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市场再平衡——“第三届全国石油经济学术年会暨2017年油气市场形势研讨会”综述

2016-12-12 02:32夏丽洪王立敏
国际石油经济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天然气石油

本刊记者 夏丽洪,王立敏

脆弱的市场再平衡——“第三届全国石油经济学术年会暨2017年油气市场形势研讨会”综述

本刊记者 夏丽洪,王立敏

2016年11月10-11日,“第三届全国石油经济学术年会暨2017年油气市场形势研讨会”在山东青岛举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会计师、党组成员刘跃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党组成员、高级副总裁王志刚,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周抚生莅会并致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维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学会常务理事李大东分别作主旨演讲。其间进行了第三届全国石油经济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交流。会议围绕“创新与绿色发展”主题,从宏观经济态势、地缘政治格局入手,剖析未来国内外石油市场、炼油、贸易发展趋势,并对天然气如何成为我国能源转型的主力能源进行了深入探讨。来自国家部委、石油公司、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等400多位代表聆听了会议。

1 世界经济复苏不稳 中东地区加速多极化

1.1世界经济复苏不稳,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挑战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对美国、欧元区、日本、中国的经济形势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阐明了自己对未来全球及中国经济走势的看法。

2016年三季度,美国GDР增速升至2.9%;欧元区同比增长1.6%,日本同比增长0.7%。袁钢明认为,虽然自2016年初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从低点回升,但世界经济远未恢复到2008年前的水平。他指出,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危机的风险在减弱;同时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国际贸易和投资回落,导致摩擦加剧。由于美国和世界经济复苏不稳,美联储加息或使世界经济和汇率波动加剧,引发资本跨境流动加速,造成全球资本市场动荡,这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总体来看,目前全球金融市场惊魂不定,未来世界经济复苏艰难。

对于中国经济,袁钢明认为,在世界金融波动中的中国经济基本正常,2016年前三季度GDР同比增长6.7%。未来宏观政策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必须要忍痛调整,破除房地产依赖,缩减政府大规模投资,打破政府的利益保护。

1.2中东加速向多极化发展

自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后,中东地区深陷大规模动荡与冲突之中,各种新旧矛盾集中爆发,冲突与战争频发,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肆虐,旧的地区秩序逐步走向解体。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东室主任唐志超对中东地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梳理,他认为中东地区格局正发生后冷战以来最重大的变化,正加速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地区力量平衡也被打破。

唐志超指出,新旧秩序交替、大动荡、大分化、大调整、未来发展难以预测,这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中东地区形势发展的五大主要特征。对于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的中东政策,唐志超认为,中东对美国的战略价值在下降,总体上特朗普将延续奥巴马主义的精神与风格,美国将继续从中东进行战略收缩。他同时指出,由于特朗普对伊朗核协议持反对态度,导致伊核协议的前景具有不确定性。

2 脆弱的石油市场再平衡

2.1石油市场呈现新特征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简称经研院)陈蕊将石油市场的新特点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石油市场结构更趋多元化,主要体现在现货价、期货价、各种官价以及欧佩克(ОРEС)一揽子价格并存。同时,美国页岩油的灵活性和效率提升超预期,成为平衡市场的新来源,市场由沙特单一调节向沙特、美国双调节转变。由于技术进步和油服价格下降,2016年美国井口盈亏成本平均已降至30~40美元/桶。在基准情景下,预计2017年美国原油产量保持缓慢增长态势(见图1)。未来两国的竞争将对石油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是世界石油市场再平衡进程弱于预期,石油市场将由一个“不平衡”转向另一个“不平衡”。2015年,世界石油供应富余180万桶/日,是2000年以来最严重的供应过剩。2016年,世界石油市场供需基本面改善,全年富余60万桶/日。2016年四季度,世界石油市场将供大于需50万桶/日。此前市场普遍预期2016年下半年世界石油市场将重回平衡,然而,由于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疲弱,非ОРEС产量下降,ОРEС原油产量超预期增长,石油市场再平衡的时点被推迟至2017年:若ОРEС原油产量维持目前3350万桶/日左右的水平,则2017年世界石油市场将供大于求5万桶/日。若ОРEС原油产量为3250万~3300万桶/日,则世界石油市场将供小于求95万~45万桶/日(见图2)。2017年将成为油价实质性回升的转折点,50美元/桶以下的超低油价阶段将结束。陈蕊强调,2017年市场恢复基本平衡后,后补供应能力十分薄弱,而突发地缘政治事件仍将频繁发生,油价波动可能加剧,市场将由一个“不平衡”转向另一个“不平衡”。

