求来源于对电子设备的计算、移动设备的能源以及交互感知等方面的进行不断地创新与变革,但是要想得到较为优秀的产品,必须要做好上述多项技术之间的交互应用与融合。因此,需要对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中所涵盖的各项系统软件、传感器、芯片、电源以及存储和显示等进行创新与发展,通过将上述领域升级为超微型传感器、具备轻薄化特点的大容量电池技术、新型显示技术以及人机交互技术、建立标准的交换通信协议等,只有在以上技术领域实现并促进智能可穿戴设备向多领域发展。

3.1 智能可穿戴设备操作系统的发展

目前在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操作系统主要有两大系统,一个是依托在以苹果为主的ISO操作系统,一种是依托在以三星、华为等为主的Android系统,且都是由3种不同的技术线路构成不同的生态体系,其分别为:(1)服务于各种功能相对简单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此种系统的功能简单、功耗较小,现多应用于智能手环或是智能手表的产品中。(2)对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移值和裁剪,此种操作系统应用的是Android或ISO系统,通过对其进行选择与裁剪,使其在能耗、3D视频加速等功能方面进行的裁剪与优化。(3)对智能可穿戴设备提供功能支持以满足设备的应用场景而进行的可穿戴智能设备进行专有系统的开发。

3.2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能源管理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能源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今各大厂商都加大了对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移动能源领域的投入,而为解决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移动能源的应用难题,纷纷采用的是使用无线充电技术来解决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问题,通过此项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可以解决电源1m~3m范围内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移动充电问题,此项技术主要利用的是磁场共振的效应来实现能量之间的传输,所以对于人体的辐射伤害相对较小,而以苹果的MOTO为代表的无线充电无疑是为其提供了解决方案的基础。除了采用加强对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电池的充电外,还可以采用利用柔性技术使得智能可穿戴设备电池的空间利用率得到提高,或是通过采用大电容的方式来提高智能可穿戴设备电池的快速充电能力,以此来缩短电池充电时间,从而有效提高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续航能力。

3.3 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屏显设备

屏显设备是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今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中所使用屏显设备主要为OLED和LCoS技术,其中LCoS技术在小屏领域应用较多,其最主要的原因是LCoS技术的准入门槛较低,色彩解析度以及耗电量等都有着较强的优势,因此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智能手表中应用较多,这就导致智能手表在生产出来后外观基本相似,制约了其在外观和识别性方面的发展。OLED技术则主要适用于以头部为支撑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屏显设备中,OLED技术无论是在反应速度、对比度和亮度以及功耗等方面都有着极强的优势,因此,OLED技术将是现今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智能可穿戴设备中屏显设备发展的重点,在OLED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同时,以三星和LG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已经开始了对于柔性屏幕的研究,所谓柔性屏幕就是屏显产品的形态可以改变,柔性屏幕的应用将会极大地提高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而不是被认作是智能手机的延伸,柔性弯曲技术还能够使得智能手表面积不足的问题得到根本地解决,同时柔性外观将会更容易被用户所接收,并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外观加分,从而使得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外观设计上更具有亲和力。

3.4 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芯片

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移动芯片是其发展和应用的基础,现如今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移动芯片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智能手表和平板电脑,其正在向着更多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硬件领域中发展。在新型芯片的开发领域,以Intel为代表的电子厂商纷纷推出其应用于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芯片产品,如Intel公司的Quark处理器,其具有超低功耗、集成度高等的特点,在做好移动芯片更新设计的同时还需要做好移动芯片平台的建设,以便使得智能可穿戴设备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结语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主要作用在于如何在用户与互联网之间构建起一个入口和桥梁,以此来帮助用户对信息进行捕捉和处理,并提高用户决策的准确性,同时可以使得用户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这一通信终端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互联和信息的共享,促进社会的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将会使得智能可穿戴的产业链得到完善,通过补足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所需的操作系统、能源、显示等关键技术将会使得智能可穿戴设备得到良好的发展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昕,聂桂平.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和技术设计与发展[J].工业设计,2015(7):59-61.

[2]郭琪,杨勇强.可穿戴智能设备发展浅析[J].经济生活文摘,2013(3):539-540.

[3] Frost & Sullivan.2013年中国智能穿戴设备市场研究报告[R].

[4]张洋.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需求与机会[J].尚生活,2014(2):76.

中图分类号:TP212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操作系统设计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