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2016-12-12 01:18郭瑛
华夏医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危险因素压疮护理

郭瑛

摘要:压疮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病症,它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血液循环障碍,最终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发生的局限性损伤。压疮的发生会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增加医疗成本,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护理人员应对压疮危险因素及发生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进行针对性、有效的护理,从而预防和减少压疮的发生。

关键词:压疮;危险因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16)04—0185—04

压疮(pressure sore)又称压力性溃疡(pressure ul-cer),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并发症,是人体局部组织因长时间的局部压力而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皮肤受损的一种病理变化。压疮不仅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病理性损害,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研究表明,手术患者是院内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国外有研究结果表明:手术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可达4.7%~66.0%。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的术中压疮发生率已经高达9.50%~17.30%。为了满足手术的需要,患者在手术中不可避免的需要被摆放成各种手术体位以利于手术的进行,但某些体位却增加了压疮发生的风险,而手术时间也与压疮的发生率呈现明显的相关性,有研究表明手术进行4 h以上患者出现压疮的概率达到21.2%,且每延长0.5 h发生率上升33%。典型的术中压疮是从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损伤开始,随后累及真皮和表皮,这些压疮好发于骨隆突处,往往在术后1~5 d才有较明显表现。而护理人员对与围术期发生压疮高危因素的认识不足则成为压疮预防中的一大障碍,顾琴等嘲的研究认为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对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评判标准掌握欠佳会导致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被忽视,因此,护理人员对围手术期压疮的危险因素应有正确的认识,应在压疮发生前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及发展。

1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

1.1压力

压力是造成皮肤损伤最重要的因素。压力代表物体垂直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最主要的是局部组织持续性垂直压力。Kosiak等早已提出,外界阻断毛细血管的压力是导致压疮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正常人体毛细血管动脉端压力为4.26 kPa左右,如局部受压超过上述压力,而且持续时间超过2 h,局部皮肤、脂肪、纤维结缔组织和-肌细胞即可出现不可逆的缺血性改变,最后导致坏死而形成压疮。也有研究表明:短时间强压力、长时间小压力对组织有着相同的损害。

1.2剪切力

剪切力是施加于相邻物体表面引起相反方向的进行性平行滑动的力量。剪切力可引起组织的相对移动,切断较大区域的血液供应,使组织氧张力下降;同时组织间的带孔血管被拉伸、扭曲和撕拉,可引发深部坏死。剪切力持续30 min以上即可造成深部组织的不可逆损害㈣。剪切力与压力、摩擦力息息相关,对于坐立位、半卧位的患者身体相对于座椅、床的移动可以在骶骨、坐骨结节产生较大的剪切力。

1.3摩擦力

摩擦力是两个物体接触并向不同方向移动或相对移动时所形成的力。患者在床上活动或坐轮椅时其皮肤与衣服、被褥、坐垫等之间因相互移动而产生的力即为摩擦力,其可使外层的保护性角化皮肤受损,而导致压疮的发生。病床上床单皱褶不平。异物或搬动时不适当拉扯患者,均可产生摩擦力。

2形成压疮的促成因素

2.1潮湿

过度潮湿造成皮肤异常脆弱的状态。持续暴露在过度潮湿的条件下,皮肤松软,弹性和光泽度下降,易受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所伤。Williams等认为,各种引起皮肤潮湿的情况,如大小便失禁及汗液、伤口渗出、出血等情况造成的皮肤潮湿均可引起压疮的发生。Ramsay等认为,外科手术时使用消毒液或消毒液合并其他可引起潮湿的因素时,均可增加皮肤损伤的危险性。国内有报道认为,在潮湿的环境中,压疮的发生率可能会增加5倍。

2.2活动度和移动度

活动受限指患者自主改变体位的能力受损。长时间的活动或移动减弱会使患者受压部位神经麻痹,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皮肤长时间缺血,皮下组织坏死而形成压疮。如长时间的手术、意识状态改变、身体过于虚弱、病情过重、住院时间过长等均可导致患者活动受限,从而使压疮的危险性增加。

2.3营养

营养不良与压疮的发生密切相关。国外有学者认为患者每日摄入热量小于1100 kcal或蛋白质摄入低于50 g,是发生压疮的高风险因素,因此,在临床中仍应对热量及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患者进行重点预防,并应及时评估患者的综合营养状况,尽早纠正营养不良,预防术后压疮的发生。

3压疮形成的其他相关因素

3.1温度

体温每升高1℃,组织代谢需氧量约增加10%,当组织持续受压产生缺血,氧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合并体温升高引起的高代谢需求,可明显增加压疮的易感性。外科手术患者尤其是开胸患者多在术后出现迟发性压疮,原因在于患者术后体温恢复过程中局部受压组织出现“再灌注损伤”局部缺血合并高代谢状态加速了组织坏死的进程。

3.2年龄

老年人与年轻人相比,其皮肤表层更薄,皮肤相对干燥,感觉迟钝,皮下脂肪组织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下降,皮肤的毛细血管更脆弱。研究表明,压疮的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40岁以上患者较40岁以下患者患病率高出6~7倍。

3.3应激

临床发现急性损伤患者早期压疮发生率较高。有研究发现,应激引起的代谢紊乱以及高消耗性状态均增加了急性损伤期压疮的易感性。

3.4术后首次下地时间

谢小燕等认为,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是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之一,术后首次下地时间越晚,发生压疮的可能性就越大。

4预防护理措施

4.1做好压疮的预测和评估

近几年来国内外护理人员都已经认识到准确评估患者机体状况是预防压疮发生的关键之一。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性分析,并采取与患者或家人积极交流、动态监测营养指标、临床观察、体格检查、应用评估量表等方法在患者入院时、入院后根据需要进行定期评估。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方法,主要有较为简单的Nor-ton评分表和较为全面的Waterlow压疮危险评分表以及比较详细的Braden压疮危险预测表。在这些评估量表中,Braden量表被普遍认为是较理想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risk assessment scale,RAS),因此,对于量表预测的压疮发生可能性高的患者,需要重点关注并且和医师沟通可行的应对对策,比如对于手术患者来说,手术时间超过2.5 h为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应尽量减少手术时间等。

4.2减轻局部压力

由于压力是造成压疮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间歇性解除压力是预防压疮的关键。护理人员除协助患者翻身、变换体位以外,还要合理使用各种防压用具,如气垫床、高泡垫、气圈、康惠尔(comfeel)伤口护理系列保护贴等,上述用具在大多数医院已被临床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防护用具的有效性亦被证实。Brindle等研究认为,在心胸外科的手术中,使用硅胶泡沫垫保护患者的骶骨部可以减少压疮发生率。

4.3加强皮肤护理

尽量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传统护理方式认为:局部皮肤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营养状态。国外有研究者建议对于术中的患者,在手术进行1 h后,护理人员要在不影响手术进展的情况下适当按摩受压部位,增加患者舒适感,可以减少压疮发生。

4.4保证充足的营养

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发生的内因之一,并可直接影响压疮的愈合。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给予患者合适的营养支持,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软质饮食,并适当补充矿物质,以增加患者机体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

4.5鼓励患者活动

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应鼓励患者尽早下地活动,可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迄今为止,压疮仍是临床护理的一大难题。全面分析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其风险性,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的重要途径,进而提高压疮预防和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危险因素压疮护理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七味白榆散治疗压疮1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
论对老年压疮的治疗与护理