图1 美国原油产量预测

图2 2017年世界石油供需基本面与布伦特油价

2017年世界经济将缓慢复苏,预计石油需求同比增加130万桶/日,增量略高于2016年。石油需求增长仍将主要来自非经合组织亚洲国家,印度需求增量将连续第二年超过中国。石油投资连续三年下降,将显著影响2017年的石油供应(见图3)。据统计,全球前十大油气公司和两大油服公司2014、2015、2016年分别同比削减投资6%、15%、20%。非ОРEС国家上游支出从2014年的7500亿美元下降至2016年的5500亿美元。2015年的支出下降主要来自美国页岩油井的钻探,2016年则蔓延至深水油、海上石油、油砂等非常规石油。

图3 世界石油生产能力变化

三是ОРEС保市场份额战略出现松动,冻产或减产诉求增强。从2014年12月ОРEС部长级会议放弃“限产保价”策略开始,ОРEС逐渐丧失石油市场管理者的角色。2016年9月28日,ОРEС在阿尔及利亚的非正式石油会议上8年来首次就限制石油产出问题达成共识。

中海石油化工进出口有限公司原油部首席经济师佘建跃分析了跨区市场中的供需平衡和价差之间的逻辑关系。他指出,全球石油供需基本平衡,而且苏伊士以东和苏伊士以西两个地区的市场供需也各自平衡,美国页岩油的生产对平衡贡献很大。佘建跃强调要关注和理解这种全球石油供需格局的区域平衡特点,因为区域供需的波动会在区域三大基准原油的相对关系中体现出来。他认为,全球原油的供需基本面处于“再平衡”进程中。

图4 我国地炼原料构成变化

2.2国际石油贸易格局深刻调整

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公司计划信息部副总经理宋磊认为,过去两年国际石油贸易格局深刻调整主要有三个推动力:一是北美非常规油气革命;二是全球炼油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三是美国原油出口禁令放开以及中国原油进口禁令放开。带来的影响体现在:世界原油贸易量稳中下降,油品的贸易量快速增长。他特别指出,由于美国削减了轻质原油进口量,全球可贸易原油出现轻质化,这与大家原来的预期不一样,这会对今后炼厂的路线设计产生重要影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宋磊认为,我国地炼的贸易行为对国际现货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我国越来越多地炼获得“三权”(进口原油使用权、原油进口权和成品油出口权),2016年以来,尤其是前4个月, 地炼原油进口量高企(见图4)。2016年,地炼原油进口量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比例或将达到17%,同比增加10个百分点。预计2017年、2018年进口量还会继续增加,2018年后趋于稳定。2020年,地炼原油进口量将占我国进口总量的1/5。

在分析全球及地区油品需求的基础上,FGE全球能源咨询公司副董事长吴康认为,2017年苏伊士以东地区石脑油供应会进一步增加;柴油的富余继续存在;汽油也会有所富余,但由于夏季需求的增长,可能会出现季节性的短缺;燃料油会维持短缺状况。从走势来看,今后5年该地区石脑油的短缺会逐渐加大;燃料油的短缺会逐渐减少;汽油会出现短缺;柴油会继续富余,但受船舶燃料油硫含量变化的影响,将在2020年出现拐点。

