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大埠岭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分析

2016-12-12 02:37周汉初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北大队江西九江332000
低碳世界 2016年32期
关键词:闪长岩褶皱成矿

温 伟,周汉初(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北大队,江西九江332000)

江西大埠岭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分析

温 伟,周汉初(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北大队,江西九江332000)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对野外第一手资料的分析,参照矿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等对大埠岭矿区的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做出进一步分析,从而掌握该矿区矿体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为进一步摸清该矿区钼矿产开采潜力做好工作,为寻找新矿床提供更重要的找矿线索。

大埠岭;区域地质;成矿地质条件;找矿前景;江西

大埠岭矿区位于江西湖口县东20km处,该段属于长江中下游铁铜金成矿带和九岭-障公山钨锡多金属成矿带过渡部位,铜金钼矿产丰富。已知该矿区周边已有多个铜钼矿矿点,结合矿区初步取得的成果,根据矿区预查工作所了解到的矿产种类和分布规律以及对矿区内存在钒矿矿体可能性的初步分析,笔者对该矿区的找矿前景做出进一步的分析。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1.1 区域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有中元古界双桥山群利安组、修水组,上元古界震旦系莲沱组、南沱组、陡山沱组、皮园村组,下古生界寒武系王音铺黑色页岩、观音堂页岩、乌石门灰岩、寒武系-奥陶系仑山白云岩,上古生界二叠系下统鸣山硅质岩,中生界三叠系上统安源群、侏罗系上统大港组,新生界第四系。

1.2 区域构造

图1 区域构造纲要图

1.2.1 褶 皱

区域褶皱分两个层次,发育于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中的基底褶皱和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构成的盖层褶皱。

基底褶皱为苏山-大港复背斜中段。核部最老地层为双桥山群利安组第一段(Pt2l1),向两侧依次出露的地层为利安组第二段(Pt2l2)双桥山群修水组第一段(Pt2x1)、第二段(Pt2x1)。褶皱叠加明显。

盖层褶皱为鸡公咀-回龙咀向斜(Ⅰ),分布于鸡公咀、龙头帝、回龙咀、大港周一带,北延入太平关、东进入杨梓桥、郭家桥,西被横山深成岩体破坏及第四系掩盖。向斜规模巨大。呈近东西向展布,褶皱形成于印支期,属平面圆桶状、开阔平缓褶皱。

1.2.2 断 裂

区域断裂发育。依据断裂构造的展布方向划分为近东西向、北北东向、南北向、北西向、北东-北东东向5个断裂系统,其中以近东西向、北北东向最为发育,南北向断裂不够发育。

1.3 区域岩浆岩

区域上岩浆岩发育。主要为燕山期侵入岩,出露于西部文桥、横山、五里街一带,总面积182km2,出露面积30.1km2。侵入体29个,5个岩石单元:岛山单元、程山单元、园密庙单元、五里街单元、横山单元。

2 矿区地质条件

2.1 矿区地层

该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板岩、板岩不等厚互层。厚995.1m。与上覆莲沱组呈角度不整合接元古界双桥山群修水组第二段,上元古界震旦系上统皮园村组,下古生界寒武系下统王音铺黑色页岩、观音堂页岩、中统乌石门灰岩及第四系。

2.2 矿区构造

2.2.1 褶 皱

基底褶皱为苏山-大港复背斜,是一轴向北东之线形紧密褶皱。矿区为复背斜北翼之次级向斜的北翼,地层为双桥山群修水组第二段。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35~59°。

盖层褶皱为鸡公咀-回龙咀向斜。矿区处于向斜南翼,地层由北至南为寒武系上统乌石门灰岩、下统观音堂页岩、王音铺黑色页岩、震旦系上统皮园村组、下统莲沱组。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28~45°。北部地层局部南东倾,组成次级向斜。

2.2.2 断 裂

2.3 矿区岩浆岩

大埠岭矿区岩浆岩发育,出露有文桥超单元五里街单元、园密周单元、程山单元。

五里街单元(J3w):呈近南北向分布于矿区以西,岩性为肉红色中-粗粒黑云二长花岗岩,粒径2~7mm不等,以4~6mm为主,黑云母含量1~4%,片径0.2~1.0mm。

园密周单元(J2y):呈近南北向分布于矿区以西之北,岩性为肉红色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具中细粒花岗结构或似斑结构,粒径2~4mm,常含斑晶(约5%),斑晶主要为钾长石。黑云母含量1~6%。

程山单元(J2c)呈近南北向分布于矿区以西,岩性为灰白-肉红色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粒度细而均匀,粒径0.2~2mm,黑云母含量2~4%。

接触带内带常出现细粒边,宽3~5m,含有围岩捕虏体,接触带外带常出现矽卡岩、大理岩、角岩。具蚀变分带。

3 成矿条件分析

3.1 地层和岩石条件分析

确保无限制接入电网,余电上网全额收购。接入系统投资由电网公司负责。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电网企业应提高服务效率,保证无障碍接入。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按“以热定电”的原则组织生产,具有综合能效高的特点,电网企业应支持和保证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电力直供,余电优先上网和全额收购。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电网企业回购电源项目自建配套送出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电网公司应承担系统接入费用。由分布式能源公司先行垫支建设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回购。

