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一惆怅,一生一绝唱

2016-12-12 12:06孙军
考试周刊 2016年94期
关键词:离情江畔春江

孙军

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传世代表作《春江花月夜》用“月”这一意象为脉络,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了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一、望月思考的哲人形象分析

《春江花月夜》全诗围绕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写,又以月为主体,充分体现了初唐诗歌创作的新趋势,即面向外部世界。初唐诗歌的发展脉络是从宫廷御用的路线转向个人抒情的路线,诗人把一己之情融入普遍性的主题之中。“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及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沿着月光温柔的曲线我们看到了本诗的第一个中心意象,即江畔哲人,是他用忧郁的眼神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幽美邈远、恍惚迷离、深邃空灵的境界,使我们如梦如幻,仿佛整个生命都融进了这个神秘的世界。“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思绪逆历史长河而上,追溯先人遗迹,在对宇宙和人生的思索中,感悟到了“人生代代无穷已”的生命哲理和“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宇宙规律。

二、感怀世事的游子和思妇形象分析

随着月影的移动,第二个中心意象即舟中游子出现在了江面上,紧随其后便是第三个中心意象高楼思妇,两者遥相呼应,传递着如月光般纯洁的情感。“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廉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前离情主要是在春江与月夜共同构成的美景中。那么此刻,离情则变成现实人间的普遍流照。从表面上看这四句都是写月和月光,实质仍是写离人及其愁苦幽怨之情,且是两者天衣无缝的绝妙合一。这离别情境正是在月照和赏月中形成的,因而才有离人眼中与常人感触不同的月亮和月光。接下来便是:“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这离情的真纯和善意,不是单相思的离情,而是月照下如火燃烧的“相望不相闻”的相互思念之情。这炽烈的真善之情在这样的燃烧中发出耀眼的理想之光,“愿逐月华流照君”就是这种“理想之光”的绝妙写照。任何理想之所以成为“理想”,就在于它超越时空的“超越性”,因此“愿逐月华流照君”既可望不可即,又是对于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超越。即使“光不度”,“鸿雁”仍然“长飞”,这燃烧的思念之情是时空限制不了的。“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那陷入燃烧的思念之情中的人,其情志是多么活跃与不可抑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湾落月复西斜”则在“流水”、“春尽”、“落月”的境遇中,把如火中烧之情推向极境。

三、生命意识及人生境遇的思考

(一)人类永恒面对的话题——时间和生命。

在今天看来生命意识主要指的是每一个现存的生命个体对自己生命的自觉认识;此处的生命意识指认识到“人”价值并肯定生命的意义的觉醒。在古代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的统治之下,人们处于被压迫和被剥削的地位,这种生命意识的觉醒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积淀才促使其出现。

时间和生命是个古老又时髦的话题,时间是哲学中的永恒的谜。在中国诗文中有很多关于时间的浩叹,而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时间总是和人的生死存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孔子面对潺潺流水,联想到时光、世事和自己的年纪,深感“天地悠悠,光阴匆匆”。从空间上的流水一去不复返,联想到时间上的年华一去不复返,对生活和人生意义流露出一种深沉的眷恋和深刻的求索之情。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用“江畔哲人”这一形象向我们论述了这对永恒的矛盾、生命的短暂和时空的永恒。虽然在大宇宙面前感到了人的渺小和孤寂,但从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江畔哲人又看到了人生的“无穷已”。从这一点我们便可以看到当时士子文人们积极地求仕、执著而乐观的人生态度,体现出“哀而不伤”的时代精神。江畔之人这一形象的典型性就体现出来了:既可以是诗人本身的形象又可以是当时有志文人的化身,不管是哪一种可能都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一类人群,所以就有了其典型性。面对绵延不绝的江水,他看到了江水的无穷,也看到了人类生命繁衍,所以他的感伤是对于生命的敬畏,不再是悲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汉末魏晋心态,淡淡的哀怨只作为其优美主题的陪衬,花月夜的春江所流淌着的是一种健康的情感。江畔之人把宇宙自然作为一种生命融入人的生命之中,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无间,物我两忘,他似乎站在宇宙之外和生命之外观照今与古、万物与生命。这便是其高明之处。

(二)社会现实永存的悖论——漂泊欲念和回归意识。

“诸般人生况味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异乡体验与故乡意识的深刻交揉,漂泊欲念与回归意识的相辅相成”。余秋雨先生的这句话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游子”离乡因为他拥有一颗并不安分的心追求功名利禄,渴望建功立业,但他们同样盼望自己衣锦回乡、光耀门楣;“思妇”虽然万分不舍、依依惜别,难道她就不存在夫贵妻荣的想法吗?所以这篇诗作全面细腻地反映了人的内心的同时深刻地揭露出了无奈而艰辛的人生境遇。

猜你喜欢
离情江畔春江
最特别的树
春江水暖鸭先知
江畔独步①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送别
江畔独步①寻花七绝句(其六)
烽火离情(电影《下柳林》主题曲)
小说《老人与海》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移情和离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