表1 全球原油质量变化

2.3亚太地区炼油业前景乐观,中国炼厂需努力调整装置结构和产品结构

吴康介绍说,苏伊士地区炼油业处于转型期,关停的能力集中在日本、澳大利亚、中国,增长的能力主要集中在中国台湾、越南、韩国等。虽然中东地区增加了很多的炼油能力,但总体来看,苏伊士以东地区油品需求的增长大于炼油能力的扩张,今后5年该地区炼油业前景乐观,炼油毛利继续看好。中国的炼油产能过剩情况仍十分严重,去产能的压力巨大,这是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2020年前,中国可能会出现大的炼厂重组,一些地方炼厂和小炼厂会倒闭。

宋磊认为,全球出口导向型炼厂竞争格局正发生重要变化,未来5年亚太地区出口导向型炼厂将面临“阵痛期”,竞争格局正发生重要变化,我国东南沿海炼厂有潜力成为出口中心。

2015年,我国加工原油量为5.22亿吨,平均开工负荷率69.8%,产能过剩严重。2010年以来,我国消费柴汽比呈明显下降趋势,2014年降至1.6:1, 预计2020年将降至1.2:1。对此,李大东院士认为,今后中国炼油业的主要任务将是在控制炼油能力过快增长的同时,努力调整装置结构和产品结构。他指出,世界原油总的趋势是在变重(见表1)。无论从资源角度,还是从效益角度考虑,炼制劣质原油是我们今后必然的选择。从技术层面来看,为应对新的市场需求变化,未来我国炼油工业的技术重点是:石油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清洁燃料生产技术,多产汽油技术,多产航空煤油的技术,油化结合的技术。

2.4我国成品油市场进入不可逆的资源过剩阶段

1998年以来,我国成品油市场经历了市场保供、供需平衡、资源过剩三个阶段。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市场营销所副所长丁少恒指出,目前我国的成品油市场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资源过剩的发展阶段,国内宏观经济减速与结构调整、油品行业市场化改革加速是推进成品油市场转型的主要因素。

预计2017年我国汽油表观消费量达到1.22亿吨,同比增长7%左右;柴油表观消费量达到1.41亿吨,同比减少约4%;煤油表观消费量达到3810万吨,同比增长约12%。2017年成品油需求总量将达到2.95亿吨,同比增长2%左右,较2016年增速有所放慢;成品油产量预计将达到3.4亿吨,同比增长约2300万吨,成品油产需差达到4500万吨左右,较2016年进一步增加,其中柴油是主要贡献品种(见图5)。

图5 2017年我国成品油产需平衡预测

图6 全球LNG供需预测(不考虑需求侧限制的供应能力预测)

3 天然气将成为中国第三大主力能源

天然气是中国实现能源结构从高碳向低碳转型升级的最现实的能源,会议对天然气如何成为我国能源转型过程中的主力能源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认为,供给已不是制约我国天然气市场大发展的因素,大力发展我国天然气市场需要采取革命性措施。

3.1天然气资源供应宽松,为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提供战略机遇期

黄维和指出,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过程中,以油气为主的化石能源仍将长期占据主要地位,天然气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发挥重要作用。世界天然气资源丰富,当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这为我国天然气大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世界常规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471万亿立方米,采出17.4%,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87万亿立方米,待发现资源量为202万亿立方米;非常规资源量约为常规资源量的5~8倍,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44万亿立方米(BР世界能源统计2016)。从国内资源来看,据国土资源部2015年的数据,全国常规(含致密气)可采资源量50万亿立方米,剩余可采资源量48.41万亿立方米,已探明资源量5.22亿立方米。2020年我国天然气供应量可达3600亿立方米以上,2030年达到6000亿立方米以上。