区域地层对夕卡岩铜矿控制表现在围岩岩性的控制上。主要围岩为灰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岩及泥灰岩、火山凝灰岩等。与夕卡岩型铜矿有关的成矿岩体包括辉石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等各类岩石,但与中酸性侵入岩类关系最密切。它们主要为中深成一浅成相钙碱性系列的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斜长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等。夕卡岩型铜矿的矿化类型与成矿岩体的岩石特征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例如夕卡岩型铜-钼(或金)矿床多与中酸性花岗闪长岩有关。在长江中下游铜矿带这种成矿专属性更为明显,例如九瑞、阳新、铜陵等地区的夕卡岩型铜(钼、金)矿床的成矿岩体为高碱富钾。

3.2 构造控矿作用分析

构造地质背景为下扬子台褶带,沿长江近600km长的地带具有很好的成矿前提。地层出露有下古生界、上古生界和中新生界,但赋矿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二叠系和中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层,矿床类型主要为夕卡岩型。成矿与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和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侵位直接有关,在中小型侵入体与碳酸盐岩层接触带形成夕卡岩型铁铜和铜钼矿床。在火山岩盆地中小侵入体顶部有时形成斑岩型铜矿床。

由于地台边缘深断裂系统对于构造单元的发生发展、岩浆活动(侵入作用和喷发作用)、沉积建造的形成和矿质迁移等关系极为密切,故地台边缘深断裂系统对于铜钼矿的控制是明显的。

构造错动的岩浆岩围岩接触面、围岩层理与层间破碎带、褶皱轴部和翼部、多组断裂交汇处、捕虏体与岩体接触面等都是形成夕卡岩型铜钼矿的有利构造部位。夕卡岩矿体与接触带和地层的关系,可以划分3种情况:①接触式矿体,即矿体呈似层状和不规则状产于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②层控式矿体,即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就位于某一特定层面或界面,矿体可以是单层的或是多层的,通常属于外接触带,有时出现于远离岩体的部位;③复控式矿体,即一部分矿体受接触带控制,另一部分矿体受地层控制。

3.3 岩浆岩成矿作用分析

中国95%的铜钼矿床受侏罗纪到早白垩世中酸性岩浆岩控制,在时间和空间上受中国东部构造岩浆活动带控制,如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和燕辽成矿带等。成矿与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和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侵位直接有关,在中小型侵入体与碳酸盐岩层接触带形成夕卡岩型铁铜和铜钼矿床。

4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4.1 单元素异常特征

矿区异常元素以Mo、Ag、Pb、Cu、As、Au较为发育,异常强度较高,异常三级分带较为明显。尤其是Mo异常,异常面积较大,形态规则,元素含量普遍较高,含量在5×10-6以上的样品占25%,异常衬度达3.25~6.79,规模达3.64~8.72km2。异常主要分布于岩体接触带附近或断裂构造带旁侧。

4.2 组合异常特征

07年土壤测量将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划分为H1、H2、H3三个组合异常。H1组合异常产出于矿区的西北部北东断裂带附近,呈扁轴状分布。H2组合异常产出于矿区的中部北东向断裂带附近,呈长轴状分布。H3组合异常产出于矿区东南部大片区域,异常内发育有北西向断裂,北东向断裂,近东西向断裂带多条,异常区呈扁长轴状分布如图3。

图3 江西省湖口县大埠岭矿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图

从3个组合异常中元素的分布特征和R型因子聚类分析,得知本区异常元素Mo、Ag、Pb、Cu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组合元素异常重叠性较好,为同聚类元素。

异常带内岩石矿化蚀变较强,主要有辉钼矿化、黄铁矿化、矽卡岩化、硅化等。

5 找矿前景分析

本区所处和区域构造位置是成矿有利的区域,它具备较好的围岩条件,有较发育的断裂构造,有较好的多期脉动、演化特征清晰的岩浆热动力的环境。

07年在该区开展的江西省湖口-鄱阳县铜铅锌矿预查工作控制了钼矿脉带一条。钼矿脉带产出于矿区西部程山单元(J2c)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中,为石英脉型辉钼矿脉。脉带宽约50m,带内石英细脉发育,可见矿化者5条,走向大致平行,单脉宽0.05~0.35m。最宽者,宽0.35m,出露长约20m,走向80~260°,倾向350°,倾角较陡为73°,局部反倾。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钼矿,其次为黄铁矿、黄铜矿。品位Mo0.1%、 Cu0.038%。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矿化呈细脉状、星点状,局部团包状,矿化不均匀。

矿区岩浆岩内石英脉比较发育,对寻找石英脉型铜钼矿比较有利。且矿区内夕卡岩出露较少,对寻找夕卡岩型铜钼矿意义不大。

寒武系下统王音铺组是钒矿主要赋存层位。地层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30~75°。矿体受层位控制明显,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体产状与地层一致。

[1]翟裕生,等.区域成矿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2]杨明桂,杨宁发,等.江西北部金属成矿地质[M].武汉:中国大地出版社,2004.

[3]江西省地矿局.江西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1984.

P618.51

A

2095-2066(2016)32-0097-03

2016-11-3

猜你喜欢
闪长岩褶皱成矿
桂西沉积型铝土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新疆寨北山铜矿成矿新认识及找矿预测
柴达木盆地北缘锂多金属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
关于RCA改性剂在闪长岩上面层的应用研究
四川得荣新州辉长闪长岩体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拉萨地块西段尼雄地区早白垩世晚期花岗闪长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
动漫人物衣服褶皱的画法(1)
一点褶皱
褶皱的优雅
新疆东准噶尔塔克尔巴斯陶一带闪长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