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支持引导

2016-12-12 20:40陈琴英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毛毛区域游戏

陈琴英

区域活动,也称区角活动。它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理论依据,并考虑教育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进行设计。教师通过制定相关活动规则,让幼儿通过自由选择区域与材料、同伴等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学习与发展。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有别于集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式指导,从一个引领者变成一个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幼儿的不同需要。那么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一、鼓励——让幼儿充分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内心“指导”的意识并没有变化,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经常因为他们完成得不够理想或者没有达到教师心中的标准加以苛责,致使幼儿对所参与的活动失去兴趣。

《学记》中有句名言:“教育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含义是,教育的作用是发扬孩子的优点,克服孩子身上的缺点,使其对自己充满信心,使周围的人对其充满信心。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长处,恰如其分地表扬,使他们对自己有自信,对活动有兴趣。

例如,数学区“给小动物找家”游戏中,教师发现毛毛小朋友一个人待在一边没有参加活动,于是,出现了一下画面:教师轻轻走上前去“毛毛,小朋友们都在开心地给小动物找家,你怎么不去呀?”“老师,我不会找。”“你行的!上次游戏‘帮小兔家的花坛种花你玩得很好啊。来,老师和你一起找。”告诉他先观察好小动物身上的数字,然后再按数字找到对应的房间,这样就可以帮助小动物找到家了。毛毛在老师的鼓励下,认真地去给小动物找家,最后顺利地完成了这个活动。看到毛毛的成功,老师表现得比毛毛还要高兴,她快乐地拥抱了一下毛毛,毛毛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从案例中我们发现,毛毛并不是不会,因为没有操作过,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教师用提示的方式鼓励幼儿,使他受到启发,增强了活动的自信心,最后顺利地完成了活动。对胆小、缺乏自信的幼儿,教师采用提问和提示的方法积极引导其开阔思路,帮助他有目的地思考。

一位教育家说:“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弱智,我就能把他变成优等生。”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他说:“其实很简单,就是表扬和鼓励。”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也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他们喜欢得到肯定的评价,哪怕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或轻轻地抚摸、点头、拥抱、亲吻等。

以往我们提到指导,一般指教师对幼儿进行直接指导,在区域活动中与幼儿互动的因素除了教师外,还有同伴及周围环境,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因素,通过这些因素的调整、改善实现对幼儿的间接指导或隐性指导。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培养孩子的成就感。

二、支持——为幼儿不断优化探究活动提供材料

1.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

活动区材料投放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材料的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因为材料自身附着多种教育因素,教师应当根据幼儿兴趣和需求投放材料,引导幼儿通过对材料的充分操作,发展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

如,教师发现中班幼儿在建构区中不再只满足于用积木简单的叠加垒高,而是有了主题“复杂的游乐园”“立交桥”“城堡”等建筑物。为了满足幼儿的建构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她发动幼儿收集了很多废旧物品,有奶粉罐、易拉罐、薯片罐、牛奶盒、玩具汽车等,除此以外,还和幼儿自制了一些辅助物,如,花草树木、小朋友、小动物的图片等,都投放在建构区中,供幼儿选择建构。

有了丰富的辅助材料,教师惊喜地发现孩子们会用奶粉罐往上垒高,制作开阔高大的城堡大门;会用易拉罐做一个个桥墩,构建长长的立交桥等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作品。

多样化的材料满足了幼儿对游戏活动的探索与操作,更大程度地发挥了幼儿的创造能力。从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材料的提供与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给孩子提供了多样化、多层次的游戏材料,幼儿会创造出更多新玩法。

另外,在幼儿操作和探究材料的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和倾听,了解孩子有哪些需要,在适当的时候为孩子提供所需要的材料和帮助,或给予支持、赞赏的微笑。

2.随时扩展和更换材料

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需要教师在了解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使幼儿产生认知冲突,在游戏中通过与游戏伙伴、材料、环境的不断融合,寻找差异,消除差异,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经验。

以中班区域游戏“夹夹乐”为例:教师在生活区投放了干净的螺蛳壳、筷子、小碗等材料,供幼儿练习使用筷子夹菜。每到区域活动时间,孩子们都喜欢去生活区练习夹螺蛳,刚开始,孩子们动作笨拙,小手一把抓住筷子,一粒螺蛳要夹好久才能送到小碗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幼儿夹的能力提升很快,他们一会儿就夹满了一碗螺蛳,夹好了就无所事事,但是有的幼儿握筷子的姿势还是不正确。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用手机拍下有的孩子正确使用筷子的照片,放大了贴在生活区的墙面上,供幼儿观看学习,并且撤掉了孩子们认为没难度的螺蛳,重新投放了一些稍有难度的材料,如,扁扁的蚕豆、圆圆小小的黄豆等,适当增加了操作的难度,材料的更换使幼儿又积极地参与到生活区中。

案例中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充分考虑到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材料与幼儿需求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根据对幼儿的活动观察,及时进行更换。从案例中可以发现当原有的材料已不能满足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但材料本身还有开发利用的空间时,教师可以策略性地替换一些新材料,提高操作难度,重新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

三、引导——用智慧构建幼儿全面发展的平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留意观察孩子的交往能力,针对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在自我尝试和大伙交流中学习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这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以表演游戏“请进来”为例。有五个角色头饰:小朋友、小白兔、梅花鹿、小花鸭、风。可是表演区来了六个小朋友,他们都想玩,薇薇和晨晨都抢着小花鸭的头饰不肯放手,眼睛看着老师,希望老师能帮助他们调节,老师让他们尝试自己商量解决。这下孩子们讨论开了,有的说让薇薇和晨晨轮流游戏;有的说石头剪子布决定谁先玩;有的说让老师选让乖孩子先玩。新新提议说:“老师,表演区还有其他小鸭子的头饰啊,我们让薇薇和晨晨合作,都扮演小花鸭,这样大家可以一起玩了。”两个孩子都同意了他的意见,新新笑眯眯地看着老师,希望取得老师的同意,老师点头赞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开了。

从上面的案例中发现:在区角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幼儿结伴的自由,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教师从旁观察,营造和谐的气氛,最后引导幼儿合作活动。让幼儿产生合作的意愿和合作的意识,这样他们就能协调好自己与他人的利益,让活动顺利地继续进行。

像这样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是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学习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方法。教师应该做的是多放手给幼儿探索交往的机会,适时适度地指导幼儿,扮演好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让幼儿在解决游戏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收获经验。这样,每一次游戏过程中的矛盾对于幼儿来说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区域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正确的观念,还要有观察、指导能力和创设、组织、设计活动的技巧。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更新观念,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博采众长,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通过实践—改进—再实践,使教育工作达到最佳效果。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毛毛区域游戏
毛毛猫的日常
毛毛猫的日常
毛毛猫的日常
爆笑游戏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姜为什么是老的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