IHS能源高级分析师刁周玮和伍德麦肯兹的黄妙茹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未来几年内全球LNG市场形势。从供给侧看,随着澳大利亚及美国项目快速上产,未来5年全球LNG供应能力将在目前基础上增加50%。但是从需求侧看,重要的进口国,尤其是亚洲的中国、日本、韩国等需求远弱于预期。未来几年需求增速远低于供给增速,LNG供大于求的情况预计将持续到2023年前后,富余液化能力预计在2020-2021年达到顶峰(见图6)。到2021年左右,全球液化能力将在现有2.5亿吨的基础上再增加1.4亿吨,由此导致未来几年全球LNG价格面临下行压力,现货价格在未来5~8年仍将维持较低水平。

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离不开国际市场。今后10~15年,我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大概在40%左右。在全球天然气资源供大于求的大背景下,一定要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

3.2我国天然气市场进入行业波动期,亟需政策指引

3.2.1我国天然气市场进入行业波动期

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天然气市场研究所段兆芳博士介绍,2000年以来,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以年均增速16%的高速增长,然而近两年,由于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天然气价格不具竞争力以及可再生能源竞争的影响等,2014年和201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速大幅下降至10%和4.0%。2016年前三季度,天然气消费量143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0%。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进入行业波动阶段。

2015年国产气增长4%,至1320亿立方米,其中煤层气44亿立方米,页岩气45亿立方米,煤制气14亿立方米。受需求低迷、LNG进口量增加的影响,2016年国产气产量增速下降,1-9月产量同比仅增长1.2%。

2015年我国进口天然气61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5%,对外依存度升至32%,其中管道气进口34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2%;LNG进口1965万吨(273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0%。LNG进口下降主要是受国内市场需求疲软影响,长协LNG基本按照合同低限进口,现货进口大幅减少。受LNG价格低位运行、一些新进口合同进入执行期等因素影响,2016年1-9月,中国天然气累计进口量同比增长20.3%,占我国天然气消费量的37.3%。其中管道气290.4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3%;LNG进口量1787万吨(折合248.1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6.4%。

3.2.2我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提速

近些年,我国在天然气市场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2016年11月,国家全面放开化肥用气价格,完成了现行机制下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天然气定价机制进一步向市场化迈进。

与此同时,天然气管网改革加速。政府正在推进天然气基础设施的独立运营及向第三方公平开放,同时出台政策加强天然气管输费率监管。2016年8月16日,国家发改委向社会公开征求《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和《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意见,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则核定管道运输价格。8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强地方天然气输配价格监管降低企业用气成本的通知》,要求降低过高的省内管道运输价格和配气价格,减少供气中间环节,整顿规范收费行为。9月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油气管网设施开放相关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为下一步的油气管网改革打下基础。

3.2.3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当前,我国天然气市场面临四大挑战: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天然气消费增速放缓;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和煤价处于低位,天然气经济性优势减小;国内储气调峰设施和能力不足;市场体系不发育,市场化的价格机制尚未形成。

然而,从人均利用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我国天然气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天然气是我国实现能源结构从高碳向低碳转型升级的最现实的过度能源。中国政府也致力于将天然气作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2020年天然气利用量达到3600亿立方米以上的目标,到2020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的比例将达到10%,到2030年将达到15%。然而,要实现政府规划的目标,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指引。

3.3天然气如何成为中国能源转型的主力能源

当前,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面临巨大的瓶颈期。为推动我国天然气市场的发展,中国石油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战略学组设立了一个专题论坛,深入探讨天然气如何成为中国能源转型的主力能力。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规划计划部副总经济师、经专委秘书长朱兴珊认为,天然气要成为主力能源,不能完全依靠政策,“打铁还需自身硬”,必须自身要有竞争力。具体来说,上游勘探开发领域要加大国内开发,加大公司内部矿权的流转,加强技术攻关和管理创新,降低天然气特别是非常规气的开采成本;在输送领域,减少中间环节加价,降低终端销售价格;在售气环节,供气企业要转换经营机制,适应市场化的竞争。此外,还应加强调峰能力建设。中海石油气电集团贸易分公司规划发展部经理谢治国认为,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大发展,除了供气方要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一个合理的定价机制,用价格机制将成本控制住,要改变当前国内LNG进口价格与油价挂钩的不合理机制,更关键的是要有一个调峰价格机制。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刘小丽研究员认为,低碳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天然气作为从高碳向低碳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桥梁能源,要有危机感,能否起到桥梁作用不是企业可以决定,要让市场来说话。制约当前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的几个因素,一是价格,二是基础设施,三是第三方准入,这些都需要全产业链的市场参与者共同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天然气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经专委副主任王震总结说:天然气要具备竞争力,必须具备5A条件,即可获得(аvаilаbilitу),运得到(ассеss),用得稳(аssurаnсе,即怎么样解决峰谷差的问题),买得起(аffоrdаbilitу),以及负责任(ассоuntаbilitу)。我国天然气市场的发展要有全球化的视野、大能源的视角和市场化的理念。提高天然气的市场竞争力,需要全产业链参与者的共同努力,降低供给侧成本,这已经成为与会者的共识。

3.4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需要采取革命性措施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经济研究所段言志博士认为,我国的天然气政策不能完全套用西方,而是要有一套自己的逻辑,既要满足国内需求,又要满足安全的供应,同时要激发市场活力,在平衡各方利益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当前及今后几年将是国家大范围、高强度调整天然气政策的密集期,包括矿权、管输、价格监管和市场主体培育等各个方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郭焦锋指出,G20杭州峰会之后,国家已经明确提出,要将天然气培育成为继煤炭、石油之后的第三大主力能源,相关政策文件将很快发布。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需求量将达到3600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10%以上;2030年,将天然气的消费量提高到6000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2050年,天然气的消费量将提高到7000亿立方米以上。为此,需要一些革命性的政策措施,助推我国天然气产业和市场的发展。

上游将有序向多元市场主体开放。当前,我国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和一部分致密气)的矿业权已经放开,未来将从难动用的、低丰度区块开始进行招投标,让更多企业进入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到2020年,建议除海上区块外,天然气领域的探矿权和采矿权将全部进行招投标。同时,国家将加大对探矿权的投入要求并加强监管,对投入不到位的探矿权将责令退出。2015-2016年,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已经退出约90万平方千米的探矿权。此外,国土资源部还将建立和完善石油天然气地质资料公开和共享机制,有序推进资源资料交易平台建设,设立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查开采数据银行。数据库的地质资料要进行有偿转让跟无偿服务相结合。

中游,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端”原则,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管输等环节价格主要由政府监管。管道的管输与销售业务分离是大势所趋,法律分离、财务分离和产权分离三种形式会同时存在,但最终将实现管输业务和销售业务的完全分离,从主干管道到省级管道到城市燃气管网,价格、费用、成本等将得到严格监管。今后将在上海石油交易中心建立一个天然气容量交易市场,并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公平公正公开的统一调度平台,在一个公开透明的平台上,通过容量交易实现管输的第三方公平准入。

下游,在全国管道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全国将形成10个左右的区域性现货市场,例如在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等;在新疆,还将推动现代能源综合改革,在克拉玛依建立一个国际性的现代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此外,我国还将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建立LNG期货。通过建立上海LNG期货的基准价格,并与其他现货市场联动,形成区域市场的LNG基准价。未来我国天然气市场将形成一个期货、现货市场并存,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天然气市场体系。

郭焦峰介绍说,未来国家将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①截至发稿日期,国家能源局油气司已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在四个领域加大对天然气利用的支持力度。一是煤改气。已在在京津冀地区设立“禁煤区”,“十三五”期间会把“禁煤区”推广到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十四五”期间争取推广到国内10大区域市场;2030年争取推广到全国。二是天然气发电,2020年我国天然气的装机要达到1.1亿千瓦以上,鼓励3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改建为燃气调峰电厂。与此同时,国家将在开发区、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热电联产气电项目。三是在交通领域推动LNG重卡和沿海、沿江船舶动力油改气;对LNG重卡按照新能源车的定位给予补贴。四是在工业领域实施燃料升级,积极推进工业燃料以气代煤、代油。

4 三大石油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解读

“十三五”期间,国内外经济、能源、市场、政策环境深刻变化,既有多方面有利条件和战略机遇,也面临矛盾叠加、风险增多的严峻挑战。主要体现在:新常态下能源消费增速放缓,低碳清洁能源加快发展;世界石油供需持续宽松,国际油价呈前低后高走势;国内成品油需求低速增长,但总体增量仍然较大;国际天然气市场全球化趋势明显,价格走低;我国天然气处于快速发展期,未来增长潜力巨大;市场化进程加快,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导致的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传统能源面临挑战。

在这种大背景下,企业应该怎么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规划计划部总经理侯启军、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发展计划部副主任张新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规划计划部副总经理陈彦分别对三大石油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进行了解读。可以看出,面对挑战,三大石油公司都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清晰的发展思路与战略。

中国石油“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发展目标。2020年,中国石油的油气总当量产量将达到3亿吨左右,其中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占比超过1/3;国内炼油能力控制在2亿吨左右,乙烯能力保持不变;国内成品油销售量和纯枪比例稳步提升,加大成品油出口量;国内天然气销售占全国市场份额基本稳定;国际贸易量稳步增长,盈利持续提升;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外部年均收入和利润占比达到50%以上;跨国指数达到30%以上。“十三五”期间,中国石化要推动公司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要构建石油、天然气、煤炭、新能源多元发展、清洁低碳、综合集成的新能源体系。淘汰落后炼油产能,建设3~4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炼化基地;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新材料、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基地。中国海油的油气总产量要达到1.2亿吨油当量;炼油产能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与中国海油国内自产原油能力相匹配,基本形成具有竞争优势和差异化特点的炼化销售产业格局;化肥、纯碱等化工品维持现有规模;出口业务成为公司上下游产业间的重要枢纽,到2020年油品贸易量达到8000万吨。

面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侯启军认为,必须在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的同时,与时俱进,对发展战略进行丰富和完善。首先是对资源战略、市场战略、国际化战略三大战略赋予新内涵,实现新转变。要从注重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转变,由常规油气向常非并举和多种能源资源转变;由市场保供向市场营销转变,由传统销售模式向“互联网+”销售转变;由单纯业务“走出去”向理念、管理、技术、标准和人才国际化转变。其次是增加创新战略,让创新成为推动公司发展的第一动力。张新明介绍,中国石化“十三五”发展战略包括五大方面:价值引领战略——把每个产业链都打造成有质量有效益的价值链;创新驱动战略——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价值链的结合;资源统筹战略——统筹优化油气等能源资源和市场、网络、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资源;开放合作战略——对外加快“走出去”步伐,对内以优化资产资本结构为重点;绿色低碳战略——大力实施节能、减排、降碳行动。陈彦指出,下游一体化是中国海油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继续坚持石油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战略不动摇。产业链结构是动态调整的,应按照经济价值内在规律,针对不同时期对市场环境的判断和自身竞争能力的认识,选择具体的发展战略和演化路径。“十三五”期间,中国海油石油产业链规模和结构阶段性目标是:原油产量(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成品油销售量(产炼销)比例≈1:1:0.6,以打造适合海油的产业链竞争结构。

此次会议内容丰富、观点鲜明、剖析深入,对能源变革中的中国石油行业发展环境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展望未来,全球化退潮,区域化兴起,世界经济复苏力度可能弱于预期;中东局势值得高度关注,多极化趋势中动荡风险上升;全球石油市场的再平衡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市场波动可能增强;天然气市场全球化加速,供过于求的态势仍将延续数年。我国将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采取革命性措施,大力推进天然气市场发展。同时,三大国有石油公司将依据各自的发展规划,扎实推进工作,力争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编辑:萧芦

编审:晨耕

2016-11-20

猜你喜欢
天然气石油
石油石化展会
石油石化展会
奇妙的石油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石油PK太阳能
工业用天然气十字路口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